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家庭情緒表達規則及其影響

2022-05-23 18:48:05 字數 957 閱讀 3914

【摘要】本研究抽樣調查了某高校大二至大四年級的153名學生,採用自我報告的方法列舉承襲於家庭或家族的情緒表達規則及帶給自己的情緒體驗。調查顯示:(1)大學生的情緒表達規則以弱化和自然化為主,誇大的方式較不被鼓勵,同時允許真實表達情緒;2)無論是對外表達還是對內調控,情緒表達規則帶給學生的體驗均是正負向感受皆有,且正向多於負向,這既反映學生對家庭情緒表達規則的認同,也反映了傳統文化與社會現實的衝突。

提示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幫助學生釐清自身的家庭情緒表達規則,進而提高其情緒調控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家庭情緒表達規則家庭情緒自我報告大學生一、問題提出

《認知**和情緒障礙》中提到:「乙個人應用一種心理規則去指導他的行動,並評估他自己以及其他人。他應用這些規則去判斷他自己的行為或者其他人的行為是『錯』還是『對』……我們應用這些規則時,不僅把它看作是行動的指南,也用來提供一種理解生活環境的框架。

」可見,人是受規則支配的動物,無論是顯規則還是潛規則。因此,在處理大學生情緒衝突、培養更好的情緒調控能力時,幫助他們認識自身的情緒表達規則顯得尤為關鍵。

情緒表達規則(affective or emotional display rules)是ekman和friesen(1969)首先提出的,他們認為,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獲得了一套規則,用以指導特定社會境下表現社會所期望的情緒;這套規則共有四條:(1)弱化;(2)誇大;(3)自然化或中性化;(4)偽裝。不難看出,此定義側重內部情緒體驗與外部情緒表現的不一致。

southam-gerow(2002)則認為情緒表達規則是存在於特定文化背景下,個體對其不斷進行意義建構,並最終內化為自身信念一部分的社會規則。他從對外和對內的功能性出發將其分為兩種方式:(1)利用外部情緒表現與他人溝通;(2)利用頭腦中情緒表達規則的知識調節自身情緒體驗。

俞國良等人(2004)將情緒表達規則定義為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長期以來約定俗成的,相對於個體而言客觀存在於外界的社會性規則。它規定了個體在什麼情境下,對誰、應該表現出什麼樣的情緒,而不管個體內心真正的情緒狀態如何。

論大學生情緒問題及其管理

收藏本文分享 情緒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認知評價的主觀感受,它常常伴隨有比較明顯的外部表現,具有短暫 衝動和不穩定的心理特點。情緒管理就是個體能夠體察和調節各種情緒狀態,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適可而止地排解,能以樂觀的態度 幽默的情趣及時地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作為乙個主觀的體驗,情緒與認知 行為...

大學生常見的不良情緒

步入大學這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人際圈,我們往往會為此感到興奮不已,因為這是我們嚮往已久的天堂,我們終於擺脫了囚牢,自由了。因此我們會活躍地奔走於各種校園活動中,展現自己的鋒芒,在一片天地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雖然踏入大學是等於邁上了乙個新的台階,看到的風景是更美了,可是在激情過後,往往會留下很多後遺症...

大學生情緒調節的方法

二 自我情緒的調節方法 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以及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我用到的情緒調節的方法 1.理智調節 決定情緒的是人的認知。有一句名言說得好 人受困擾,不是由於發生的事實,而是由於對事實的觀念。當消極情緒產生時,要能冷靜地 理智地分析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是否正確,考慮消極情緒帶來的後果。如果能主動地調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