2023年自考公共關係學考點三十五

2022-09-09 18:18:05 字數 1168 閱讀 8659

知覺的選擇性

為了清晰地反映物件,人們總是從許多事物中自覺地(主動地)或不自覺地(被動地)選擇知覺物件的心理過程。

1、知覺選擇性的客觀原因:

(1)知覺物件本身的特徵:那些刺激作用強烈而突出的事物,一開始特別容易引起人們的無意注意,成為知覺物件。

(2)物件和背景的差別:物件與背景之間有著明顯的相對關係。在同一時間的知覺過程中,人們清晰感知到的幾個事物,成為知覺物件。

(3)物件的組合:知覺所反映的事物整體,不一定只是乙個物件。有時,在一定條件下我們也能把若干事物組合成乙個整體作為知覺物件,容易作為乙個整體被感知。

2、知覺選擇性的主觀原因:

(1)需要與動機

凡是能夠滿足需要、符合動機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有意注意。成為知覺物件。

(2)興趣

興趣在更大程度上制約著知覺的主動選擇性。感興趣的事物,較容易從複雜的環境中被注意到,成為知覺物件。

(3)性格

性格在意志、自尊心、情緒、對人態度、權力需求、競爭心理等方面的特徵影響著知覺的選擇性。知覺帶有一定的情緒色彩。

(4)氣質

氣質主要是受神經過程的特性決定的行為特徵,它往往與性格交織在一起。氣質行為可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典型型別,它們對知覺選擇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定時間內知覺的速度和數量上。

(5)經驗知識

經驗知識對知覺選擇性的影響很明顯,主要是使熟悉的物件易於從環境中分出,成為知覺的物件。

態度的結構

態度由認知、情感、意圖三個因素構成:

(1)認知,是指主體對態度物件的認知,包括感知、思維、理解、看法等,認知是主體對態度物件的整體了解和評價,特別是對物件的價值評價:好或壞,有用或沒有用等,這是態度形成的基礎。

(2)情感,指主體對態度物件的情感體驗。認知規定了態度物件,對它加以評價,並使主體表現相應的行為,從中獲得情感體驗,如喜好—厭惡,尊敬—輕視,熱愛—仇恨,同情—冷漠等,同時激勵著主體的行為表現。情感是主體對於態度物件的情緒反應,它以認知為基礎,又左右著人的行為方向,在態度中具有調節作用。

(3)意圖,指主體作用於態度物件的行為準備狀態。意圖是由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所決定的對於物件的行為反應傾向,即準備「做還是不做」,「要做,該怎樣做」,亦即潛在的行為傾向,這是態度的外顯因素。

態度並非行為,而行為以態度作為內在動力。態度可以被看做是心理向行為過渡的臨界點,態度是行為的準備狀態,行為是態度的表現狀態。

2023年自考公共關係學考點四十一

首要公眾和次要公眾 根據關係的重要程度分類,可劃分為首要公眾和次要公眾兩類。首要公眾即關係到組織生死存亡,決定組織成敗的那部分公眾物件。比如酒店賓客關係中的vip veryimportantperson,特別重要的人物 就是首要公眾的概念。這類公眾關係須投入大量人力 物力與時間來維持與改善。次要公眾...

公共關係學

1 公共關係觀念 是一種影響和制約著組織的政策和行為的經營觀念和管理哲學,它不僅指導著公共關係實務工作的健康發展,而且滲透到管理者日常行為的各個方面,成為引導 規範組織行為的一種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2 公共關係的基本要素 公共關係的形為主體是組織機構 公共關係的溝通物件是相關大眾 公共關係的工作手段...

公共關係學

50.某律師在消費當地一家頗有影響的食品企業所生產的食品時,發現產品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於是,他與企業進行了交涉。企業接待人員同意研究後給其乙個答覆,但此後便沒了下文。無奈,律師將有質量問題的食品拿到當地一家頗有影響的報社,將情況反映給記者。該報社遂派記者到企業進行現場採訪。記者們在企業拍攝到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