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創新教育 張鳳嬌

2022-07-02 21:57:04 字數 3807 閱讀 6689

有關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

創新教育

單位:宣化學區樂二小學

作者:張鳳嬌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有關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創新教育

摘要:在小學實施創新教育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我們要給小學的創新教育以正確的定位。語文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創新教育落到實處。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育定位

創新能力是乙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乙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擔負著這一歷史任務的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因此,在小學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偉大使命。

本文擬對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認識和實施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 更新觀念,創設創新氛圍。

傳統教育中的"教師中心"、"教材中心"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學習,個性發展受到壓抑,無法讓學生進行真正的主體學習,更談不上創造性。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傳統的教師權威式的師生關係應讓位於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促進的交往方式,學生的人格和權利應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這樣,創造性學習才有可能。

1 正確認識小學實施的創新教育

近幾年來, 人們對於小學創新教育的認識雖然不盡相同, 對創新教育作了不同的闡釋,但有乙個共同點,那就是:創新教育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教育。應該說這一認識揭示了創新教育的本質。

大家都認為小學生的創新不同於科學家、藝術家等的創新。

2 夯實基礎是創新教育的必要條件

創新並不是異想天開,而是在紮實的基礎知識上掌握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運用創造思維,舉一反三,發現和創造新的知識。即寬厚的基礎知識是乙個人創新的必要條件。對乙個人來說,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知識,才能發現各種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觸發聯想,產生遷移和鏈結,形成新的觀點和新的認識,達到質的新的飛躍。

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要給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 還學生以自由是創新教育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 要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首先要解決兒童頭腦、雙手、嘴、空間和時間五個方面,唯有這樣,兒童才能大膽地想象、大膽地思考;其雙手才能在大腦的指揮下大膽地去幹;才能大膽地提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拓展感性的視野,擴大認識的眼界,發掘內在的創造力;才能有時間去接受大自然和社會的寶貴知識,提高實踐的能力。

4、 教學民主。

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要創設出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大膽設想,敢於質疑。這樣才能啟用學生的創新意識,萌發創造動機,才能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假如教師在學生面前擺出一副"聖人"形象是非常有害的,因為它妨礙了學生和教師間平等交流,不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5、 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

創新教育要使學生敢於思想、善於思想。教師要肯定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從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未來文明的創造者,只有今天敢於質疑、敢於批判,明天才能善於創新、善於超越。

二、給學生充足的自由思維的時間。

給學生充足的自由思維的時間,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行**和培養創新精神的保證。

1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是創新教育的開始

教學過程既是學生的認知過程, 又是學生的發展過程, 主動參與便是學生創造性成長的開始。主動參與即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認知、情感與行為各方面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的全部過程中來。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要注意以下兩點。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們發現,當乙個學生對某種事物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自覺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動參與,並不覺得所從事的活動是一種負擔,甚至會為攻克某一難關而廢寢忘食。

(2)讓學生體驗成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乙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然而,學生的這些傾向或心理素質, 最初只具有潛在的而非真實的動機性質, 還沒有特定的內容和方向。

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盡量創造讓學生「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參與的意識。

2 培養創造性思維是創新教育的關鍵

創造性思維不僅能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絡, 而且可以產生新穎獨特的想法,至少能提出創造性的見解。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創新教育的關鍵。首先,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多種思維訓練。

在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要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加強多種思維的訓練,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其次,教師自身要具有創造性。小學實施創新教育,教師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它不同於傳統教育的最顯著的特徵是關注人的發展。創新性和主體性是密不可分的,創新是主體性體現的最高層次,沒有積極主動的學習,也就談不到在學習中創新的新問題。

因此,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通過學生主動的思索、探索、發現、創造,使他們成為現在的學習主人,未來的社會主人。

三、 鼓勵發現,培養創新意識。

學起於思,緣於疑。質疑問難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獲得發展的前提。

1、學生敢於和善於提出新問題,是創新學習的前提,也是語文學科進行語言文字練習的切入口。教師應對學生的質疑,報以滿腔熱情。在初始階段,當學生還不會提出有價值的新問題時,教師應在方法上給予指點,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摘要:

(1) 針對課題提問。

(2) 從課文的語句、內容方面提問。

(3) 從課後思索題中,找出自己解決不了的新問題提問。

(4) 從課文內容的前後聯絡上提問。

(5) 從語言的運用上提問。

(6) 從標點符號的運用方面提問,非凡要引導學生注重省略號、引號、嘆號的使用,看看有什麼值得提問的地方。

2、 師生共同梳理新問題。

**表明,責任心和自主選擇有著密切聯絡,"要我做"和"我要做"的主動程度,表現在學生身上大不一樣。主動選擇帶來主動的學習,提供學生選擇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選擇大多數學生關注的新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把握創造學習的主動權,學會梳理、比較、選擇的本領。

3、 把質疑貫穿教學的全過程。

(1) 質疑問難不僅布置在學生初讀課文時,更應該鼓勵學生在深入學習過程中產生了新疑問,隨時質疑。

(2) 課文學習完,再想一想還有什麼不懂的。教師可借助學生提問在課堂教學的結尾再次為學生提供乙個思索、探索、聯想、創造的機會。

四、擴充套件時空,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提出新新問題、解決新新問題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想象能力。

在語文學習活動中,要把學生學習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廣闊的空間自主地學習,創造性的學習。

1、組織開放的語文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課堂上的語文學習,默讀思索,就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潛心**;討論就應該讓學生各抒己見,議論紛紛;朗讀就應該書聲朗朗,聲情並茂。

語文學習的開放性更體現在關注社會生活。我們學習的名家名篇,哪篇文章不是作家情感的凝聚,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的語文學習也絕不應是象牙塔裡的咬文嚼字,要對社會生活報以極大的熱情。

社會生活是我們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

2、 運用語文的學科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在練習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必然會對學生的思維發生影響,想象滲透入思維,才能有創造性思維,想象的發展有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這一特性,為我們語文學科開展創新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創新是主體教育的核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的慾望,敢問、多思、主動創新,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學生的全面、和諧、主動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明達·談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培養[j]·小學數學教學,1999(1~2).

[2] 張武公升·培養創新人才是跨世紀中國基礎教育的偉大使命[j]·中國教育學刊,1999(1).

[3] 教育研究,2001(6).

討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作者 胡科明宋琳 科學與財富 2019年第16期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創新能力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創新教育也越來越多的引起家長以及教師們思考的問題,特別是小學生,正是基礎教育的關鍵,能夠從小培養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對今後的發展也起著很大的作用。那麼針對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創新教育到底如存在什麼樣...

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眾所周知,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於學習有條不紊地進行,有利於知識的習得,有利於學生學習獨立性的養成。那麼,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一 培養學生提前預習的習慣 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是...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能推動學生探求新知,使學生產生強烈厲求知慾,從而養成敏銳的思維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堅韌的意志力。但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不少學生對學習語文感到枯燥乏味,被動地接受語文知識,進而形成了一種負擔,學習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我在教學中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一 抓好預習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