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選修課的實踐與思考

2022-06-12 06:18:02 字數 4690 閱讀 8547

選修課的定位

高中語文選修是為提公升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合格健康的公民而設定的課程。依據「課程標準」,它包括「詩歌與散文」「**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運用」和「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讓學生在必修的共同基礎上通過多樣的選擇來提高應用、審美與**能力,促進他們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

在高中階段大規模開設選修課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的一大創舉。它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選修課如何定位?一般認為,必修課強調「共同基礎」,選修課重在「多樣選擇」,於是許多老師便把高中的選修課理解為大學裡的選修課。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受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實際教學中核心選修課只能是整班實施的、沒有多少選擇餘地的選修,教師還是自己的教師,教室也還是從前的教室,選修的科目也只能是目前中學語文教學中大家普遍認可的核心科目。也就是說,必修強調「共同基礎」,選修強調「個性選擇」只是相對而言的,選修和必修在許多方面有共同和相似的地方。選修課的多樣選擇就目前的教學實際情況看,主要表現為各學校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的選修ⅱ校本課程,並更多地體現在具體課程內容的選擇、組合、生髮和拓展上。

另一方面,進入選修階段,學生已完成了五個必修模組的學習,選修課必然肩負著進一步提高、發展學生的責任,需要通過具體的學科學習,使學生語文素養得到提公升,人生得到發展。因此,選修課與必修課的關係可以概括為八個字:繼承、鞏固,拓展、提高。

兩者之間既有繼承性,也有相對獨立性。繼承性是選修必須重視對必修內容的梳理和鞏固,選修課仍然具有基礎性;獨立性是前者強調基礎,後者注重拓展,強調**,著眼於發展和提高。.

認識上的誤區

對選修課定位不准,認識上過於理想化或過於實際,使許多老師在選修教學中存在著思想和做法上的種種誤區。.

誤區之一:認為選修課就是類似於語文第二課堂的活動。在教學中缺少明確的課程目標,缺少對教材的深入鑽研,缺少適應選修課的多樣化教學方式,缺少對課程的多元的科學的評價,往往是學生隨便說說,教師隨便聊聊,或者放幾張光碟,看一點錄影,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根本無法實現選修課的課程目標,學生也得不到實實在在的發展。.

誤區之二:簡單地照搬大學選修課的模式,不顧教材的規定性以及學生的實際,隨意拓展,任意生髮,把大學的內容簡單地搬到中學選修課堂上,強調學科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忘記了基礎性、工具性和實踐性,認為只有這樣才像選修課,才夠品位。選修課固然要拓展和**,但應「適當」,要講究拓展的價值,重視**的質量。

不顧學生的實際,一味求「深」求「難」,這樣做也同樣無法實現選修課程的目標,無法讓學生得到真正的發展。.

誤區之三:在應試高考的壓力之下,把選修課扭曲為應試的複習課,高考考什麼,我就教什麼;高考怎麼考,我就怎麼教。這種做法具有相當大的市場。

這種常規教學應試化的做法,不僅降低了語文選修課程的培養目標,而且也無法真正在高考中考出優異成績來。進入課改後,許多老師都擔心語文會不會在高考中吃虧,其實,只要認真地按照課改的精神去做,不僅不會吃虧,還會尋找到新的發展機遇。因為,從根本上說,高考最終考查的是學生的素養,素養提高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反之,亦步亦趨,平時教學中唯高考馬首是瞻,自以為是瞄準高考,瞄得越準,差得越遠。.

選修課面對的困難

選修課程是乙個全新的嘗試,需要建設的內容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很多。.

困難之一:課程量大,課時不夠。按照課程標準的規定,各選修模組教學都是36個學時,但就實際情況看,用乙個半月左右的時間開設一門選修課是不大切合實際的。

多數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都相應增加選修的課時。另外,每乙個選修模組都有其獨立的課程內容。學生學習一門獨立的課程需要一定的鞏固消化的時間,否則,每趟列車都是「動車組」,就無法從容地欣賞窗外的千山萬水和萬紫千紅。

怎麼克服課時緊這個困難?能增加的課時數是有限的,主要還是在教什麼和怎麼教上下功夫,應該加強教學內容的選擇,把課程內容加以重組,不平均用力,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使學生在有限課時內獲得最大的收益。.

