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2022-05-03 23:45:02 字數 4815 閱讀 1769

學號:108540054 姓名:楊麗瓊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經濟的加速到來,資訊科技的全面普及,數學已成為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之一,它所體現的思想方法、邏輯推理、空間觀念和實際應用價值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滲透到各個領域。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受傳統數學教學中普遍只強調單一知識與技能訓練的影響,而忽視了數學與現實的聯絡,忽視了數學的實際運用等現象。

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要使學生能夠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的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本文從當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與能力的現狀、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重要現實意義出發,根據數學思維論、建構主義學習觀和認知心理學的有關理論,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對學生的應用意識與能力的發展等方面作一些自我闡述:

即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優化數學教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應用能力;加強師生及生生間的合作交流,培養**能力;拓展課外知識,改變練習形式;針對數學,評價學生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數學應用意識應用能力培養評價

一、研究背景

1.當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與能力的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經濟的加速到來,資訊科技的全面普及,數學已成為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之一,它所體現的思想方法、邏輯推理、空間觀念和實際應用價值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滲透到各個領域。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受傳統數學教學中普遍只強調單一知識與技能訓練的影響,而忽視了數學與現實的聯絡,忽視了數學的實際運用等現象。從而導致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普遍偏差,其原因為:

(一)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傳統的數學課程把數學設計成為一套十分嚴密的演繹體系。一方面,數學教材中的例題編排嚴重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傳統教材更新速度不快,這樣就抑制了學生應用意識的發展。

另一方面,傳統的教學模式過於單一,只是注重對學生解題能力的訓練,並沒有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實踐中的運用,以致於學生在傳統陳舊的教學模式下難以形成系統完整的知識網路。這些都造成了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淡薄。

(二)應試教育體制下過於重視分數的思維方式限制了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在應試教育模式下,無論是社會、學生家長還是學生自己,對公升學考都傾注了過分的重視,中考指揮棒的引導作用十分明顯,所有有利於提高分數的手段如題海戰術、車輪戰、月考等等都被運用到日常的學習中,而並不重視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殊不知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對於學習成績的提高才是最關鍵的乙個環節,只有對數學產生興趣才有學好數學的可能,而這正是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所忽視的。

(三)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體制導致學生缺乏足夠的應用意識訓練,對數學的學習一直停留在「老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的」狀態,老師和學生都在為如何在考試中取得高分而努力。這種狀態使學習優秀的學生厭倦數學,使學習吃力的學生害怕數學,使所有的學生在考試過後遠離數學。長此以往,學生對曾經掌握的數學知識不僅不會應用或者無法應用,而且由於機械記憶原因通常很快就會被淡忘。

2.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重要現實意義

(一)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經濟的加速到來,資訊科技的全面普及,數學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由其社會化逐步步入到技術化領域。是培養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礎課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是今後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須具備的技術手段和工具,是把數學教育轉到提高公民素質教育軌道的乙個重要措施,是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急需的任務。

(二)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的數學課程將努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形成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

數學作為科學的語言,作為推動科學向前發展的重要工具,在人類歷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並將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數學的學習,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無疑是紙上談兵,必須學會應用。並且只有具備對知識應用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知識才可能真正轉化成學習者自身的素質和實踐能力。

也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學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實現數學的真正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創設貼切的情景,拓寬應用渠道,發展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長期以來,數學教育與我們的「生活世界」之間存在著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一些世界著名數學教育家對數學教育提出批評,特別指出,學生所學的知識對他們目前和今後的生活幾乎毫無幫助,數學遠離真實生活。針對這些現象,專家指出,學生不應該只是根據自己的願望學習掌握專業知識,而應該有應用意識和能力,借助數學資料分析現在與未來的生活情況,以便更好地主宰自己的行為。只有當數學結構、思想、運算和方法為這個一般的目標服務的時候,他們才能被作為教學內容而接受。

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公民,如果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反省和評價自然、社會以及經濟發展,那麼整個國民的素質才能進一步提高,社會才能向更深的層次發展。

(四)這是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需要

創新思維亦即創造性思維,是指發明或發現一種新的方式用以處理某種事物或對某種事物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的過程。其思維活動的方式不僅善於求同,更善於求異。表現在知識與概念的掌握與理解上,不僅能將新知識概念同化到已有的概念和知識系統中去,而且能利用新知識新概念去改造原有的知識概念;表現在解決問題上,不死套公式,而是融會貫通,善於用簡捷適用的方法去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表現在創造活動中,不因循守舊,不墨守成規,不安於現狀,有創新意識,有豐富的創造想象力。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思維學科,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之一。

