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題

2021-03-21 14:09:19 字數 4829 閱讀 9815

簡答題1、簡述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有: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

(1)資訊科技教育是旨在培養學生為了適應資訊時代所需要的資訊素養的學習領域。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對資訊的反思和辨別能力,形成資訊理論。

(2)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於自身興趣,並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3)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是指學生自教師指導下,走出教室,參與社群和社會實踐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為主旨的學習領域。

(4)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的多方面發展為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徵的學習領域。(p285)

2、在學校德育工作中,運用鍛鍊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在學校德育工作中運用實踐鍛鍊法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堅持嚴格要求。有效的鍛鍊有賴於嚴格要求,進行任何一種鍛鍊,如不嚴格遵守一定的規範和要求,不可能使學生得到鍛鍊和提高。

(2)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只有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內心感到鍛鍊是必要的,有益的,有價值的,他們才能獲得最大的鍛鍊效果。

(3)注意檢查和堅持。良好的習慣與品德的形成必須經歷乙個長期的反覆的鍛鍊過程。所以對學生的鍛鍊,要強調自覺但又不能放鬆對他們的監督、檢查,還要引導他們長期堅持下去。(p430)

除上述指定領域外,綜合實踐活動還包括大量非指定領域,如班團隊運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

3、簡述如何有效地組織複習。

第一,及時複習,在學習的當天進行複習。

第二,合理分配時間,在識記後不久,複習的次數要多一些,時間間隔要短一些。

第三,做到分散與集中相結合。集中複習就是把材料集中在一段時間內進行複習,分散複習就是把材料分配到幾段相隔的時間內進行複習。複習難度小的材料可以適當集中,複習難度大的材料可以採取分散複習的方式。

第四,反覆閱讀與試圖回憶相結合。這種方法能使學習者及時了解到識記的成績,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激發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另外,這種方法還可以及時檢查記憶效果,有利於提高複習的針對性。

第五,複習方法要多樣化。單調的複習方法容易使人產生疲勞和厭倦情緒,會降低複習效果,在組織學生複習時,方法要靈活多樣。

第六,運用多種感官參與複習。多種感官參與可以更好地提高記憶效果,在複習時應盡量運用多種感官參與,要眼看、耳聽、口讀、手寫相結合。(p342)

【參***】為了提高複習效率,複習應注意以下幾點:

(1)複習要及時。一般來說,當天學過的內容要在當天之內進行複習。

(2)複習要合理。常用的方法有:①在期末複習全學期的功課時,採用分散複習比集中複習效果更好。

②在複習時,教師要向學生提供簡縮而概括的記憶材料。③複習方法多樣化,可以採取整體複習、部分複習和綜合複習,其中綜合識記效果最佳。④讓多種感官參與複習活動。

(3)複習活動既要避免無限過度,又要堅持適當額度。超額學習程度達到150%時,效果最佳。

4、簡述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師成長的三個階段。

教師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所關注的問題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緒和關注學生等三個階段。

(1)關注生存階段。處於這一階段的一般是新教師,他們非常關心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最擔心的問題是:「學生喜歡我嗎?

」「同事們如何看我?」「領導是否覺得我幹得不錯?」等等。

因而有些新教師可能會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如何與學生搞好個人關係上。有些新教師則可能想方設法控制學生,因為教師都想成為乙個良好的課堂管理者。

(2)關注情境階段。當教師感到自己完全能夠適應時,便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即進入關注的情境階段。在此階段教師關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一般總是關心諸如班級的大小、時間的壓力和備課材料是否充分等與教學情境有關的問題。

傳統教學評價也集中關注這一階段,一般來說,老教師比新教師更關注此階段。

(3)關注學生階段。當教師順利地適應了前兩個階段後,成長的下乙個目標便是關注學生。教師將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認識到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學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適合所有學生。

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乙個教師是否成長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p454)

5、簡述學科中心論的主要觀點。

學科中心課程論是最早出現、影響最廣的課程理論。誇美紐斯、赫爾巴特、斯賓塞和布魯納等是學科中心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要素主義、結構主義是其代表理論。

這派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主張教學內容應以學科為中心,與不同學科對應設定課程,通過分課教學,是學生掌握各科教學的基本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從而形成學生的知識結構。這些主張對學校課程設定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因而至今仍是學校課程設定的主要依據。但是這個學派的理論較多強調的是按知識體系編制課程,而對社會生活與生產實際不夠重視;對於學生學習上的興趣、愛好、需要和接受能力等心理準備也較少關注。