困難之二:備課量大,教師負擔比較重。對於老師來說,選修課課程的內容是全新的,不是抓住一本教參、兩本資料就能解決問題的,必須重新學習,熟悉教材,開發教材,積累課程資源,設計教學方案……總之,備課要投入相當的時間和精力。

這給教師備課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解決之道是加強教研組、備課組的學科建設,組內老師分工合作,加強研討交流,資源共享,發揮集體的力量。這對學校的學科教研水平和學科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困難之三:長期學習一門選修課,容易產生「審美疲勞」。某種程度上,選修課是把必修的乙個專題章節的內容拓展開來,變成一門完整的課程。

於是教學中就不得不面對學生長時間學習一門功課所必然帶來的厭倦、懈怠和疲軟。唐詩宋詞是好東西,可是天天吃,學生不免會倒胃口;《史記》是好東西,讀一兩篇學生興味盎然,可作為課程來學就會遇到新的矛盾和困難。選修課的設定,在學生興趣的調動和保持上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

對學生來說,要想方設法培養他們的學科學習的興趣和意志品質。對老師來說,要通過富有創造性的設計、安排、穿插、取捨,使學生學有所得,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然,僅僅憑著學科天然的吸引力和學生自發的興趣是很難將選修課進行到底的。

這方面老師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困難之四:難易度的把握和怎樣評價的問題。教師最大的困惑是進入選修課後對學科難易度的感覺喪失了。

教淺了,怕學生吃不飽,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學科評價的風險增大;教深了,怕學生吃不了,加大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學習成本,最終也無法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這種對學科教學難易的失控與未來這門選修課評價方式的不確定聯絡在一起,增加了老師們對選修課教學的焦慮,導致教學中求深求難、逐點過關等應試傾向,從而背離了選修課的課程目標。選修是必修的繼承和發展,選修課教學的難易應大致相當於必修教學的難易,而又適當地有所提高。

選修教學是常規教學,其評價不應該完全瞄準高考,而應與常態教學相結合,教什麼就考什麼,探索多元的評價模式。處理好「考」和「教」兩者的關係,才能使選修課教學獲得成功。.

選修課程開設的建議

目前,教師亟需要建立課程意識。過去語文教材是六本書,乙個學期一本,在日復一日的教學中很容易忘記語文是一門課程。課改的今天,面對豐富多樣的選修課,需要教師有相應的課程理念和課程開發意識。

任何一門學科作為課程,必須問一問自己:它的培養目標是什麼,學科有什麼特色,應提出怎樣的要求,使用何種教材以及相關資料,需要多少教學時間,選擇哪些有價值的內容來教學,怎樣組織展開教學,採用何種評價方式等,能清楚地回答這些問題,它才是一門具有課程學意義的課,才是科學、有效的課程,才能對學生的發展有價值。

首先,課程目標。應該根據學生學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科的特點確立選修課的具體課程目標。比如蘇教版《〈史記〉選讀》,是文言文,也是優秀的傳記文學,更是中國文化的經典,因此可以確立以下的課程目標:

(1)學習10篇傳統經典篇目,初步理解司馬遷與《史記》,體會其中的人文精神和語言魅力,提高語文素養;(2)能借助注釋、工具書自主學習,加強誦讀和語譯,培養文言語感,梳理文言文化知識,提高文言閱讀能力;(3)能借助注釋、工具書自主學習,積累文化常識,梳理鞏固拓展文言閱讀知識和技能,進一步提高文言閱讀能力;(4)通過班級研討、講座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意識和能力,寫兩篇讀史心得,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寫一篇研究性小**,編輯成冊,展示成果。.

