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計算複習課

2022-07-12 12:18:03 字數 3311 閱讀 7821

——複習「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教學體會

銀川市實驗小學王輝

計算複習課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常與「枯燥」、「機械重複」相聯絡。在「促進學生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計算複習課如何擺脫陳舊的教學模式,體現新的理念,適應新的要求?怎樣讓學生通過複習課對所學知識有所提公升,對學習枯燥計算的興趣有所提公升?

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複習課上的主人。下面就教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複習課」的點滴感悟**幾點體會。

一、啟用知識儲備,紮實進行基本訓練

計算複習課的基本訓練要抓住這一單元的要害,突出重點,為下一步知識的梳理做好思維、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將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啟用。同時也是對學情進行乙個初步的摸底,對重要的基礎性知識做好查漏補缺,切實做到舊知要爛熟,力求熟練、準確、快捷。

一開課,我設計了這樣一組口算題(怎樣做的又對又快),讓學生進行基本訓練,做好複習的準備。

0.56.311-1-2 .125 =

2.6-1= 1.25××88+8×

學生在口算前提出要求:怎樣做的又對又快。學生帶著要求選用了他們自認為又對又快的方法進行口算,學生在這六道口算題中應用了運算定律、運算性質,以及約分、分數化小數、小數化分數等方法進行口算,然後讓學生說一說「你在做這幾道題中,哪道題你用的方法特別巧妙」。

學生興味盎然的把他們巧算方法一一道出,讓全體學生感觸到選用合理、靈活的方法,可以使計算簡便。

認知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指出:在教學中要設計「先組織者」,為學習任務提供認知固定點,提高學習者在認知結構中適當觀念的可利用性。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呈現「組織者」,給學生已有的知識與需要學習的知識之間提供一座橋梁,以利於更有效地學習新知識。

二、啟用認知結構,系統整理,實施精加工

計算複習課中知識的梳理比形成知識系統顯得至關重要。那麼如何幫助學生進行梳理?如何幫助他們構建認知的網路,這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複習年段的知識體系來確定的。

當學生初步感知了選用合理、靈活的方法可以使計算簡便時,出示一題:(14+)×應該怎樣計算,學生很快應用乘法分配率進行計算,此時我又把此題改為(8-6.8)÷【(14+)×】讓學生計算。

許多學生發現中括號部分還可以用運算定律來簡算,這時我提出問題,「如果中括號部分不使用運算定律,可以嗎?你會採用哪種方法?」「比較一下,哪種方法簡便?

」 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應用運算定律簡便比按照運算順序計算簡便。這時我順勢提問,「通過計算這道題,你有什麼收穫?」經過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如果在原式中有可以簡算的部分,也可以簡算。這樣通過變式練習,學生明確了在原式中只要有可以簡算的部分,也可以簡算的認識。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提公升。

然後再順勢出示一組判斷練習:

判斷:在原式中有可以簡算的部分,舉綠旗

在原式中沒有可以簡算的部分,舉紅旗

①(1.75×99+1)×0.5

②【8.26-(4+0.3) ÷】×0.125

③(3.7×+6.3÷1)-1.5

④2+1×+0.375

通過這道判斷練習,主要培養學生的審視計算題的能力,學生也進一步認識到在原式中只要有可以簡算的部分,也可以簡算的認識。

做到第④小題2+1×+0.375時,部分學生看到原式中沒有簡算的部分,但還有一部分學生發現如果把1×計算後,可以使用加法結合律進行計算比較簡便。這時我讓學生通過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各自陳述觀點,明白這道題雖然在原式中沒有可以簡算的部分,但過程當中有。

我又提問:如果這道題在計算到過程當中,按照運算順序做的快,還是利用運算定律快?做做看,你又有什麼新的收穫?

學生通過對比計算很快得出結論:如果在運算過程中有簡算的部分,提倡簡算。

當學生有了以上的認知後,我又提問:當一道四則混合運算題,原式中沒有簡算的部分,而且過程當中也沒有,該怎樣計算呢?我出示判斷第②題:

【8.26-(4+0.3) ÷】×0.

125。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按照運算順序計算。

我引導學生按照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當計算到最後一步,也就是0.16×0.125時,我提問:

這道題相信大家都會算,但你能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嗎?「看哪個組想法最多,演算法最巧妙?」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得出多種結論:

1、應用也算定律:0.2×(0.

8×0.125) 0.16×5×0.

25 0.4×0.125×0.

4 (0.16÷8)×(0.125×8)……2、其它方法:

筆算 0.16× 4/25× 0.16 ÷8……「比較一下,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大多數學生比較喜歡0.16× 0.16 ÷8,我提問「通過這道題,你又有新的發現嗎?

」繼而發現:如果原式和過程中都沒有簡算的部分,應選擇合理、靈活的計算方法。

複習不是簡單地再現舊知識,而是要通過對舊知識的系統整理,給學生以新的資訊,引發新的思考、促進新的發展,特別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編碼,對自己的認識結構實行精加工,使平時所學的「分散、零亂、細碎」的知識點,結成知識鏈,形成知識網,來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綜合訓練,活化認知結構,催化知識結構化的形成

在練習設計中,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單元知識的綜合運用,在練習題的設計中既有形成技能的題目,也有發展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題目。

當學生明確了以上在四則混合表示式題中的計算技巧後,我出示以下練習:小組競賽,練習提高

1、比查。檢查下面計算是否正確,是否合理靈活地使用了運算定律或性質。

①1/2 -1/2×2/3÷0.751÷5/6-5/6÷1

=0×2/3÷0.755/6-5/6

=00③0.75×5/13+0.75×8/132/3-0.5)×4/5

=15/52+24/522/3×4/5-0.5×4/5

=39/528/15-2/5

=3/42/15

2、比算。看哪些同學算得又對又快。

第一組:①(3/14+5/7)×14 ②5.4-3/13×2-7÷13

3-(+0.5)×1.2】÷

第二組:①3.2×1+3.2×8 ②4.8-2/11×4-3÷11

4-(+0.25)×3.6】÷

以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分為兩個層次:一比查(檢查計算是否正確,方法是否靈活,尤其注重了運算定律或性質的使用是否恰當的分析),二比算(比誰算得正確而靈活,實際上是看、想、算、查的綜合練習)。在學生練習後,學生先獨自檢查,再交換檢查,分析個別仍然存在的問題,並再次統計正確率。

通過趣味性的比賽形式,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迸發出讓人出乎意料的「火花」。

計算複習課具有系統性、綜合性、靈活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系統地整理學過的知識,形成知識網路。複習計算課既不能把已有知識的簡單重複,又不能把複習課上成新授課。更重要的是在計算複習課中,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並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

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人都有收穫的複習效果。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複習課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複習課 教學隨筆 解放小學毛毛 一 上好複習課的目的意義 上好複習課,對學生系統學好數學,發展思維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同時對教師彌補教學中的缺欠,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真正上好複習課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如果不認真安排,不精心設計,就達不到予期的效果。如,順次複習,重複舊課,...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複習課

二 精選內容。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 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對複習的內容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 包括大腦 處於最活躍狀態,從而為參與複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數學課程標準 實驗稿 中也指出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單元複習課

3 選擇複習方法 複習課和新課一樣,教師上課的方法直接影響複習課的效果。複習課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提綱引領式的複習,檢測式的複習,答疑式的複習,還可以是以乙個知識作為複習的生長點進行複習等等,教師要根據自己和學生的實際以及單元內容的實際進行方法的選擇才會運用自如。比如我在複習六年級下冊 正比例和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