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女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與應對策略

2022-08-31 11:36:03 字數 3171 閱讀 3633

日期:2009-11-16 08:51:33 作者: **:【北極星光】遼寧工業大學

一、女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的基本特徵

1、傳統性別歧視導致的自卑心理

由於許多用人單位「寧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女大學生無論是一次性就業率還是就業質量均明顯低於同等條件的男大學生。勞動力市場上用人單位出現「男性偏好」的情況,除了女大學生天生的生理弱勢外,更重要的是我國不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造成的。從生理上說女性的生理特點(「三期」:

經期、孕期、哺乳期)決定了她們在某些工作上天然處於劣勢。從政策設計上說,由於我國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健全,沒有建立女職工生育**補償制度,女性在生育期間的工資和福利必須由用人單位承擔,無疑加重了用人單位的經濟負擔。此外,在中國,女性一般比男性早退休5一lo年,退休金、醫藥費和福利支出高於男性,為獲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捨女求男」自然成為用人單位的理想選擇。

2、自我角色定位偏差產生的恐懼心理

長期以來,社會強調女性應同時扮演好家庭主婦和職業女性兩種角色,要求女性首先是賢妻良母,然後才是事業成功的職業女性。當女性為了事業而忽視家庭,她們就會遭受來自家庭與社會的指責,當二者出現矛盾時,社會壓力常促使女性放棄事業而成全家庭。。女大學生中存在的這種「成功恐懼」心理制約了她們職業發展的成就動機。

3、職業期望值過高誘發的失落心理

與當前大學生就業市場上「僧多粥少」的現實不相符的是,不少女大學生職業期望值偏高。相比男大學生而言,女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著更美好的憧憬,她們希望經過幾年大學的專業學習和技能培訓後,能夠獲得高起點高回報的工作,過上穩定舒適的生活。在就業地域的選擇上,存在著固守城市、開放地區,而不願意去老少邊窮地區的傾向。

有部分女大學生把「三大」(大城市、大企業、大機關)和「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單位作為自己首選。由於把未來職業設計得過於理想化,對現實缺乏足夠的了解和心理準備,一旦進入就業市場,屢次被拒的經歷便會使她們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困惑、焦慮、無所適從,嚴重的甚至產生軀體不適及精神疾病症狀。

二、女大學生產生就業心理障礙的社會原因

1、大學生就業市場供求矛盾尖銳

由於高校大量擴招和大學生就業地域的有限選擇,使人才市場出現供大於求的現實,為用人單位抬高就業門檻,設定性別限制提供了條件。這一現象的背後,反映的是社會發展程度在影響著女大學生就業。只有不斷地提高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才是解決女大學生就業的根本。

2、政策法規不完善,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

我國雖然在法律中規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就業權利,但在現實中,有些用人單位受封建思想男尊女卑的社會觀念影響,認為女性不如男性,做不成大事,而且用人單位招收女大學生承擔的成本較高。這說明,我國有關法規的操作性不強,對違法主體缺乏具體的罰則,起不到制裁作用,也說明我國的社會保障機制還需要完善,社會應承擔起用人單位因錄用女性所支付的」額外」成本,有效補償單位的損失,這樣才能使女大學生真正獲得平等的就業權。

3、社會分工對勞動者的需求有差別

很多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性別有要求。這一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女大學生應正視這種現象。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工具的完善和生產條件的改善,傳統的社會分工性別觀念也應發生變化,各行各業都存在一些比較適合於女性所從事的工作,應讓女大學生廣泛涉入到社會各行各業的建設中。

4、女大學生對接社會的能力不強

一些女大學生雖然受過高等教育,但由於自身素質不是很強,又沒有受過系統的就業指導,就業心態存在誤區,缺少職業規劃意識,職業化素質不高,所以很難在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找到理想的立足之地。女大學生應及早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選用人才的能力素質要求,積極做好自身調整和準備工作,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明確職業方向,從而增強對接社會的能力。