(p277)

【參***】學科中心課程理論主張:學校的教育目的在於把人類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文化科學知識傳遞給下一代,而這些文化科學知識的精華就包含在學校設定的各門學科裡。教師的任務是把各門學科的知識教給學生,學生的任務是掌握預先為他們準備好的各門學科的知識。

學校課程應以學科的分類為基礎,以學科教學為核心,以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和相應的技能為目標。

6、簡述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教學原則的含義及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含義:又稱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是指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要求:(1)要確保教學的科學性;

(2)要深入發掘教材和教學情境中蘊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覺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把這些教育性因素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4)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思想品德素質。(p307)

7、簡述人格的特徵。

人格是乙個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具有獨特性、穩定性、整體性和功能性的特點。

(1)獨特性。乙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互動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遺傳、生存及教育環境,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心理特點。

人與人沒有完全一樣的人格特點,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2)穩定性。人格的穩定性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時間的持續性。

在人生的不同時期,人格持續性首先表現為自我的永續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所謂人格特徵是指乙個人經常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與行為特徵。

(3)整體性人格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乙個有機整體,具有內在統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識的調控。人格整體形勢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乙個現實的人具有多種心理成分和特質,但它們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聯絡並整合成為乙個有機組織。

(4)功能性。人格決定乙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決定乙個人的命運,因而是人生成敗的根源之一。當面對挫折與失敗時,堅強者能發奮拼搏,懦弱者會一蹶不振,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現。

(5)社會性。人格的社會性是指人格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是社會的人特有的。每個人的人格都打上了他所處的社會的烙印,不同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對個體有不同的影響,是人格帶有明顯的社會性。

(p387)

8、簡述品德的結構。

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四種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

(1)道德認識。亦稱為道德觀念,是對道德規範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它主要是指乙個人面對矛盾衝突的情境能自覺地意識到是非善惡,進而能就行動做出縝密的道德抉擇。

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異物感、責任感、事業感、自尊感和羞恥感。

其中,義務責任感和羞恥感對於兒童和青少年尤為重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為的直接動因。道德情感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三種:

直覺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倫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乙個人自覺地調節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過程,通常表現為個人的信心、決心和恆心。

(4)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是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誌,看乙個學生的品德,就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p410)

9、簡述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整體設定九年一貫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定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要。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絡。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學習、合作學習。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6)實行**課程管理制度(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管理)。(p285)

10、怎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不僅需要教師能夠有效調控和機智應對影響課堂氣氛形成的因素,還需要教師掌握基本的營造策略,二者缺一不可。

(1)準確地鑑定、分析課堂氣氛是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的前提和基礎。

(2)時刻保持積極的情緒狀體感染學生。

(3)樹立典型,利用榜樣示範積極引導學生。、

(4)妥善處理矛盾衝突,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關係。(p439)

11、簡述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策略。

(1)關注知識經驗,完善認知結構:①學生原有認知經驗的豐富性;②原有知識經驗的概括與組織性;③原有知識經驗的可利用性。

(2)選擇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過程:①精選教材;②合理安排教學內容;③合理安排教學程式。

(3)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p356)

12、簡述中學德育的途徑。

(1)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這是學校有目的、有計畫、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基本途徑。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簡答題

說明 下劃線的部分為往年真題已經出過的題目,可作為次重點掌握。雙劃線的部分為補充內容。1.小學教育的特點 1 教育目的越來越注重 以人為本 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 2 教育物件更為普及,許多地方的義務教育得到全面實施 3 教育實驗涉及的方面更廣泛 4 學科內容的設定和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兒童的身心發展...

審核知識簡答題

簡答題1 簡述審核原則 與審核員有關的審核原則 1 道德行為 原則 是審核員職業的基礎,即誠信 正直 保守秘密和謹慎是最根本的 2 公正表達 原則 真實準確地報告的義務 3 職業素養 原則 在審核中勤奮並具判斷力 與審核有關的審核原則 1 獨立性 原則 從事審核活動的審核員應獨立於受審核的活動,並且...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簡答題彙總

安格爾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最後的代表 泉 土耳其浴室 圓形畫幅 標準鏡頭 廣角鏡頭 長焦鏡頭的判定 焦距接近底片對角線長度,視角為50度左右的為標準 美術課程特徵表述為 以視覺形象的感知 理解和創造為特徵 美術課程第三段指 1 2 3 4 5 6歲 7 9 義務教育美術四大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 設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