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知識網路培養學科能力

2022-09-07 12:36:04 字數 3169 閱讀 9321

——高三物理教學方法探索

廣東省羅定市羅城中學康嫆英

2005-3

在近幾年的的高考物理試卷中,傳統題在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以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和現代科技的例項,尤其是以當今社會熱點和新科技動態為背景的資訊題。它以材料新、情景新、問題新等新穎的特點,更加突出能力素質的考查。命題者意在利用高考這根指揮棒將中學物理教學從重知識向重能力、從重理論向重應用的方向引導。

為此,高三物理教學的著眼點應放在啟發、指導學生掌握和運用學習方法上。筆者在高三物理教學中探索出:以學會建構知識網路,培養學科能力為目的七環節複習法。

七環節複習法

七環節複習法:(1)思路:方法講座→章知識結構→精練、精講→小專題→篇知識結構→大專題→綜合訓練;(2)指導思想:

學科學習論中「建構學說」。即學習並非是乙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乙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科知識不能機械的從教師遷移到學生身上,學生的知識結構必須基於個人對經驗的操作、交流,通過反思來主動建構。

1、舉行怎樣構建知識網路的輔導講座

目的是讓學生明確:

1.1掌握知識結構的重要性。

1.2歸納什麼?(知識方法步驟)

1.3歸納思路:概念間規律

1.4綱要圖示展示方法:比較表——樹幹分枝圖——方框流程圖。(圖表略)

2、歸納章節知識結構

2 .1步驟:學生歸納→教師批閱→師生共同評議歸納。

(1)上課前,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本、考試說明、以前的筆記,對章節知識進行梳理並用綱要圖示的方法展示。結構圖以書面作業的形式交給教師。教師通過批閱:

①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②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本章的複習計畫。③從作業中挑選出體系清楚、重點突出的結構圖,製成投影片。

(2)上課時,先請作圖者介紹構建的方法思路與體會。教師再對照結構圖,逐一串講,講解中重點突出:①易混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②概念、規律形成的科學方法,即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 (實踐表明:這是多數學生十分薄弱的環節,也是學生不能深刻理解概念規律的主要原因之一)。③各知識點間的區別與聯絡。

2.2要求:

(1)學生:①在閱讀前,對照考試說明所列出的本章知識點,盡量採用嘗試回憶的辦法,看看知識掌握的情況,將回憶和閱讀結合起來,並堅持多思考,使閱讀更加專心。②在回憶、閱讀和思考過程中,應隨時將自己的思考成果記下來。

同時,記下經反覆思考仍未理解的問題(難點),將這些問題與結構圖一起上交。

(2)教師批閱時:①應在充分肯定優點的同時,指出完善的方法途徑。②對有困難的學生應面批,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完善結構圖。

③收集學生在閱讀課本中提出的問題,共同的問題課內講,個別問題課外輔導。

3、精練、精講

3.1步驟:

練講→測→評診斷測試完善章節知識結構。

3.2選題與評講要求:

(1)基礎題:能暴露學生知識上缺陷和理解上的謬誤,發現過去沒有了解或機械接受的問題。教師通過在生動具體的物理情境中的分析講解,彌補這些知識上的缺陷和糾正所產生的謬誤,使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得到進一步加深和拓寬。

(2)典型題:能充分反映本章物理概念、規律的本質和關鍵:能反映分析和解決本章物理問題的一般方法。

難度與高考題中低檔題相當。講解時重點突出解題方法和步驟,使學生認知結構外圍形成一定數量的知識組塊。

(3)新題:情景新穎,原有認知結構中無適合的知識組塊能解答,才能迫使學生將認知結構中基本層次的物理概念、規律方法等加以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知識組塊。目的在於發展學生在新問題面前重新組合知識、生成新的知識組塊的能力,使學生形成一種動態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評講時突出解題思路與過程分析。

3.3說明:

