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資訊科技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2022-05-04 22:18:02 字數 2514 閱讀 4456

在資訊社會大背景下,以多**教學和網路教育為核心的資訊科技教學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尤為重要。但是現今的中學資訊科技教學過分重視了多**技術的應用,卻忽視了資訊科技教學中的學科特點,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1.課堂教學模式的分類

1.1 教師演示課件為主,學生動手操作為輔。通常情況下,一節課45分鐘,教師利用課件授課占用20分鐘,給學生演示占用10分鐘,學生自主完成一定的課堂練習占用10分鐘,剩下的幾分鐘時間,老師做總結評價。

這樣的課堂模式,往往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不能正常進行。比如:現今的中學資訊科技教學,大多都是乙個老師帶多個班級,這樣一來,由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的平行班級的不平行性,就會給課程進度帶來很大的影響。

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課程進度不一致的結果。

1.2 教師講與學生練交替,課件演示貫穿其中。具體操作過程中,老師邊講授邊分配任務,學生在老師講的同時,利用所學知識完成一定的練習,在這期間,教師會利用課件將課程的知識點全部展示出來。

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是,教學任務的完成沒有把握。這種情況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積累問題,卻沒有時間去解決。而老師呢,完成了課堂教學,卻不能達到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目標。

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課堂教學程式繁瑣,使得學練不能結合。

1.3 以任務驅動學生學習,配合教師課件演示。這其實就是所謂的「任務驅動法」,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強調這節課的重點、難點,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學生由此任務牽引,獨力探索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以此達成教學目標。

但是這種方式的弊端也是明顯的:任務單一,不能充分照顧全體學生的個體能力培養;課堂開放,導致課堂紀律鬆散,不能保證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

以上幾種課堂教學模式,都不能達到整體培養學生資訊科技素養的目的,不能體現當今資訊科技教學的「整合」的觀念,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同時,強調學生是認知即資訊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物件。

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

2.加強資訊科技教學的整合觀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

2.1 課堂匯入需要意境,課題引入需要直接。現今的學生們喜歡上資訊科技課,但是他們喜歡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這門課能夠帶給他們類似於體育課的輕鬆自在,也不是因為資訊科技教材上的內容多麼吸引他們,而是因為這門課的學習內容相對輕鬆(幾乎關係不到他們在高中的任何一次教學質量調研)、 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魅力以及他們想當然認為的上資訊科技就是上網的魔力。

所以真正增強他們對這門課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2.2 亦生亦師,爭當課堂主人,激勵學生主動**。如今的學生越來越強調自我,在課堂上也是如此。

他們不再完全聽從於教師的課堂教導,開始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每乙個學生的思想創造力都不相同,如果給他們每人乙個平台,他們都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絢麗色彩。在課堂上,面對同樣的問題,他們可以發現並利用不同的解決方式,可以從中挖掘出不同的難點、疑點。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也曾和大多數老師一樣,採取的是「布置任務——完成任務——講解任務」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只需要完成任務,他們最終所獲取的答案都是我給與的唯一的乙個。但是資訊科技是一門開放性很強的科目,其中很多內容都**於日常生活,甚至還有好多來自於其它科目的知識積累,個人理解能力和知識涵蓋面的不同會使乙個問題有多個解答。因此,在後來的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多**教學軟體中的「學生演示」功能。

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只做補充、提點、指導的工作,等到他們完成任務以後,我則找一部分學生來演示自己的成果。或許學生的演示結果並不理想,也不能完全符合任務要求,但只要是學生自己完成的,就一定具有代表性。我以此為契機,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認真地點評他的優勢和不足,優點加以表揚,不足加以更正。

這樣,在課堂上,我和學生共同學習,亦生亦師,爭當課堂主人,充分激發了學生主動**知識的積極性。

2.3 多激勵,少提醒,放手去做,禁忌代勞。在課堂上,學生完成任務往往不會很順利,遇到困難的時候,學生第乙個想到的就是向老師詢問:

「我怎麼做不出老師做的那個樣子呢?」「這個頁面怎麼設定啊?您幫我做做行嗎?

」類似的問題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老師躬身示教,並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演示給學生看,那麼幾乎要占用整節課的時間。而且老師做完以後,學生並不見得能夠掌握,以後自己再做的時候,可能還是一片茫然。

在教學中,我嘗試著拒絕學生提出來的某些問題,不再「有求必應」。當學生問我能否代做的時候,我常常會說:「你自己再琢磨琢磨,自己再試試看。

」有很多次,我發現儘管教室裡的計算機都連線了網際網路,但是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卻不知道利用這個最全面的「點子王」。遇到這種情況,我就會提醒他們:「如果你遇到困難,離你最近的不是我,而是你面前的電腦。

」這樣,適當的提醒會使得他們茅塞頓開。

總之,在現今的資訊科技教學中,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從教師為主導轉變為學生自我主張,從教師作為知識的說教者、灌輸者轉變為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管理者和組織者,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是我們應該不斷努力探索的方向。如此才能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才會奠定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基礎。

談初中學生數學自學能力培養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採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自覺 ...

談歷史教學中學生興趣及自學能力的培養

摘要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歷史課程標準 明確規定,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作為基本內容之一。以學生為本,激發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這是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條件。關鍵詞 歷史教學興趣能力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把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放到學生身上,使學生樂於學習,學會學習,進而...

培養中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

教師不能僅僅成為英語知識的傳授者,更重要的是要成為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培養者。第一,課前預習新課的能力。不少學生上課前不知道預習新課,課堂上只是單純地聽老師的灌輸 講解 分析,然後再記憶 理解 掌握,處於被動地位,往往是愈學愈難,愈學愈喪失信心。而預習新課可以促使主動思考 消化新課內容,有目的地聽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