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對教師備好課的要求

2022-06-08 01:57:02 字數 5022 閱讀 5337

特級教師張啟建

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應是師生共同建構的過程,它強調在合作互助中學習,特別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順應學生的自我發展,關注個體的差異,鼓勵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自我**的學習能力。怎樣才能在教學實踐中落實這一精神,使每一天的課堂都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這是目前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和回答的問題。我們認為,演好課堂教學的前奏曲——備課,致關重要。

也就是說,要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我們必須要重新認識、理解、思考「備課」這一命題,要賦予它新的、具有時代特徵的內容和要求。

備課,簡言之就是為教學做準備,它是教師重要的教學行為。備課是乙個多層面且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研究教材,撰寫教案是備課;與學生交談,了解學生情況也是備課;翻閱報刊雜誌、收聽收看廣播電視,了解國內外形勢還是備課;研究教育理論,鍛鍊教學能力是備課;與同行交流、獲取相關資訊也是備課;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教學中的問題還是備課,而且是更高層次的備課。

可以這麼說,教師的一切活動都是在為備好課、上好課做準備。概括起來講,備課主要包括專業準備和教學設計兩個方面。

一、專業準備

備課是展示教師創造性勞動過程的真實記錄。假如把課堂比作乙個舞台,一篇好的教學設計恰似乙個精彩的劇本,教師好比是劇作家兼導演,學生是主角。在這個精彩的「劇本」裡,蘊涵著教師的思想觀點、文化品味、人文素養、個性品格、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等。

事實證明,良好的專業素養是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沒有相應的專業水平,其備課無異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專業準備即教師的專業發展,其內涵非常豐富,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要有充分的知識儲備。要求廣大教師應具備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教育專業知識等職業知識,三者缺一不可。

其次是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1)豐厚的人文素養。包括倫理修養(能熱愛學生、以身作則、善於合作等)、藝術精神、生命意識、民主意識、審美意識等。

(2)積極的專業精神。教師既要樂業又要敬業,既要積極進取又要不斷創新,還要有忘我的奉獻精神。(3)良好的職業心態。

備課可以說是教師生活的一部分,因而需要一種安靜的心態,要對教育充滿激情。也就是教師要具有專注的專業情感,能珍愛自己的職業生命,對自我的工作充滿期望,對教育事業充滿美好的憧憬。

第三是注重專業技能的訓練。教學設計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支撐,同時進行教學設計是為了實施有效的教學,如果缺乏實際操作技能,再好的教學設計也都失去了意義。因此,教師要加強教學操作能力、班級建設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的錘煉,努力通過具體的教學行為來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落實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第四是不斷提公升自主特性。教師也是乙個個具有獨特個性的個體,各有所長,各具風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適時機地彰顯自己的專長,注意揚長避短,在與同班教師形成差異互補的同時,注意彌補自己的不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學設計是教師運用系統的方法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對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絡的各個部分做出整體安排和有序建構;同時它也是教師調動經驗、自我梳理和資源儲備的乙個過程。教學設計涉及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等諸多方面。

(一)精選教學內容

教什麼永遠比怎麼教重要。備課首先要備教材,但絕對不僅僅是準備教材內容,或只是由教參到教案的簡單的「塊移動」。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對教材重新進行結構的組織、脈絡的把握以及內在規律的揭示。

1、走進教材

(1)吃透教材,感悟文字。

首先要把教材看作乙個範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內,吃透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同時又要把教材看成是乙個例子,不唯教材,力圖出乎其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次要與作者形成對話,感悟文字的內在意韻。教材的背後是作者,是編者,是「人」,我們要嘗試著與文字對話,與作者、編者對話,努力把握他們的思路與寫編意圖。

(2)把握要求,明確目標。

備課是為如何達到新「課標」的要求而進行的整體規劃。換言之,學習目標是教學設計中必須考慮的要素,它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新課程要求教師備課必須既注重知識的學習,又強調師生雙邊、多邊活動的過程;既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又關注其情感的變化與發展。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依據教學任務和學生需要來規劃學習目標,體現目標的全面性(整合三維目標)、整體性、適度性、漸進性和實效性,努力使「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在過程性目標中得以體現,並逐步得以實現。

(3)瞻前顧後,溝通聯絡。

教學設計要「瞻前顧後」,瞻前就是指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顧後就是要考慮已學知識、即將學習的和今後要學的內容有什麼聯絡。學校的全部教學活動作為有機的統一整體,教學系統的各層次、各型別的教學活動都要瞻前顧後,相互促進,承上啟下,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整體效能。這就要求教師從整個教學的程序來思考、設計每一課,爭取做到立足現實、著眼長遠,力圖為學科教學勾勒出一幅美好圖景,指明前進方向。

另外,學生學習目標的制定也應瞻前顧後,一定要著眼與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不僅要重視每一課學習目標的制定,更要注重單元目標的制定,這樣才能使單元的整體目標和每一課的具體目標相互融合,使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持續、穩步發展。

(4)合理捨棄,突出重點

要學會研究不教什麼,從某種意義上說,有時明確不教什麼比只研究教什麼還要重要。合理的捨棄是一種智慧型,能有效地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是課堂教學走向自主、開放,不斷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保障。

2、活化教材

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的資源,並通過多種形式呈現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努力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動態化、情境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啟用學生的思維,使其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

(1)將教材內容情境化。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現實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教學情境,容易啟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產生聯想和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領悟學習內容,達到融會貫通的教學效果。

