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 學生發展的階梯

2022-04-28 16:39:01 字數 2962 閱讀 9740

生活本身就是乙個巨大的數學課堂。實踐證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體驗數學知識,可以使學生學起來更感自然、親切、真實,產生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也有利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並在應用中獲得提高。

二、尋根探源,讓學生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

每乙個數學知識點都是人類長期生活的智慧型結晶,都有其產生、發展、完善的過程。教師在傳授這些知識給學生時應根據內容,提供給學生主動探索,體驗知識發生過程的機會。這既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又是為了讓學生在知識發生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創新的方法,培養思考、創新的能力,使他們在探索中得到體驗,體驗中得到個體的發展。

著名教師黃愛華在教學「圓的周長」中設計了這樣一串問題。「什麼是圓的周長?」「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圓的周長展開後,會怎樣?

」「如何來測量圓的周長呢?」「你能用滾動法測量乙個圓形水池的周長嗎?」「你能用繞繩法測量甩繩子出現的圓的周長嗎?

」「能不能研究出一種求圓周長的一般規律?圓周長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和直徑有怎樣的關係呢?

」在黃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下,學生在思維的衝突中再現了在**圓周長計算時人類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提高、發展的過程,學生也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數學知識結構**中,並在**中構建自身的認知結構。

又如學習了「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後,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我故意設定「陷阱」:能被2、5整除的數,要看它的個位。

同學們猜想一下,怎樣判斷乙個數能被3整除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個位上是0、3、6、9的數能被3整除。

對學生的判斷我未做評價,而是要求他們仿照研究能被2和5整除的數的特徵來研究。學生很快用舉例的辦法發現這個結論是錯的,我也適時總結:判斷乙個數能否被3整除看個位的思路是不正確的,需要我們變換角度去探求新知。

學生在觀察對比中繼續去尋找新的答案。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的直觀體驗和數學規律產生了矛盾。在**中,學生深刻感受到了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和能被2和5整除數的特徵在方法判斷上的區別。

正是有了這一層體驗,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

數學的學習更應該追求過程而不是結果。教師要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把數學還原為學生的經驗活動,讓學生在大膽探索中主動構建數學意義,

獲取數學知識、拓展認知結構,從而獲取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三、動手操作,在實踐中體驗,在活動中感悟數學。

陶行知先生多次講到,人的雙手功能極大極廣,開發無窮無盡,提出了「雙手萬能」的口號。如果科學家的認識過程是一種生產知識的過程,那麼學生的認識過程則是一種再生產知識的過程。如果教師能為他們創設乙個實踐操作的環境,讓他們動手擺擺、弄弄,加大接受知識的資訊量,使之在探索中對未知世界有所發現,找到規律,並能運用規律去解決新問題,這樣他們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學習。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教師緊緊抓住讓學生「看」、「做」、「議」、「畫」這四個環節,讓學生親手操作:

「看」,就是借助實物,初步感知。教學中讓學生準備好長方體、正方體盒子,再結合教具,讓學生初步體驗特徵。

「做」,就是讓學生兩人為一小組,用學具製作乙個長方體模型和乙個正方體模型。學生在製作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問題,但在相互交流和試驗後還是能順利的完成任務。

「議」,就是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實物,和製作的長方體、正方體模型組織交流特徵。實物和學生製作的模型中必然會包含三類長方體,在對三類圖形的對比中完善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認知。

「畫」,雖然課標對畫立體圖形不作要求,但是出於更全面的認識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有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畫法:通常畫出三個面,視線、角度的原因不能都畫成長方形,看不見的稜要畫成虛線。教師在黑板上領畫,平時也常利用圖形來幫助解題,潛移默化下,學生獨立解題時往往也會利用畫圖來思考問題。

通過以上教學活動,乙個完整的長方體就展現在面前,長方體、正方體的一系列特徵,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子裡。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同時也獲得了如何研究立體圖形的經驗。

又如在《圓的面積》教學時,當學生按照教材的要求,將圓形紙片分成16等份,再拼接推導得出面積公式後,緊接著問:除了剪拼成長方形,還能不能拼出其他平面圖形來拼導圓的面積公式呢?再試試看。

學生的情緒又一次被激起,紛紛動手操作,又得出以下四種拼導方法:(1)可以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2)拼成近似於三角形(3)拼成近似的梯形。直接將剪成的乙份看做乙個三角形,圓面積相當與三角形面積的16倍。

這樣通過轉化,小組合作進行**,不僅加強了對圓面積公式的理解,還使學生更一步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同時,這些操作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認知,促使學生不斷探索新知,不斷產生創新的慾望和動機,發展學生的能力。

「智慧型的鮮花是開在手指上的。」動手操作,實踐感知是幫助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思維的最佳輔助手段。它能使學生掌握知識,使思維得到發展。

四、體驗數學的美,提高數學素養

「數學的美,質樸,深沉,令人賞心悅目;數學的妙,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數學的趣,醇濃如酒,令人神魂顛倒。」這段文字深動的描述了數學美的形象,趣的魅力。

作為數學教師在教會學生知識,掌握方法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感受到數學的獨特魅力同樣的重要。

「**有數學,**就有美。」教學應當有意識、有目的創造條件,培養學生感受數學美的機會。如教學字母公式和字母表示定律、規律時,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美。

這些用符號表達的算式,既節省了大量文字,又反映了普遍規律,簡潔,明了,易記,充分體現了數學語言幹練,簡潔的特有美感。圖形的教學中,也不失時機的讓學生體驗幾何形體的優美圖案,對稱、旋轉、平移、組合,數形的結合,都給人以無限遐想。平時經常給學生拓展一些知識外延,教學「倍數與因數」的內容時,教師可介紹完美數、親和數,看似枯燥的數字原來也蘊藏著奧秘;教學密鋪時,可以提供一些密鋪圖形的欣賞,這些奇巧美妙的圖形必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神奇。

更要不失時機的圍繞所授內容介紹一些數學小故事、數學小遊戲等等,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的趣味性。

學生在享受數學美的愉悅中,會激發學習的興趣,在豐富想象、啟迪心智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這些也正好是學好數學的根本。

數學能力的提高有著諸多因素,但是學生的體驗對於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的數學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我們應該重視學生的體驗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的美麗、數學的價值,讓學生親歷對數學本質的**活動,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

學生發展指導制度

單位 管城回族區畢河小學 時間 2012年9月 指導 在漢語中的意思是指示 教導,可表示 引導,帶領去做 的意思。在教育中,指導 側重於教師給與學生指路,有教師清楚 明確學生將去何方,並先於學生知道之意。指導 與 教學 管理 一樣,都是學校的基本職能。指導 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困惑,是現代...

操作活動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搭建階梯

一 案例背景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教學中,以改變學習方式為目的的 動手操作 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動手操作 的理念也已經越來越被教師們理解和接受。誠然,有效的動手操作活動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然而,我們也不難發現,在課堂的操作...

創造適合每個學生發展的教育

人大附中 人大附中在九十年代初期,就開始了課程改革的嘗試,經過了十幾年的探索,課程改革已初見成效。學校嚴格執行 義務教育課程設定方案 開齊 開足 開好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積極推進地方課程,努力開發校本課程 加強初中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多年來,人大附中一直在不懈地追求一條理想的辦學之路,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