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抑鬱情緒的疏導與幾點思考

2022-05-03 21:45:04 字數 4135 閱讀 3424

a同學,女,20歲,青海大學醫學院學生,籍貫青海。該生ㄨㄨㄨ年考入青海大學醫學院,在班內表現一直默默無聞,學習中上,性格內向,不張揚。有固定一位同宿舍朋友。

由於家庭貧困,穿著簡樸,生活簡單。

大學二年級時,該生行為表現怪異,連續無故曠課(以往從未曠過課),常因小事與宿舍同學吵架,敏感多疑,聲稱自己將要去很遠的地方,到時讓同學將自己的床單、被褥燒毀。並時常莫名哭泣、發呆。考試課有三門不及格。

在得知該生的情況後,心理諮詢老師與她進行了初次交談,當心理諮詢老師很小心地問一句:「你最近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時,她失聲哭泣,大概持續了5分鐘才停止。

心理諮詢老師:你能給心理諮詢老師說說嗎?

a同學:她想害心理諮詢老師。

心理諮詢老師:是誰?

a同學:就是她,她肯定想害心理諮詢老師。

心理諮詢老師:你能告訴心理諮詢老師她是怎麼想害你的?

a同學:她偷看心理諮詢老師睡覺。

心理諮詢老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a同學;當心理諮詢老師醒來時,她在盯著心理諮詢老師看。

心理諮詢老師等她繼續往下說。大概過了1分鐘。

a同學:她在心理諮詢老師床底下放排球。

心理諮詢老師:其他人的床底下放過嗎?

a同學點點頭。

心理諮詢老師:你認為她在你床底下放排球,你睡覺時偷看你,是想謀害你。

a同學: 是。(停頓)心理諮詢老師的書包被偷了,是她偷的。

心理諮詢老師:你說說看。

a同學:心理諮詢老師在教室看書時被她偷的,她跟蹤心理諮詢老師。

心理諮詢老師:你看見她拿了嗎?

a同學:沒有,但心理諮詢老師肯定是她。

心理諮詢老師:你覺得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a同學:她嫉妒心理諮詢老師學習好,書包偷了,不讓心理諮詢老師好好學。

心理諮詢老師:除了這位同學外,你覺得還有人想害你嗎?

(停頓)

a同學:ㄨㄨㄨ嫉恨心理諮詢老師?

心理諮詢老師:你覺得她也嫉恨你

a同學:嗯,她男朋友喜歡心理諮詢老師。

……在交談時,a同學思維表現比較遲緩,對所述情況深信不疑,並表示很痛苦,因為怕別人害她,晚上失眠。

根據交談內容,心理諮詢老師私下從其他學生那裡了解了一些有關情況,她懷疑的那位同學原來是她同鄉,性格大大咧咧,而她又小心敏感,自尊心強,兩人行為方式完全不同,只因為小事發生口角,致使兩人關係不和,偷書包之事、謀害之說是她個人疑心猜想,ㄨㄨㄨ嫉恨她,也是她的妄想猜測,只因

ㄨㄨㄨ的男朋友向她借了幾本書,使她有了這種「推斷」。綜合以上情況,心理諮詢老師翻閱了大量心理諮詢的書籍,初步斷定,a同學已患有輕微妄想,社會功能受到一定影響,內心痛苦自己無法擺脫,心理問題沒有超出三個月,而且妄想內容沒有完全泛化,屬於「嚴重心理問題」,同時伴有輕微人格障礙。

為了能有效及時地減輕a同學內心痛苦,改變其思維、行為方式,不使情況再嚴重化,心理諮詢老師詳細制定了一系列解決措施

1.行為**行為**是一種針對行為的**,它注重的是行為的更改和克服,而很少關心「潛意識」或「內在精神的癥結」。針對a同學的症狀,心理諮詢老師選用了兩種行為**:

放鬆**和發洩**。由於同學關係的緊張,她所謂自身安全的擔憂,使得a同學有一定的焦慮症狀,心理諮詢老師建議她晚上入睡前進行一定的放鬆,並且教了一些放鬆的方法,身體的放鬆進而產生情緒的放鬆。另外鼓勵她有煩心的事情不要悶在心裡,如果不願意交流,可以採取發洩**,在紙上將煩心事寫出來,或在沒人的地方進行宣洩,這樣做有助於更好地投入以後的學習和生活,如果得不到宣洩,就會將癥結積聚在心,久而久之,會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諮詢老師要求她必須進行放鬆與發洩,並且自己體會效果。經過幾次後,她感覺很有收穫。

2.認知**認知**是通過改變患者對己、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並改善所呈現的心理問題。由於文化、知識水平及周圍環境背景的差異,人們對問題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

「認知」是指乙個人對一件事或某物件的認識和看法,對自己的看法,對人的想法,對環境的認識和對事的見解等等。a同學性格內向,敏感多疑。由於家境貧困,有一定的自卑感,這種自卑同時又導致了不正確的自尊,看待很多問題有偏執而又不合理。

帶有抑鬱情緒。心理諮詢老師應用認知**,首先,給她制定了每日活動計畫表。讓她不要整天呆在宿舍去注視別人的一舉一動,把活動範圍擴大,主動去參加班級活動,在活動中看到自己的潛力,循序漸進,從易到難,讓她把思維與視野轉移到更廣闊的地方去。

其次,讓她進行認知重評和轉換**。針對她所關注的問題,心理諮詢老師讓她重新換角度思考,列如:「你說你的同學盯著你看,你有沒有從另外一種角度想過,也許剛剛是巧合呢?

