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如何運用課程資源,拓展語文教學空間

2022-05-25 18:12:04 字數 3220 閱讀 4783

白舍鎮茶亭小學吳婷婷

長期以來,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都把教材視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們為了提高公升學率把教材上羅列的知識點,要求學生重複地進行枯燥、繁瑣、機械的訓練,這嚴重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嚴重阻礙了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甚至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產生;瑞士教育家皮亞傑說:「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學生的發展。」 如何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呢?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教師如何發揮地域優勢、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空間,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乙個問題;要想改變農村這種現狀,只有依靠廣大教師積極引導孩子去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的我深有體會,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遵循教學規律,運用區域資源,強化聽說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各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

」語文課的首要任務在於引導學生學會語言運用;語文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叫語文,平常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在紙面上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結合說就叫語文。

」 小學語文教學在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方面,教師的任務就是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設施,加強學生的聽說訓練,給學生創造濃郁的學習氛圍。

農村的小學老師把教材當作唯一的課程資源,普遍認為學生只要學完教材就學習好了語文,使語文教學與生活脫節;通過這次全國性的課程改革,在教學中還是以教材為藍本,充分開發選用新的課程資源,使語文教學向課外拓展延伸。如:北師大版小語一年級下冊教材,課文第一組就是圍繞 「多彩的春天」專題組織材料的,學習了這組課文後,知識積累要向課外延伸,讓孩子們去尋找身邊與春天有關的詩詞、歌曲、**、文章,帶到學校講給同學們聽。

再語文學習也是一項綜合實踐活動,當學生走進生活查詢了到有關資料時,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展示,如:舉行「春天的故事」為主題的班會,「唱春天的歌」、「背春天的詩」、「跳春天的舞」、「畫春天的畫」、「講春天的故事」等……還可以讓學生尋找春天:「春天來了,看看農民伯伯是怎樣春耕的?

」「春天來了,我們周圍都發生了哪些變化?」通過這些唱、跳、背、畫、講、看有趣的活動,不僅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觀,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可以是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這些活動對教師來說是小事,但給小學生卻創造了濃郁的語文聽說訓練的學習氛圍,語文知識在學生記憶裡得到潛移默化,周而復始,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語文聽說經驗,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詞彙和內容,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握課程特點,倡導廣泛閱讀,培養良好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還要求:「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教師要想方設法盡可能組織學生廣泛閱讀,使學生在廣泛閱讀文字過程中從字裡行間提取資訊,並將自己對語言的感悟、體驗內化為富有個性色彩的語言過程。

廣泛閱讀可以使學生從中認識歷史和人生,提高觀察判斷理解生活的能力。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的美讀習慣。

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如:每週組織一次讀書班會;圖書資料缺乏,各班在教室裡建立圖書角,要求學生從家裡帶些自已的藏書進行同學間交流,教師適時組織讀書心得討論,指導學生多角度閱讀,培養閱讀和欣賞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倡學生讀中質疑,從而激發學生閱讀質疑的良好習慣。

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朗誦會、讀書知識競賽等活動,促進學生多讀書,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求異思維,大膽懷疑,大膽想象,大膽創新,對共性的看法提出質疑,談自己獨到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達到豐富語文課程資源的目的。在近的學期,我班學生自主開展了讀書活動,如:閱讀了《朱自清散文集》、《增光賢文》、《讓孩子受益終生的101個道理故事》、《孩子成長的101個金點子》等書籍,從讀中獲取了語文知識和人生哲理,使學生學到終身受益匪淺的知識。

三、發揮資源優勢鼓勵自主**進行綜合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語文課程標準中說:語文課程應該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拓寬語文學習的運用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中交叉、滲透、整合,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我們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牆報、黑板報,學習專欄這些優勢資源,把學生寫得好的、那怕只是有進步的文章或言論在學校或班級展示;成立學生自辦小報,鼓勵學生積極投稿;建小記者站,引導學生把校園中的新面貌、學生中的新事物訴諸筆端,登在報上;引導學生參加作文競賽、開展作文寫作評優活動;鼓勵學生寫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激發學生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的體驗和感悟,為學生學習語文搭建乙個開放、自主的課程資源展示平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協調發展,培養小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能力。

四、挖掘鄉土特色,感悟生活體驗,拓展學習空間

挖掘身邊的「鄉土」資源,對於農村學校不僅十分必要,而且簡便易行,經濟實惠。

1、在種、養殖實驗中**科學的奧妙

引導孩子觀察小動物的生長過程,種植、培育莊稼。這種操作、參與、體驗其實就是最生動的自然科學和綜合實踐課。如:

結合我校地處農村的特點,圍繞種植桔樹、養魚做文章,與農民簽約建立「養魚塘」、「種植園」等校外活動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去鬆土、除草、施肥、防治病蟲害;每天派學生去小魚塘裡餵食、定期換水、增氧,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魚、蔬菜的病蟲害情況,蒐集資料,對症下藥,成功防止了病害,讓學生親近自然、走進生活,為培養新時代農民打下基礎。

2、在「民間掌故」中受到鄉土文化的薰陶

「民間掌故」指在民間流傳的歷史上的人物事蹟、制度沿革等;在廣大農村仍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這正是我們農村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和挖掘,不僅豐富了學生的人文內涵,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如:我鎮校本教材中白舍白瓷窯遺址的傳說等。

3、在「鄉情民俗」中感悟淳樸的鄉情

風俗人情在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有著深厚的底蘊,在農村有著許多有趣的習俗,這也作為學生課外學習的資源獨具風味,讓孩子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婚喪嫁娶」、「重陽為何登高」、「端午為何裹粽子」、春節的儺舞……這些平時生活中的小事都成了同學們**的物件。

利用身邊的自然和人文課程資源,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引導學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間文化,使學生的語文學習做到文字與生活的結合,知識與實踐的統一。

在新課標下,我們語文教師要積極投身到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實踐中去,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讓課程資源去演繹百家爭鳴、萬花齊放的語文大課堂。

如何拓展美術課程資源

摘要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浪潮,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廣大美術教師應該大力拓展課程教學資源,豐富美術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的內客。關鍵詞 拓展 課程資源 整合 我國基礎教育經歷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歷史性轉變,為順應這一歷史背景,教師應結合的美術教育實際情況,充分認識開發美...

發揮農村優勢拓展小學作文課程

一 嘗試的緣由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現狀的反思 農村小學生與城市小學生相比,語文素養有一定的差距,這在習作水平上就更為明顯,雖然教師從選題一直到開頭結尾,指導得有板有眼,但學生的習作仍是乾巴巴的,讓人沮喪。看著這些習作,彷彿面對著一潭死水,怎麼也透視不到學生那朝氣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於教材有城市化的傾向...

在農村小學教學中如何運用 李進鳳

遠端教育資源 思林鄉中心小學李進鳳 遠端教育己走進農村中小學,以多 教學技術的應用為主體,通過圖 聲 光 色 文的優美畫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自主學習,思維能力不斷向高層次發展,它在教學中的應用還具有易操作 使用方便 互動性強的特點。但有不少課使用了遠端教育中的一些多 片段效果欠佳,其中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