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方案

2022-04-29 14:06:04 字數 3760 閱讀 5182

(1)學生是內蒙古準旗薛七小五年級學生;

(2)學生已經深入的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

(3)學生對生活中隱含數學問題的事件興趣濃厚;

(4)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數學建模的能力還不強。

四、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1)自主學習策略: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促進思維的深層次加工和提高課堂參與度;

(2)設疑激趣策略:通過如何計算切不開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問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創設寬鬆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維持學生學習的動機;

(3)情境遷移策略:在完成課標要求的基礎上,通過設定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的問題情境,鞏固提高學生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五、資源

(1)每位同學準備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

(2)教師自製的多**課件;

(3)上課環境為多**大螢幕環境。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法和學法的具體實踐過程,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採用「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安排以下五個環節以完成本節教學:

一、設疑激趣,引發問題

1.師:同學們,非常高興今天又能和大家一起**有趣的數學問題。

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體積和體積單位,誰能說說什麼叫做物體的體積?誰能用手勢分別比劃出1cm3、1dm3、1m3的物體大約有多大?

2.師:老師手上這個小正方體的稜長是1cm,它的體積是多少呢?

3個小正方體拼成的長方體呢?6個呢?剛才猜的時候,你是怎樣想的?

可見求乙個長方體的體積,就是看這個長方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那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呢?(師出示乙個長方體教具,估計學生會受前面思維定勢的影響,認為也要把它們分或切成乙個個小方塊,才能求出體積)如果求這本大詞典的體積呢?

如果求我們電教室裡這根水泥柱的體積呢?(生疑惑)

師:可見在現實生活當中,許多長方體不能切或切不開,那我們怎麼辦呢?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將要解決乙個什麼問題呢?

生:找出求長方體體積的一般方法。

師: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哪些數量有關呢?(再次讓學生猜想:

可能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關)猜想就是我們的思維嚮導。長方體的體積到底與哪些數量有關,怎樣求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的問題。

(師揭示課題)

[教學設想:「數學活動必需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一匯入設計,正是考慮了這一新課標理念要求。

通過師生共同直觀演示,複習匯入,拓展學生的空間概念,並聯絡生活實際創設新舊知識之間產生矛盾衝突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和**慾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意識。]

二、操作實驗,探索新知

(一)**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1.師:同學們任意拿出一些課前準備好的小方塊(允許學生拿出相同或不同數量的小方塊),小組合作,在桌面上擺出不同的長方體,並把相關資料和你們的發現填入《實驗報告單》(如下)中。

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發現了

2.請2~3個小組匯報、展示小組的**成果,啟發學生發現規律。

3.師:老師在電腦上用同樣多的小方塊也擺了一些不同的長方體,能讓老師也展示一下嗎?

(多**依次演示,師生共同填寫實驗報告單,並讓學生比較四種擺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一步引導學生發現規律)

4.比較分析:以上四種擺法的長、寬、高不同,但都是用相同數量的小方塊,即擺出的長方體體積相等。它們共同的規律是體積都正好等於長、寬、高的乘積。

5.歸納概括:同學們的實驗與老師的實驗都發現了什麼共同的規律?

生:長方體體積=長×寬×高。(師板書:v=abh)

6.「練一練」(學生自主完成):老師手上這個長方體教具,長7cm、寬4cm、高3cm,它的體積是多少cm3?

[教學設想: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拼出不同的長方體,並填寫實驗報告單,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長方體體積公式推導的積極性,為學生的自主**提供了廣闊的時空。同時,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比較、分析、概括實驗過程,自主地去感知、觀察和發現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係,使學生體驗到「做」數學的樂趣,教師僅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練一練」讓學生嘗試運用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解答問題,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及實際應用的能力。]

(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

1.師(出示乙個長方體,長4cm,寬和高都是3cm):這個長方體有什麼特徵?怎樣求它的體積呢?如果老師把它的長也縮短到3cm,那麼它就變成了乙個什麼物體?(動畫演示)

生:正方體。

師: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麼關係?

生: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它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師:那麼,正方體的體積又該怎樣求呢?(引導學生推導出: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即v=a·a·a或v=a3)

2.師(強調):「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練一練」(學生自主完成):一塊正方體石料,稜長是6dm,這塊石料的體積是多少?

[教學設想:通過動畫演示,把計算正方體體積變成計算長、寬、高相等的長方體體積,很自然地過渡到對正方體體積的學習。這樣運用知識遷移,引導學生把正方體歸為特殊長方體來學習,既加深了對長、正方體之間包含關係的理解,又加深了對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

]三、靈活運用,鞏固內化

1.明察秋毫當判官。

(1)0.73=0.7×0.7×0.7()

(2)5x3=15x()

(3)乙個正方體稜長4分公尺,它的體積是42=16(立方分公尺)。()

(4)乙個長方體,長7公尺,寬4公尺,高2分公尺,它的體積是56立方分公尺。()

(5)乙個正方體稜長6cm,它的體積和表面積相等。()

2.講究方法對巧快。

3.學會知識任我行。

(1)乙個長方體兒童游泳池長30m,寬20m,水高1.2m。如果每立方公尺水約重1000千克,這個游泳池有水多少噸?

(2)乙個正方體魔方玩具的稜長總和是60cm,這個正方體魔方玩具的體積是多少?

(請兩位學生板演,教師集體評講)

4.輕鬆一刻請你猜。

遊戲:讓學生猜測乙個物體的表面積和體積什麼變了,什麼不變?如果變了,是怎樣變的?

(1)當你翻開書本自學新課的時候。

(2)當你用積木搭一座2008北京奧運城的時候。

(3)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4)刀切豆腐——兩面光。

(5)竹筒倒豌豆——全抖出來。

5.解決問題顯身手。

求下面物體的體積。

6×2×1+2×2×1=16(cm3)

或2×2×2+4×2×1=16(cm3)

……[教學設想:鞏固練習的習題設計,力求體現基礎性、層次性、趣味性和發展性,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同時,利用新穎多樣的題型,把基礎認知與思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以達到內化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提高的目的。

]四、總結評價,拓展昇華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談談本節課學習的收穫。

師:老師認為同學們這節課學得很棒!能評價一下嗎?

(啟發學生從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自評與互評)同學們的收穫真不少!只要同學們勤動手、勤思考,一定會獲得更多數學知識,同學們也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2.挑戰自己我快樂。(拓展題)

一塊不規則的鐵塊,如果只能借助兩種工具:乙個裝有水的正方體容器和一把直尺。你能求出這塊不規則鐵塊的體積嗎?

師: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課後去實驗、去思考、去解答。

[教學設想:引導學生進行回顧反思,重溫本課學習的知識,進一步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加深所學知識的印象。同時,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板書長、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v=a×a×a=a3

長方體(或正方體)體積=底面積×高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

1 填空。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也可以用統一的體積公式來計算。體積用字母表示為v 2 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是15cm2,它的高是4cm,它的體積是 cm3。3 乙個正方體的底面積是25dm2,它的體積是 dm2。2 選擇。1 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25cm3,它的稜長是 cm。a.5 b.15 c.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茂縣鳳儀小學許照英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學習目的 1.理解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2.能運用長 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學重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教學準備 多 課件 長方...

長方體 正方體體積

長方體與正方體必須掌握的幾種題型 一 高的變化引起表面積的變化。1 乙個長方體,如果高增加2厘公尺就成了正方體,而且表面積要增加56平方厘公尺,原來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公尺?2 乙個長方體,如果高減少2厘公尺就成了正方體,而且表面積要減少56平方厘公尺,原來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