第二,教學要求。對課程的主要環節提出明確的要求,保障課程在不同的學習集體中都能順利地實施。仍然以《〈史記〉選讀》為例,可擬定以下的教學要求:

(1)明確目標,制定計畫,注重基礎,科學評價;(2)強化誦讀和語譯練習,鞏固文言知識,提高閱讀技能;(3)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索靈活的教學策略,建設符合校情學情的選修課教學方案;(4)梳理鞏固文言閱讀知識和技能;(5)重視從文化視角出發去汲取歷史和民族的智慧型;(6)探索多樣化的評價形式。.

第三,教學時間和形式。根據教學管理部門的要求以及教師學生的實際,確定選修課教學時間和授課形式。如《〈史記〉選讀》,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的實際需要,把36學時調整為45學時,不跑班而採用全員選修、班級為單位集中授課的形式,教學任務由原來的語文教師承擔。.

第四,教學安排和教學方式。選修課教學任務重,應該也必須加強選擇性,學會做減法,對教材進行開發。蘇教版《〈史記〉選讀》原來有七個專題:

一、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司馬遷其人其事;二、學究天人,體貫古今——《史記》的體例;三、不虛美,不隱惡——《史記》的史家傳統;四、讀其書想見其為人——《史記》的理想人格;五、摩形傳神,千載如生——《史記》的人物刻畫藝術;六、善敘事理,其文疏蕩——《史記》的敘述藝術;七、正史鼻祖,文章大宗——《史記》的影響。如果不加選擇依次教下來,不僅課時不夠,而且過於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不符合高中生的學習心理,不能有效提公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從教科書18篇文字中精選出10篇,重新組合成四個學習專題:

一是「春秋戰國風雲人物傳」專題(包括《管仲列傳》《屈原列傳》《魏公子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刺客列傳》《滑稽列傳》6篇),二是「漢代風雲人物傳」專題(包括《高祖本紀》《項羽本紀》《淮陰侯列傳》《李將軍列傳》4篇),再配上乙個「司馬遷及其《史記》」的**,最後加上乙個「《史記》研究」的活動展示。這樣既保留了課程精華,又放大了《史記》史傳文學的魅力,構成了學習探索的平台和空間,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教學的主動,實現了這門選修課經典育人的課程價值。.

選修課對教師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提出挑戰,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心理需要,尋求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對於《〈史記〉選讀》,首先,應該明確它是文言文,應抓住文言學習這個課程目標,梳理、鞏固文言基礎知識,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其次,應該明確它是文學,要結合文字研讀,體驗波詭雲譎的歷史事件,解讀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欣賞敘事寫人的豐富的手法。

第三,應該明確它是文化經典,要善於把古今打通,站在當下的語境,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從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中汲取人生智慧型,深入理解作品內容,拓展文化視野。教學中我們總結提煉出「實」「補」「略」「比」「探」五個字,追求文言教學中「言」與「文」的統一,通過「言」的手段達到「文」的目的,通過對關鍵性的、有包孕、有張力的「字」的品味、辨析和推敲,引領學生達到對文章、文學、文化的深層次理解,獲得精神的成長。倡導多樣的文言文教學方法,一定能創造出行之有效的選修課教學途徑。.

高中語文選修課的思考與實踐

作者 曲鴻雁 現代教育科學 中學教師 2010年第04期 語文新課程標準 普通高中 的頒布 實施,為傳統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生命力,使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不斷走向深入。在 語文新課程標準 中,選修課的設計是最大的亮點,它是對語文教學改革的一次有益的嘗試。語文選修課的開設,使中學語文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高中校本歷史選修課程開發開設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 周百鳴 歷史教學 中學版 2013年第02期 關鍵詞 校本選修課,開發,多元化,實踐,特點 中圖分類號 g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0457 6241 2013 03 0010 06 如何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在共同基礎上的個性化發展,是教育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挑戰。構建富有時代...

開設初中化學實驗選修課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 陳忠準 讀與寫 上旬刊 2019年第07期 摘要 中學化學教學要關注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與提公升,開設校本化學實驗選修課是對課堂實驗教學的有效補充與拓展。基於初中學生參與動手實驗的現狀,闡述了實驗選修課開設的課程目標 組織形式及內容,並結合具體案例對選取實驗的功能和價值進行深入分析。通過觀察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