二、理論闡述

1.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的應用意識,就是用數學的眼光,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闡釋現象、分析問題的心理傾向。意識是乙個思想認識問題,也是一種心理傾向,重在自覺性、自主選擇性,它需要在較長時間中通過一定量的實踐才能形成。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豐富的例項引入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幫助學生認識到:

數學與我有關,與實際生活有關,數學是有用的,我要用數學,我能用數學。

2.數學應用能力

數學應用能力基本上是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致的。所謂「解決問題的能力」指的是:會提出、分析實際問題,並能綜合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換言之,就是應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去尋求對科學事實和現實世界現象的認識和理解的過程,也就是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各種實際問題的過程,體現了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

數學應用能力的含義包括:數學應用能力是個體在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中表現出來的,經常的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數學應用能力是乙個多種因素的綜合能力;知識技能是構成數學應用能力的基礎;數學應用能力以具有數學意識和應用意識為前提。

3.數學思維論

現代數學教學理論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的教學。有人形象地把數學譽為「思維的體操」,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在頭腦中建構認識結構的過程。數學教學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就是要使學生逐步認識到數學知識形成和發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從不自覺到自覺地運用思維方法,善於對問題進行分析、綜合、歸納、模擬和概括,即「學會數學地思維」,從而獲得對數學知識本質和規律的認識能力。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水平高低與數學思維水平有密切關係。所以,要提高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就要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

克服思維的離散性和慣性,提高思維品質。

4.建構主義學習觀

學習是一種能動的建構過程。它首先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對基礎知識進行系統整理、深刻理解、靈活運用,使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保持穩定、清晰,並能成為今後獲得新知識的基礎,其次在同化和順應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對新知識進行一系列的組織加工、選擇、改進和重組,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或自覺地調整改變原有認知結構以適應新知識,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學習應超越所給資訊。

它要求學生對所給資訊自動地開展擴散性思維,多方位、多角度地進行思考,以求得本質的理解和創造性的加工利用。因此要使學生順利地完成學習目標,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數學教學過程不僅是乙個認知過程,而且也是乙個情感的交流過程。

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善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5.認知心理學

布魯納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他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指出:所謂從嘗試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從已知狀態到目標狀態的運動過程,它是一系列指向目標的心理操作。

由此可見,影響學生數學問題解決,除了在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存在缺陷外,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心理因素。布魯納強調理解的作用,強調認知結構與教材結構的結合,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並主張「發現學習」,認為學生在一定情境中,對學習材料的親身體驗,通過內部動機的作用,從而發現、認識、理解、掌握知識,最終會應用知識,才是學習者最重要的環節.

三、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途徑

1.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優化數學教學內容

建構主義學習認為學習是一種能動的建構過程。它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對基礎知識系統整理、深刻理解、靈活運用,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應用知識的意識,進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一)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激發應用興趣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所以,利用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是首選。教師要因地制宜,發掘資源,注意把對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的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現實的生產、生活,從中發現需要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同時,應充分利用數學學科課程所學的知識與日常生活所建立的內在聯絡,讓學生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並幫助學生用數學學科知識解決這些難題,使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形成自覺地觀察生活,注意發現身邊數學現象的習慣,從而使學生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例如:

「跑道問題」,「時鐘問題」,「圖形的拼組」,「報紙的長寬比例有何奧秘」,「自行車裡的數學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研究可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聯絡生活實際,優化數學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生

營養早餐工程實施方案 為改善全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膳食營養,進一步提高中小學生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根據 寧政辦發 2010 75號 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一 目標任務 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 營養計畫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營養保障機制,切實改善全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評價表 學段

河源市縣 市 區 20 20 學年第學期 學校 說明 1 班主任評價的內容包括科學文化素養和公民素養兩大部分。公民素養包括愛國 守法 誠信 知禮及遵守 學生守則 和 日常行為規範 等情況。2 此表原件由學校永久保管,影印件於每學期結束時向該生家長報告。廣東省義務教育階段新生名冊 封面 學年初學校校長...

義務教育階段雙語教育課程設定方案

一 培養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 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 實踐能力 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具有適應終身學習需要的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以及漢語和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