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課堂教學案例描述

2022-04-10 23:03:54 字數 2489 閱讀 6779

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裡,讓學生獲得較多的語文基礎知識,聽、說、讀、寫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與發展,學習態度和習慣得以養成。這種「有限的教學時間」,涉及到一節課、乙個學期、乙個學年、乙個年段,乃至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在各個不同的教學時間裡,語文學習的目標、內容與側重點,應該體現出不同的要求。

案例一:給點陽光就燦爛

《鳥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寫景名篇。怎樣教才能讓學生學得更好、更有效?鑽研課文後,我覺得採取淡化教師講解,採取讀中理解、讀中悟情、讀中嚮往的教法可能會更好些。

當然,這種教法是否得法,要看學生能否達成語言知識的積累及表達借鑑水平的提高這一目標,這也是教材編寫者的意圖。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老師指定學生背誦某幾個段落,總有相當一些人最後完不成任務,可有的又是「吃飽」了沒事做。分析反思,發現是一刀切導致的結果。這次背書老師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低限由學生自由選擇背誦乙個段落,能力強的,上不封頂,盡情發揮。

方法一變,結果就變——全班學生個個完成了任務,絕大多數是超額完成了任務。

此法擴充套件至以後的教學中,慢慢養成習慣。自習課上,學生不用老師安排便會主動選取課文段落來背誦,有的除了背誦課文,還選出課外讀物上的美文背誦。老師繼續引導,在班上組織背誦經驗交流會,推介學法和經驗,不知不覺中,同學們的語文水平躍上了乙個新的台階。

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相信他們的學習潛力,不搞步調一致,把差異當作資源來開發,不同程度的進步更是一種教學規律,只要堅持播灑教育的陽光,必能開出燦爛的花朵。

案例二: 複述——簡簡單單教語文

小學語文教材是一部小型百科全書,其中的內容涉及古今中外,文史哲,人情人生等。其中相當篇幅講的是故事,如《尊嚴》、《平分生命》、《牛郎織女》、《我的戰友邱少雲》等。

怎樣教學這類課文?我的做法是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尊重編者意圖,採用複述的方法進行教學。首先指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分段分層,編寫簡要提綱,盡量利用文中的重點詞或是中心句概括出小標題,讓學生把書讀薄。

然後在腦子裡繪製一張「行動線路圖」,接著按「圖」索驥,通過閱讀記憶,新增思想認識,聯絡生活經驗,對課文進行加工,進行再創造,讓故事梗概,讓精美語段留在心中,初步完成語言知識的積累,初步理解課文,最後在小組中複述課文。教學要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複述機會,都有展現自己勞動成果和分享別人勞動成果的機會,末了可以各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上展示交流,教師相機作出點評,給予褒揚。

複述教法是建立在教材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生動感人基礎上的。教師要充分地相信學生,讓學生和老師一樣充分地研讀教材,認真地思考,讓文字啟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參與到學習創造中來,生生互動,師生交流,做到閱讀能力和口語表達雙培養,在簡單的不簡單中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案例三:師生角色換位

《索溪峪的野》(人教版第十二冊)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我大膽創新教法,讓學生當老師,老師做學生,師生進行角色換位。

課文講了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四個部分。正好我們班有四個大組,我讓一組準備「山野」部分;二組準備「水野」部分……每個大組承擔相應的教學任務。老師對備課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指明大致的教學方向。

因為要當「老師」了,在備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查閱工具書、在課本上進行圈點畫寫、將要提出的問題一一作了眉批記錄……

講課採用自由式,誰想講誰就上來講。因為有準備,有話要說,學生很踴躍。小老師提問學生,學生一樣考問他(她),遇到「師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再由當學生的老師隨時支招。

也許是由於同齡人更易交流或是「教師」權威淡化的緣故,課堂氣氛比老師平時上課還要理想。「我不同意你的說法」、「我要補充」、「請大家消化一下」……辯駁、反問、等待、模仿老師平時講課風格和自我創新等都能在小先生授課中得以體現,學生似乎是在一種遊戲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葉聖陶先生講,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中的「無定法」為教師的教學探索創新預留了很大的空間。講台是神聖的,也是神秘的,讓學生走到前台來,扮演教師的角色,新穎、新奇、激動都在學生心裡出現和體驗。

為了不讓自己在學生面前出醜,自然要好好準備,學生一改往日被動聽課,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在這種情感態度的支配下,教學獲得的效果當然會更加有效些。

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實際也是乙個投入和產出的問題,追求低耗高效,獲取效益的最大化和最優化是每個教師的工作目標。應該說,任何一位一線教師都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探索過這個問題,產生了很多「教學有效性」的成功經驗,豐富了教育專門家的理論構想,我的以上幾則案例也算是一點證明。

案例四:知識遷移

知識的遷移是教師常用的匯入方式。一位語文教師在上《長征》時,讓學生回憶學過的課文《飛奪盧定橋》、《金色的魚鉤》、《倔強的小紅軍》,說說紅軍是如何克服困難的,你最敬佩紅軍什麼?這時學生已產生了興奮的情緒。

老師話鋒一轉,揭示課題。

找到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的聯絡點,就為新知識與舊知識掛起鉤來,從而植入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中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以舊知引新知」向來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程內容的一種策略。

通過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提示、複習、導引、促進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相互聯絡,使原有知識得到改造和發展,獲取新的意義。通過以上兩個案例,我們的老師在運用「以舊知引新知」的策略時,已經超越了原來「複習」的意義,成為教會學生學習、學會新知識的一種重要方法。

《認識線段》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認識線段 課堂教學案例分析宜春學院高安校區張曉藝 一,初步感知,認識線段 1 談話引入,現在老師和大家一起玩個遊戲,好不好?你們知道嗎,這條好看的毛線不但好玩,還隱藏著數學知識呢!想不想研究它?引起學生興趣。2 操作觀察,並小結 a 請小朋友拿出這條毛線,往桌上一放,你看到這條毛線形狀是怎樣的?讓學...

課堂教學案例羅布泊

課堂教學案例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課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 人教版 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課 亞布力林業局第二中學語文教師 李艷梅 一 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 本單元課程以人與自然環境為主題,五篇課文是科學文藝作品,以不同題材,不同角度,表達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患與思考,本課題是一篇報告文學,...

《煙台的海》課堂教學案例

師 課文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不但描繪了煙台的景 冬日裡寒流來襲時,煙台的海所呈現的那蔚為壯觀的景象,而且描寫了 生 人.師 那些人 生 許多煙台人和外地的遊客.師 人們在煙台的海如此蔚為壯觀的情景面前,都有些什麼反應還可能會做些什麼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中描寫人的語句,思考這些問題.生 朗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