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不動搖

2022-04-12 22:27:11 字數 2578 閱讀 9485

教育作為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理應注重培養和發展人的主體性。培養和發展人的主體性,說到底是要通過啟發、引導受教育者內在的教育需求,創造和諧、寬鬆、民主的教育環境,有目的、有計畫地組織、規範各種教育活動,從而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社會主體。

在課堂教學中力求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地體現,打破了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角」,少數學習好的學生是「配角」,更多的學生充其量是陪襯的「演員」,甚至是觀眾或聽眾的弊端,使更多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能給全體學生上台「表演」的機會,集中精力,均有收穫。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這一教學原則呢?在教學實踐中要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上做好文章:

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

認知心理學有布魯納認為:「認知的活動是乙個主動過程,學習者不應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現代教學充分重視和尊重學生在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必須轉變傳的教學觀念,把課堂教學中了生應有的權力還給學生。

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一、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

在課堂上,教師代替學生思考的現象十分嚴重,常常見到這樣的現象:乙個問題提出後,都教師不等學生思考出結果就急不可待地把答案告訴學生;學生回答問題不能答到點子上,教師也會急匆匆地打斷學生的思路,迫不及待地丟擲答案,使教學回到「正軌」。結果使學生的思維造成極大的依賴性:

「這題我不會做,老師總會講的!」課堂上別人回答問題,學生常常是在一邊以旁觀者的姿態出現,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在一天天地懈怠,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學生思考的權利實際上是被剝奪了。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應該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盡量多給學生動腦思考的時間:1.在教學中要保證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深入思考;2.

避免提出過於簡單和瑣碎的問題,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學生需要動腦後才能解決,而不是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3.對於有難度的問題,要把問題分解為有一定梯度的問題系列,讓學生通過思考,把認識活動逐步引向深入;4.教師要示範並要求學生通過「出聲的思維」,即:

用語言將思考的過程展示給大家;5.訓練學生學會反思,以區分「行不行」、「好不好」兩個不同的思維層次。

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親自參與這些創造性活動的過程,以達到開發智力和能力,提高創造思維的品質,增強創造力的目的,舉一反三,發揮自己的思維空間。因而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於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進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把動手的權利還給學生

學生有效地學習活動應該是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結果。因此,教學中教師不能成為課堂教學中的唯一表演者,學生更不能成為講台下的看客,必須把動手操作的權利還給學生,盡量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1.

能夠動手操作的,要創造條件,盡可能讓學生動手的操作,在擺一擺、拼一拼、剪一剪、貼一貼、量一量、稱一稱、掂一掂等動手實踐環節中學習知識;2.對學生動手實踐的成果要及時肯定、展示,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積極性。

三、把表達的權利還給學生

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自由表達的權利受到很大的限制:一方面,教師滿堂講,其主導地位錯誤地佔據了課堂教學的主要位置,使學生處於被動,學生無法及時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由於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和稍差,自由發表意見會帶來課堂教學秩序的「混亂」,這種「混亂」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所不允許的。

學生自由地、充分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是有很大幫助的,也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很好體現。要在討論疑難問題、歸納概括中心內容等環節,把表達的權利還給學生:1.

教師要給全體學生創造表達見解的機會;2.要減少紀律的約束,如上課必須抱臂坐正,不能發出多餘的聲音等;3.鼓勵學生大膽表達,並且不報偏見,從正面引導。

四、把閱讀的權利還給學生

學生學習的知識主要來自於課本,課堂教學中應該把課本的閱讀學習作為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然而,在不少課堂教學中,多**電腦演示、角色扮演、實物演示等多種手段層出不窮,而學生的課本卻很少,甚至一次也沒有翻開過。不僅在語文、外語的教學學生多讀課本,而且在數學等其它學科的教學中也要多為學生的閱讀創造條件,在自學、質疑和知識回顧等環節中進行:

1.閱讀要有要求,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2.對學生閱讀的結果要檢查、反饋;3.

要堅持訓練,養成習慣。

五、把質疑的權利還給學生

有不少教師思想守舊,在舊思想、舊模式的束縛下,不是圍繞學生的需要來組織教學,而是希望每一節課能夠按照自己備課時所設想的那樣,不出一點差錯地進行,不要出現「不和諧」的音符。例如:許多公開課由於教師事先準備「充分」,結果一堂課非常流暢地就上完了,其間沒有乙個學生提出異議。

這種課堂教學學生被擺在什麼位置,效果又體現在**呢?而且教師的滿堂問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被教師強迫、牽制,無法提出自己的問題來。

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採用「歡迎提出不同意見」、「允許刨根問底」等策略,使學生敢於提出問題;2.對學生所提問題不要過多地評價,絕對不能冷嘲熱諷;3.學生所提問題要有回應,不能作為教學的一種點綴;4.

教給學生提問的技巧。

教師不僅僅是乙個教育者,更是組織者。因此,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我們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和對學生的培養有著直接的關係。現代的教師不能僅是乙個「傳道、授業、解惑」者。

如果嚴守「師道尊嚴」的觀念,而無法擺脫「教」為中心的思想,就不可能成為乙個適應現代數學教育教學要求的教育工作者。

課堂提問貴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作者 陳萍 課程教育研究 上 2012年第03期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 3089 2012 03 0040 01 課堂提問是教學常用的方法,是師生雙邊活動的橋梁,是設疑 激趣 引思的綜合性藝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起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

政治教學中如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首先 這就需要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主體的思想,真正地實現多向的師生互動,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使教師的 教 真正服務於學生的 學 其次 開展多樣的課堂活動,在課堂中突出學生主體意識 體現學生主動參與性新課程提倡 以學生為本 強調學生體驗學習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倡導自主學習 合作...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閱讀個性

新課標指出 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著過於強調讀懂材料的字 詞 句 段,千篇一法 千人一面 答案唯一的呆板僵化的教學方法,這不僅不利於學生素質的提高,而且嚴重阻礙學生智力,創造力的發展與培養,提高學生閱讀的主體性勢在必行。那麼,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