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識與能力 辨析

2022-07-24 11:15:03 字數 2865 閱讀 9401

1. 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針

錯誤。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人的總要求。教育方針是國家教育工作的基本國策和指導思想,是國家根據政治經濟的要求,為實現教育目的所規定的教育工作的總方向。

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務方向、教育目的、實現教育目的的途徑。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說二者不是一回事。

2. 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是無條件的

錯誤。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是相對的、有條件的。第一,只有遵循人的發展規律,教育才能促進人的發展。

第二,只有正確處理好內因和外因的關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育才能產生積極的成效。第三,要正確處理教育與遺傳素質、環境因素的關係,發揮各自的作用。

3. 教育能再生產勞動力

正確。教育對社會生產力的促進之一就是通過教育使潛在的勞動力變成現實的勞動力。

4. 赫爾巴特是現代教育派主要代表人物。

錯誤。赫爾巴特的主要教育思想是:提倡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他論證了「教學的教育性原則」;提出了教學過程四個階段理論——明了、聯想、系統、方法;提出了以興趣為依據的學科課程體系。赫爾巴特是傳統教育理論的代表。杜威主張「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的活動中心、做中學」新的三中心說。

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長」的教育本質論,提出活動課程、活動教學,主張以兒童為中心,做中學。杜威被稱為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

5. 教育對社會文化具有選擇功能。

正確。教育對文化的選擇—提公升功能主要表現在:第一,根據培養人的客觀規律進行文化選擇。

第二,按照嚴格的標準進行文化選擇。第三,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文化選擇。主要包括培養目標、課程標準、教材、教育過程、教師群體及學校的各種制度等。

第四,在發展中進行文化選擇。

6. 如何認識教學過程本質的不同觀點。教學過程的本質歸納起來,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觀點:

一是認識----發展說。二是認識----實踐說。三是交往說。

四是多重本質說。

觀點的分歧,在於研究者認識這一問題的角度、側重點以及所持教學觀的不同。在我國,長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學看做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是實現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認識過程,教學過程主要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這裡的認識不等於」認知「,是乙個層次高於心理學中的認識的哲學概念,即人腦對於客觀世界積極的反映,概括著心理學上認識、情感、意志以及個性心理品質形成等全部活動和過程。

教學過程其內部發展的動力是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同學生完成這些任務的需要、實際水平之間的矛盾,同樣受一般認識過程普遍規律所制約。也就是說,認識的普遍規律為揭示教學過程的規律指明了總的方向和根本線索。

7. 講授法、自學指導法選用什麼教學方法,首先應該根據什麼確定:(1)首先應該根據教材內容(2)首先應該根據學生特點(3)首先應該根據教師風格

首先應該依據學生特點擊擇教學方法。例如對於低年級學生,由於他們具有注意力不集中、又不易持久,以形象思維、機械記憶佔優勢的特點,應多採用直觀演示的方法,而且注意多種方法交替使用,以吸引和穩定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8. 。

錯誤。這種觀點屬於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觀。在人本主義看來,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個人意義。

有意義學習不睡以學生的經驗成長為中心,以學生的自發性和主動性為學習動力,吧學習和學生的願望、興趣和需要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促進個體的發展。

9. 共同要素說認為遷移是具體的,只存在於特定領域之間

正確。共同要素說認為,只有當兩種情境中有共同要素時,才產生遷移。共同要素也就是相同的刺激與反應聯接,即刺激相似而且反應也相似時,遷移才能發生。

共同的聯結越多,遷移越大。遷移是非常具體的、有限的,只存在於含有共同要素的領域。

10.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個體的低階需要只有得到了滿足,高一級的需要才會產生。

錯誤。在某些情況系,低階需要只要得到部分滿足,甚至沒有滿足的情況下,高階需要才會產生。如,有的個體在自己的生理需要或安全徐璈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仍然會執著於追求自己的理想。

11.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主觀的。

正確。建構主義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事物的理解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不同的人由於原有經驗的不同,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理解。

學習是引導學生從原有經驗出發,主動建構起各自的新的經驗。

12. 促進學生品德發展就在於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統一。

錯誤。根據品德的心理構成和德育的基本規律,促進學生品德發展不僅要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統一,而且應促進學生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

13. 對於中學生的品德教育,說服教育的方法最為有效。

錯誤。對於中學生的品德教育,常用的德育方法包括五種:說服教育法、榜樣示範法、指導實踐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評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優勢和不足之處,在具體使用中,應視具體情況綜合靈活選用,使之能優勢互補,不可簡單斷言某種方法由於其他方法。

14. 學生品德形成發展的基礎是活動與交往。

正確。這是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之一。因為,學生的思想品德既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又在活動和交往中表現出來。活動和交往是學生品德形成發展的基礎。

15. 影響課堂氣氛形成的因素主要是教師的因素。

錯誤。影響課堂氣氛形成的因素不僅有教師的因素,還有學生的因素、課堂物理環境的因素。

16. 學校與家長、社會的協調的主要力量是社群教育機構。

錯誤。學校與家庭、社會的協調的主導力量是學校,主要通過班主任工作使之落實,旨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與家長協調中,可採用家訪、班級家長會、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沙龍、班級網路等方式。

而與社會的協調,應通過「走出去、請出來」的方式,可依託社群的教育委員會,建立校外教育基地等。

17. 課堂管理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控制學生,避免出現問題行為。

錯誤。課堂管理的目的就在於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是課堂教學目標有效達成,最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因此,管理不是僅僅控制學生,避免出現問題行為,還須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有效矯正或處置問題行為。

教育知識與能力知識整理

教育知識與能力 考點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專題一教育與教育學 考點 1 教育 一詞的由來 教育 一詞最早見於 孟子 盡心上 考點 2 教育的概念 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 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 影響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動都稱之為教育。它包括社會教育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狹義的教育...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7 掌握小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8 掌握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知識。9 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對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二 學生指導 1.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點。11 試述童年期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徵。1 觀察。小學生的觀察常注意一些感到好奇的 新鮮的東西,而忽略主要的東西。教師應...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2012年教師資格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全真試卷及解析 1 一 單項選擇題 1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進行交往而產生的關係,稱之為 a 社會關係b 人際關係 c 教育關係d 師生關係 2 人類最早的教學手段是 a 文字材料b 口耳相傳 c 直觀教具d 黑板加粉筆 3小學生常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