因此,教師要注重教學情境的預設,並努力使其更具挑戰性和感染力。

(2)將靜態知識動態化。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教材上的知識是靜態的,當教材在沒有進入教學過程前,它只是處於知識的儲備狀態,為知識的傳遞提供了可能。

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優化課堂教學的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材中的靜態知識操作化、活動化。因為這種形式更符合學生心理,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參與慾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學科融合

學科融合,主要是指為保持學科的優勢和特色,尋求新的學科生長點而採取共建、調整、重組、合作等各種集合形式。新課程倡導學科教學走向綜合,新教材在這一理念指導下,一改傳統教材學科單一的模式,既突出了學科性,又體現了基礎性、實踐性、開放性和學科融合性,為師生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發展空間。備課時要注重各學科知識的融合,而學科融合的關鍵是找準切入點與結合點,同時要突出本學科特點,通過學科間的緊密結合,構建新的學科結構層次。

當然,學科融合不能表面化、形式化和牽強附會,不能喧賓奪主,只有遵循學科發展的自身規律,融合得當,才能集合相關學科的各種資源和優勢,才能使學科間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4、挖掘資源

學科教學要從單一性向綜合性發展,必須注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一方面,我們要根據教學要求和實際,充分開發利用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準備,努力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將源頭活水引進課堂,使教師真正做到變「如何教教材」為「如何用教材教」,力圖成為教材的開發者、課程的創生者。

另一方面,我們還應尊重學生的需要,鼓勵學生自我開發。因為教師是資源,學生也是資源,資源的開發是師生互動合作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順應學生的需求,努力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真正將「差異」作為資源,並充分加以利用,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活力。

應該說教學資源無處不在,但要遵循「外在資源服務於課堂教學,課外是對課內的補充和延伸」這一原則。

5、選準話題

沒有「話題」(問題)的課堂教學是沒有生命的課堂教學,有話題才有自主、創造、發現、體驗。話題設計要體現**性和開放性。其一,「話題」是開啟思維的鑰匙,是展開合作交流的導索,是平等對話、互動生成的「中介」。

好的話題是促進對話、互動向深度發展的動力,它能引起學生的共同興趣、共同思考和共同探求,因此話題必須要有**性和思考價值。其二,話題還應具有開放性。話題的表現形式通常是「發問」,其設計要能為學生的思考提供方向,而決不僅僅是師生、生生進行一一對應(乙個問題僅乙個答案)、機械問答的拐棍,力求做到乙個話題對於不同的物件應有獨特的思考和個性化的答案。

其三,話題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切入點是多層次的、多角度的,但教師設計的話題還要有序進性,體現情境性、啟發性和藝術性。其四,有的話題還應由學生自主生成,也就是說要注意備學生可能引發、生成的話題(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6、經驗儲備

教學機智源於教學經驗的積累,源於「問題資源」的儲備。經驗資源的儲備是被許多教師所忽視的,有的人做了一輩子教師,相同的內容教過好多遍,至今卻沒有一篇教學後記,沒有乙份學生常出錯內容的記載,更談不上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問題資源」的儲備,對學生曾出現過多次錯誤的題目和提出的疑議仍感陌生,毫無應對的措施。要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教師必須學會教學後的反思,認真記好「三記」,即觀察日記、教學後記和問題累記,並把它作為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加以儲備,為課堂教學中有效的互動生成提供有力的事實和經驗支撐。

(二)研究實施過程

備課更要備方法,尤其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及學習策略的指導。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最重要的陣地。新課程要求教師要以學生及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那麼課堂就應當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主要時空,教師要轉換角色,始終扮演學生活動的參與者、欣賞者、互助者和指導者。

因此,備課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準備教學方法,創設積極的教學情景,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進行積極的活動體驗、情感提公升,達到自主、和諧發展的目的。

1、建構教學過程

備課是對教學過程的合理建構,是引導師生平等對話、互動生成的藍本。教學過程的構建,首先要樹立現代教學觀念,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以期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在建構過程時,教師要對每個教學環節進行合理分析,要努力遵循教材的特點,還要研究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

教材的內容不同,呈現的形式不同,採取的教學程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我們經常採用的:「情境——活動——體驗」、「問題——討論——總結」、「自擇——自悟——交流」等教學程式,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優勢。

但無論採取何種程式,都應注意體現以下特點:是否有利於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是否有利於問題的生成;是否有利於合作學習;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體驗;是否有利於全員參與;是否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對教師備好課的要求

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應是師生共同建構的過程,它強調在合作互助中學習,特別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順應學生的自我發展,關注個體的差異,鼓勵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自我 的學習能力。怎樣才能在教學實踐中落實這一精神,使每一天的課堂都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這是目前我們教育工作...

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

青海省格爾木市第一中學安冉 816000 131 摘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樹立與時俱進的培訓觀念,注重教師專業需求的多樣性 整體性,考慮教師專業發展的漸進性。強調參與互動,拓展師生合作空間,鼓勵教師審視並提公升自己的經驗。關鍵詞 新課程教師專業培訓專業發展 從教師與課程的關係來說,教師是課程的...

新課程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毛世槐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圍繞這一理念,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教師的教育觀念 教育方式 教學行為等都將發生很大轉變。作為教師必須從以下三點進行必要的角色除錯 第一,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合作者 引導者,即傳統的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 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