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例談

2022-07-29 22:03:07 字數 2886 閱讀 8122

五河縣第三小學楊思清

在上次的五數寒假監考中,有乙個學生舉手說:「試卷上的這道計算題出錯了。」我看了看,原來是這樣的一道題:

5.4-7+4.6,我有心想幫著解釋一下,但由於是考場監考,不能夠違反考紀,只能對他說:

「好好想想!」後來閱卷時,我發現有好大一部分學生都沒有做對這一題。我統計了我班做這一題的情況,64人中,只有20人做對了,錯誤率接近70%。

由此,我意識到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老師應有意識地從各方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一、在運算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培養運算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

」數學教學的前提是學會運算,從低年級10以內的加、減法、10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乘法口訣,都是為學習整數的加、減、乘、除在作鋪墊,只有學會了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才能夠逐步去學小數、分數的計算,而在學習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時,我們除了知道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方法,還學習了一些運算律及運算性質,如: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減法的性質、商不變的性質等,學了這些,並不是就一定會運算了,還要進行靈活運用,如果不能靈活運用,就很難避免出錯。就拿寒假考的這道題「5.

4-7+4.6」來講,如果同學們按照「四則混合運算中,只有加、減法,就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加在前,先算加,減在前,先算減。」的算理來做,那麼依照同學們沒有學習負數運算的現有水平,就很難做對這一題。

因此,在做這一題時,就要靈活運用到加法的交換律,或者把這道題放在一定的環境中去分析**。我在講評這道題時,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能否把這題放在乙個具體的事件中去分析呢?

」我班的乙個學生對這一題的解析,我覺得很值得提倡,他說:「我是這樣理解的,這道題相當於5.4元-7元+4.

6元,像我的上衣口袋,左邊口袋裡有5.4元,右邊口袋裡有4.6元,我要買7元錢的鋼筆,我掏出左邊口袋的錢不夠買,這時,我要把右邊口袋的錢也掏出來,左、右口袋的錢合起來付款不就行了嗎?

」聽了他的分析,我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和其他同學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同學們以後再遇到這種型別的計算,我有理由相信他們再也不會出錯。我想,如果我們老師在講解計算時,能夠經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的運算水平怎能不提高呢?

二、在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都要用到數學,數學與同學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到購買鉛筆、橡皮等學習用具,大一點兒事便是購買服裝鞋帽、外出旅行等,數學時刻圍繞在同學們身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是同學們每天必須面對的。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是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如:

學習了《找規律》之後,我出了這樣的一道題:王老師帶42名同學去公園划船,每條大船限坐4人,每條小船限坐3人。如果每條船都不能有空位,有多少種不同的租法?

由於同學們開始沒有對題目進行認真的思考,大部分同學都是以42人為總量進行了錯誤的解答。當我提醒同學們再讀一讀題目時,同學們很快明白了,划船可不能把「王老師」丟下。總人數不是42人,而是43人。

多乙個人,租船方法也就有所不同。緊接著,我又追問了一句:如果租一條小船需5元,租一條大船需6元,怎樣租船花的錢最少呢?

同學們馬上動筆算了起來。我在下面巡視時,發現有的同學把可能的四種方案的結果都逐一算了出來,而有些同學一直在思考,到後來僅算了最後一種方法。

在講評時,我先請把四種方法都算出來的同學講一講理由,又請只做最後一種方法的同學起來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他說:「大船6元坐4人,小船5元坐3人,人均計算時,肯定租大船便宜,租小船貴。

因此,租大船越多越划算。所以……」如此解題,不拘泥於常規,能根據題目特點,綜合運用知識,通過個性化思考,靈活、合理地選擇與運用簡單方法完成特定的數學任務。教學中通過比較,既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同學們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在活動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乙個生活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則是學習的主要形式。

」作為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特別是在活動課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同學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讓同學們著手解決,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認識公頃》這一部分知識後,同學們對「公頃」和「平方千公尺」的認識只限於「1平方千公尺=100公頃」,至於1公頃有多大?1平方千公尺有多大?

心裡一點感覺都沒有。於是,我就利用數學活動課,把同學們帶到學校大門前,告訴同學們,我們學校門前青年路邊有很多電線桿,每兩根電線桿之間的距離是50公尺,我們學校南邊拐角有一根電線桿,北邊拐角有一根電線桿,大門旁還有一根,這三根之間就有2個50公尺,即南、北電線桿之間的距離是100公尺。多少同學手拉手有50公尺長呢?

我們來試一下,同學們乙個接乙個手拉手,兩手平舉站在兩根電線桿之間,居然用了35個人!那同學們想一想,「100公尺」多少同學手拉手差不多有這麼長?同學們一起估計應該是70個人。

我告訴同學們,邊長100公尺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才是1公頃呀!我們的學校包括宿舍樓和操場在內,面積大約有1公頃。這就給了同學們乙個非常直觀的認識。

那麼1平方千公尺是多大呢?我又把同學們帶到了青年圩廣場邊,讓他們從供電局大樓東邊的那根電線桿開始從南向北數起,一直數到第21根。我也陪著他們數,這一數不要緊,我也非常詫異,因為從第一根數到一中的北面才只有18根。

如果要數到第21根的話,那應該數到青年路北段小吃街北頭了。居此估計,1平方千公尺大概有從青年路到錦繡蘭庭西邊那條路及南、北環城路所圍成的正方形那麼大。這個面積相當於100個我們學校的面積呀!

通過數學實踐,實際數一數,解決了「1公頃」、「1平方千公尺」在同學們的心中有多大的困惑。我想即使再過十年、二十年,他們也會知道小學曾經學習過的母校面積大約有1公頃,縣城的西半邊大約有1平方千公尺喲!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應該常態化,貫穿教育教學的始終,只要我們老師能夠經常有意識地加以培養,讓同學們學練結合,注重運用,同學們分析問題的能力一定會不斷增強,解決問題的水平一定會逐步提高的。

如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 平時多訓練,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能力 學生掌握了解答應用題的基礎知識,也學習了分析應用題的思考方法,是不是學生就能很順利地解答應用題了呢?回答是 不見得 打個比喻,乙個駕駛員掌握了駕駛的理論,而沒有經常去操作,熟練程度達不到,上路就會出現很多問題,解應用題也是如此。因此,加強訓練是提高學生解答應用...

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

東城中學陳玲芳 摘要 培養初中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是整個初中階段數學教學的重點。本文提出了必須重視激發學生學習應用題的興趣 著重論述利用線段圖 框架圖及摘錄已知條件和問題來分析數量關係的方法 提出分析應用題的能力培養是乙個長期的過程,應從日常生活做起。關鍵詞 應用題 數量關係 能力。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

例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作者 黃靜靜 數學大世界 中旬刊 2018年第10期一 培養讀題習慣,提高審題能力 1.圈一圈 劃一劃 許多學生在做題時缺乏耐心,沒有仔細讀題,經常是走馬觀花的把題目看一遍,就去答題了,從而忽略了題目中的一些關鍵資訊。所以我們首先就要讓學生在讀題時善於抓住題幹中的關鍵資訊,再把這些關鍵資訊 關鍵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