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實踐中對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再思考

2022-04-30 17:06:06 字數 1101 閱讀 9975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稱《標準》)反映了對數學課程的新認識,既受到歡迎,又在經歷著挑戰。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落實課標理念呢?本人根據教學實踐,闡述新課程在實驗中的問題與思考。

1.課程的多樣性與考試的統一性應該取得平衡

高中新課程為不同志向、不同數學需要的學生設定了五種不同的選擇:

選擇1:讀完高中準備進入社會就業的學生,只需讀數學必修課10個學分;

選擇2:偏重於社會科學的學生,要學習數學必修課10個學分,讀選修1的兩個專題(4個學分),選修3的兩個專題(2個學分),共16個學分;

選擇3:偏重於社會科學的學生,如果要求較高數學素養,則在選擇2共16個學分的基礎上,再讀選修4的四個專題(4個學分),共20個學分;

選擇4:偏重於自然科學的學生,要學習數學必修課10個學分,讀選修2的三個專題(6個學分),選修3,4的各兩個專題(4個學分),共20個學分;

選擇5:偏重於自然科學的學生,如果要求較高的數學素養,則在選擇4共20個學分的基礎上,再讀選修4的四個專題(4個學分),共24個學分;

除了允許學生對數學學習內容做出選擇外,對p學生的**活動需要得到教師的支援。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數學學習的方式,需要有充分的時間保證。當前試驗區的學校普遍反映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內容多,教學時數少。

每個學期要學完兩大本書,相當於過去一年的內容;而每財數學課時卻由5節減為4節。即使是水平高,經驗豐富的教師,也覺得教學時間不足,這就不能給學生進行數學**活動提供保證。建議從總體上削減課程的內容,適當增加數學課的學時數,放慢教學進度,給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3.對學生數學能力的要求應該簡明清晰

自上個世紀60年代初以來,我國逐步形成了以發展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三大能力為代表的數學教學傳統。

3.1豐富思維能力的內涵。

我國把發展三大能力作為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三大能力的含義,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明確,不斷豐富。《標準》指出,人們在學習數學和運用數學解決問題時,不斷地經歷直觀感知、觀察發現、歸納模擬、空間想象、抽象概括、符號表示、運算求解、資料處理、演繹證明、反思、建構等思維過程。這些提法雖然好,但是繁多難記。

筆者認為,三大能力的提法,簡明清晰,有豐富的傳統底蘊,又有與時俱進的新內涵,應該作為我國數學教學的寶貴的理念予以堅持。

高中數學新課程理念的教學實踐

對雲陽縣新秀杯數學賽課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 重慶市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從2010年9月在高一年級正式開始的,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全體高一教師的努力下,雖然時間比較短但在教學過程呈現出許多改革理念的亮點,如教學理念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如關於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索 動手實踐 合作交流 ...

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教學實踐與反思

隨高中新課程正式推行,這意味著我省高中教育將發生重大轉變.新課改精神對每位數學教師都是乙個思想難題,只有思想轉變才能使高中新課改實驗成功,才能使數學教師蛻掉傳統教育方法,領悟真正的新課程改革精神.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實質是凸現全體學生的主體地位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重視培...

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的反思

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來說不僅要上好每一堂課,還要對教材進行加工,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的結果進行反思。因為數學教育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為關注結果是如何發生發展的。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一是從教學目標來看,每節課都有乙個最為重要的 關鍵的 處於核心地位的目標,高中數學不少教學內容適合於開展研究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