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2022-05-01 11:03:03 字數 1250 閱讀 3351

【摘要】隨著社會資訊化的發展,資訊素養日益成為資訊社會公民素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資訊科技教育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計算機技術訓練階段,發展成為與資訊社會人才需求相適應的資訊素養教育。因此,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設計應該體現如下三個特點:

第一,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與人文素養培養相融合的課程目標;第二,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求的課程內容;第三,有利於所有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課程結構形式。本文圍繞高中資訊科技新課程目標,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簡單分析了一下新課程下的高中資訊科技教學。

【關鍵詞】資訊科技、學生、能力、培養

創新是乙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乙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為未來培養和輸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認識未來與適應未來的高素質人才。資訊科技發展速度快、知識更新周期短,光靠學校的有限學習是遠遠不夠的。

資訊科技不僅是學習的物件,更是資訊時代公民進行終身學習不可或缺的技能。因此,培養高中學生對不斷發展變化的資訊科技的適應能力,既是當前教學的需要,也是培養資訊時代公民的需要。教師應在認識資訊科技基本特徵、把握資訊科技發展變化規律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具有廣泛遷移意義的知識和方法,使其在有效遷移發生的基礎上適應技術的變化。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總結和歸納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問題解決過程的共通之處,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經驗,通過合理的探索,發展完成對新工具和新任務的適應,從而達到利用有效遷移的發生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本人通過幾年的資訊科技教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願與同行分享。

一、入學時進行調查,提前做好計畫

入學調查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基礎,從而根據學生的情況合理安排教學順序,對學期教學進行整體設計並安排相關活動。通過調查,還可以及早發現學生的差異,利於教師進行差異教學,及早指導基礎好、有特長、學習慾望強的同學,引導學生向自己的特長方向發展,同時也為今後的課堂教學培養好的助手。對於基礎相對弱一些的同學,教師要及時輔導。

針對那些對資訊科技課程有恐懼感的學生,要積極採取有效的方法及時予以幫助、消除恐懼心理,使其逐漸從排斥到接受。在筆者的教學過程中曾經多次遇到這種情況。學校有乙個理科班,學生來自全省各地,資訊科技水平層次不齊,有的同學對資訊科技頗有研究,甚至很熟練或精通,而有的同學甚至沒有見過計算機,沒有碰過鍵盤滑鼠。

針對這種現象,筆者及時採取措施,在安排上機座位時,在基礎弱的學生旁邊安排基礎好並樂於幫助同學的學生,並要求好學生必須幫助差學生,當然上課時也對差學生多加指導,甚至鼓勵他們玩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使學生盡快消除恐懼感,並逐漸對計算機由排斥到接受。利用這樣的方法,可以提高班級的整體學習能力,有利於自己課堂教學的組織,並為以後的教學評價奠定基礎,便於對學生進行縱向評價。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

評價是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課程的學習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是提高教師教學技能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依據評價功能的不同,評價又分為診斷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等。診斷性評價一般在教學設計活動開始之前進行,如入學分班測試或課前問卷調查等 過程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策略

作者 曾玉香 中國資訊科技教育 2014年第12期 摘要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開展主要以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為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學生發言 實踐環節,讓學生在表達 交流 實際操作中形成資訊科技的應用能力 通過教師點撥和引導,讓學生積極的思考和再實踐,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通過各種學習方式的創設...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二 教學方式的選擇 縱觀以上問題,欲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本人認為首先要解決學生個性差異的問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同時結合資訊科技課程特點,分層教學和分組合作學習是最適應解決個性差異。1 分層教學 1 按水平的分層導學 教學實施之前,可以採用測試考核 問卷調查 課堂訪談等方式,對學生資訊科技的起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