三、提高女大學生就業率的應對策略

1、高校應加強對女大學生的就業指導

(1)調整專業結構,使女大學生成為複合型人才

在知識經濟時代,單一的人才不再受到歡迎。用人單位樂於吸納專業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複合型人才。女大學生作為就業的弱勢群體,更應該具備這方面的優勢。

為此,高校應主動適應就業市場的需要,密切關注就業市場的變化,按照市場的需要設定和調整專業結構,變革教學內容,通過調整不同的課程組合系列提高女大學生的理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水平,改善女大學生的知識結構,使女大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生產、管理和科學發展等問題。在就業指導課上,應加強對大學生公德心、責任感、職業倫理和敬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大學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提供多學制、多方向的培養模式。另外,高校應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各種社團活動,培養女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磨練意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使女大學生成為專業基礎知識紮實、具有創新精神和合作能力,適應就業市場的複合型人才。

(2)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在就業指導中應加強對女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客觀評價自己,增強自我調控能力,正確對待求職過程中的失敗,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不因暫時的失利而喪失求職的信心和勇氣。在心理上強化學生的危機感和抗挫折意識,健全人格,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提高女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的擇業心態參與競爭,引導女大學生正確擇業,順利就業,成功立業。

2、女大學生應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身素質

(1)提高自身素質,實現多渠道就業

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實際是能力和素質的較量,女大學生要想在求職過程中把握主動權、就必須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與素質的全面提高,切實按照社會需要來塑造自己,以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越來越高的要求。另外,女大學生應努力拓寬就業渠道,自信、自立、自強,有效利用「校園招聘會」、「網路招聘會」等積極推銷自己,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和市場需求,實現自主創業。由於大城市人才需求相對飽和,女大學生應更新觀念,拋棄享受心理,主動到更急需人才的中小城市、西部地區就業,事實證明,女大學生到這些有廣闊發展空間的地方去就業,前景和機遇遠高於在大城市就業的同類女生。

(2)發揮性別優勢,不斷自我完善

女大學生雖然在生理、心理、性格上與男生存在著一定的差別,但是女大學生也有自身的優勢,她們在性格、語言、思維、交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比男生略高一籌。這是女大學生的優勢所在,關鍵是如何發揮優勢,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地區和崗位,減少競爭中的盲目性。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不被傳統文化中的「女性是弱者」的觀念所束縛,強化主體意識,發揮自身優勢,把個人的願望、愛好、特長等主觀條件與就業政策、用人單位的要求等客觀條件相結合而做出合理的選擇,把挫折看成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機會,在心理上要有自信心,要敢於競爭,克服自卑、膽小的不良心理狀態在實踐中,要努力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拓寬知識面,敢於創新,改變人們對女生「高分低能」的偏見心理;對事業發展前途的考慮重於對外在的短期利益的考慮,定位務實,就一定能把握機會成功就業。

3、規範就業政策,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大學生就業常見的心理障礙及矯正

首先,對原有社會職業門類的思維影響大學生對職業的選擇,存在思維定勢。思維定勢一般與人的閱歷和經驗有關。少數大學生在就業上存在著等 靠 要的心態,即依賴心理。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觀念陳舊保守。表現為 守株待兔 有些畢業生不願 甚至不敢站出來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希望天上掉餡餅,寄希望於父母等等。其次,對自...

工科院校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及調適研究

摘要 本文在對工科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心理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找出困擾大學生就業的心理因素,並提出相應的調適對策,以期推進地方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工作。關鍵詞 就業心理障礙調適 隨著我國1998年高校大學生分配制度改革和1999年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從2003年的212萬人到2009年增加...

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資本缺失與培育

作者 臧楠何欣然朱愛輝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人文社科版 2017年第12期摘要 隨著社會改革的進行和社會轉型的加快,我國的高等教育也發展成了普遍的教學模式,但是緊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問題,目前我國的大學生在學習和就業方面也出現了新的問題。首先,因為教育的普及,我國畢業大學生的人數也在逐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