」「床鋪是上下床,在床下放東西,其他學生也會這麼做,心理諮詢老師想你有時也會這麼做,那你這樣做,有沒有謀害別人的想法呢?你覺得這種想法合理嗎?」這樣,讓她發現自己思維的不合理的地方,主動加以改變。

然後,讓她將前後兩種思維方式加以評價,告訴她人的認識原理,「那些心理諮詢老師們持續不斷地對自己所說的話經常就是,或者就變成了心理諮詢老師們的思想和情緒。」自己找出不合理思維存在的理由,進行自心理諮詢老師審查,自心理諮詢老師評價。對於不合理思維存在的理由,心理諮詢老師又應用「合理情緒**」幫助a同學進行了分析。

3.合理情緒**合理情緒**是認知**的一種,此**認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想法、看法的直接有關,這些想法、看法背後,有著人們對事物的共同看法,這就是信念。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適度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往往會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信念,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將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在進行合理情緒**自心理諮詢老師審查時,a同學談到了家境,談到了貧困帶給她的自卑,談到了對自己長相、穿著的不自信,談到了對情感的渴望與失落。同學的否定與輕視,都給她帶來了心理的壓力與不平衡,在長期壓抑與孤獨中,她的思維與行為也發生了讓她難以察覺的變化。

經過心理諮詢老師與她的共同分析,她了解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及產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心理諮詢老師又讓她列出了對這些壓力與困惑應該具有的10條合理信念,與同學發生爭執後應該具有的10條合理信念 。希望她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能應用這種方法合理地看待問題。

4.讓她主動找她的老鄉消除隔閡,應用心理諮詢老師教給她的方法進行有效溝通。

5.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絡,她姐姐為此專門來到學校,經常陪她散心,配合心理諮詢老師,給她講一些道理,給了她溫暖的親情與鼓勵。

經過一學期左右的時間,該生情緒基本穩定,比原來開朗了很多,考試也全部通過,能正常學習生活。

雖然a同學的事情已告一段落,但它留給心理諮詢老師深深的思考。

6.重視貧困生的心理教育。「貧困」是避免不了的,但在貧困生中怎樣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樹立正確的自尊心。

自信心至關重要的。(尤其是性格內向、敏感的學生)。來自農村的貧困學生,他們的心理問題已不能忽視,但他們最缺少的也是這份教育。

從農村進入城市,這一轉折,對這些學生來說是迷茫的、困惑的,應給他們多傳授一些心理學、哲學的知識,多鼓勵他們參加社會實踐(而不總是那些優秀學生),培養他們豁達的心胸、改變他們「糟糕至極、過分絕對化」的思維觀念,學會接納自己,容納別人,辨證地看待問題。

7.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人際關係及溝通技巧。要讓學生懂得交際原則:

平等、互利、信用、相容、尊重原則。克服怯懦與自卑,對於猜疑與嫉妒這人性的普遍弱點,要努力加以克服,用寬容和愛心去對待同學,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a同學能在交往中克服自卑心理,在尊重別人的同時,能恰到好處的保護自己的自尊;如果她的同學能夠用寬容之心,關愛他人;如果雙方都能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多掌握一點溝通技巧,那麼彼此之間就會少乙份猜疑與矛盾,多乙份理解與寬容。

8.多年的學生工作經驗讓心理諮詢老師覺得,中學時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與培養已顯得十分重要。青春期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培養,對學生生理的轉變、心理遭遇的困惑矛盾,家長與老師應多給予教育關愛與引導 。

然而心理諮詢老師們的教育卻過多注重了學生「智」的培養,忽略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使得有的學生將發展中的矛盾帶到了大學,由於大學特殊的教育環境,更容易暴露現今學生身上存在許多不合理思維與極端的行為,中學時,應多一些人文教育與處事做人的道理。學生在中學時,所經受的來自學校、家長的傷害給他們造成的心理陰影,進入大學後很難改變,增加了大學學生思想工作的難度。

很多輔導員都覺得,現今學生工作越來越難做,很多高校都招收了外地生源,外地學生思想活躍,頭腦靈活,遇事有自己的想法,以往的純粹理論說教對他們收效甚微,應多應用心理學、哲學、文學等各方面知識與他們展開心與心的溝通、交流,才能使他們對你敞開心扉,從而起到教育效果。

心理諮詢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雖嘗試性的應用了一些心理輔導的技巧,收到了一些效果,但缺少一些輔助性的工具(例如心理測量)與資深心理輔導師的幫助,對案列缺少專業的歸納與總結。在今後的工作中希望有條件能加以改進和提高。

抑鬱症案例 深度抑鬱的女大學生

深度抑鬱的女大學生 遲雅 注 本文發表在2014年10月23日 丹東 遲雅心理 欄目 s是大學一年級女生,2008年初被診斷為抑鬱症而休學,在精神科醫院住院 11天未癒。2008年5月12日在母親的陪同下向遲雅求助。求助者表現為嚴重失眠,入睡困難,早醒,睡眠淺而多夢。身體極度虛弱,每天沉湎於生與死的...

大學生的社會比較與情緒健康

摘要 社會比較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現象,依據festinger1954年提出的社會比較理論,人們具有評估自身能力和觀點的需求或驅力,當情境中缺乏用於自我評價的客觀標準時,人們為減低不確定感,便會通過與自己相似的人進行比較,以滿足自我評估的需求。自wills於1981年提出向下比較理論,社會比較研究...

關於大學生社團服務大學生就業的幾點思考

作者 范威威 神州 2012年第29期 摘要 為大學生的就業提供有效服務是當前大學生社團組織的重要職能和必然要求。本文主要闡述大學生社團服務在大學生就業中的必要性以及大學生社團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大學生社團服務服務學生就業的對策。關鍵字 大學生社團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對策 學生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