(1)以上題型都要求學生先練,教師根據學生練中反饋的情況,精講其中部分習題。即多數學生錯的、不會做的和有多種解法的題。

(2)練以課內為主,課外的時間留給學生消化、結合;教師通過巡視、學生提問、學生板演和舉手統計等形式了解學生答題情況。

(3)要求每個學生都有一本錯題集錦。對做錯的題,分析錯因。

(4)診斷測試是針對單元測試評改中發現的普遍問題,經評講和輔導後,進行的二次測試,命題只限於上述問題,題量不受限制。

4、小專題

各章複習完後,在學生對知識比較熟悉,掌握一定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進行。此時打破章節界限,編制針對某種方法應用的系列習題。如「力學中的整體法與隔離法」等。

4.1步驟:範例(典型例項2——3題)→嘗試(學生)→講解(老師)→歸納特點、思路、方法(師生共同)→消化、鞏固(同類練習3——5題)。

4.2說明:

(1)所選專題:①為高考常見的考查重點。②多數學生的薄弱環節。③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提高學生的理解、推理、分析綜合及運用數學工具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2)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絡。

(3)加強對困難生的輔導。

5、歸納篇的知識結構

把握本篇知識整體結構,體現知識結構體系是按知識間一定的邏輯結構發展而成乙個知識群,突出知識間的內部聯絡、相互依存關係、知識點在整體結構中地位和作用。

6、大專題

打破篇章界限,突出力——熱——電——光——原各篇章之間更廣泛的聯絡。目的在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能力,促使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

7、綜合訓練

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結構中的陳述性知識,對外界資訊進行檢索、提取、遷移,然後按一定的程式進行組合、加工,最終形成解題方案。訓練中注意「一題多解」、「多題一解」,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七環複習法的優點

實踐表明:七環節複習法新穎、學生樂於接受,具有以下突出優點:

1、教師把教學的思路、方法告訴學生,學生也訂出相應的複習計畫,保持師生同步,實現了教法與學法的統一。複習各環節都按:嘗試(學生)→針對性校正(教師)→歸納總結(師生共同)→應用(學生)→再總結(學生)的模式進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學生學得主動。

2、整個複習過程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方法進行,既突出知識間的聯絡,又注意各知識點在整個知識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於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學生的知識網路,由學生自己悟出來的,而不是靠背誦得來,因而是活生生的,既方便記憶,又利於應用,同時網路中還有應用知識的方法的和技能(如步驟等)它們共同組成學生個體認知結構。

3、實踐中,充分注意到學生個體的差異,體現了整體指導與個別輔導相統一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生學習基礎、學習心理等諸多因素上的差異,進行針對性個別輔導,使每個學生在複習中都能悟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些方法,對他們學習其它學科和今後的發展都有積極意義。

1 張原粲.談談知識網路及其運用。中國考試,1997(2)

2 楊正川.培養學科能力的途徑。中國考試,1998(2)

例談教材整合與建構知識網路

案例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數學教材分析 立體整合教材 第1章有理數為例 一 橫向整合教材內容 一 單元知識按照教材編排邏輯順序的層遞性關係。1 數軸 相反數 絕對值有利於對負數進一步的認識,為學習有理數運算做準備 絕對值可以促進對數軸概念的理解,也是數的的小比較,數的運算的基礎。2 加法 乘法主要掌握符...

高中英語學科能力培養

關鍵詞 英語創新能力訓練提高 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 英語教學大綱 明確指出,在英語教學中,聽 說 讀 寫要進行綜合訓練。在進行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的同時,要側重培養閱讀能力。為了落實英語教學的新要求,通過數年的高中教學實踐,認為應該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培養和提高中英語口語能力的方式很多。例如,問答 ...

培養學生終身必備的學科核心能力

作者 曾寶俊 江蘇教育 2013年第13期 名師檔案 曾寶俊著名特級教師,中學高階教師。國家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修訂組核心成員,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編寫組核心成員,江蘇省小學科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無錫市小學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無錫市名教師,無錫市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無錫市教育名家培養工程培養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