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文教學對學生認知語境的建構

2022-04-03 23:15:36 字數 2329 閱讀 3058

作者:魯偉政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2023年第07期

目前,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怎樣備好一堂課?

授課之前要備教材、備學生。因此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備好一堂課,必須對學生認知語境進行建構。用「開放式、浸潤式、互動式、活化式」的課取代傳統的「教條化、模式化、單一化、靜態化」的課。

傳統教學把課堂定位為知識接受、能力培養的場所,新課程卻把課堂理解為生命成長、人性養育的殿堂,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場所。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完全是教師在其自身具有的認知語境下進行話語示意,學生也努力在其認知語境中調動舊資訊順利實現交際意圖,完成教與學任務的一種活動。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學習的本質是學生內部心理狀態的變化,教育目標不是學生表面行為的變化,而是學生內在能力或情感態度的變化。

從學生發出的「喜歡」和「厭煩」的資訊看來,語文教學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認知語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認知語境進行建構。

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認知語境的建構主要是對學生的知識結構、情感體驗、生活經歷、認知訴求等方面的一系列假設(預先建構)。

一、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建構

知識結構本身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將零散的、孤立的知識教給學生,也不可能學一篇課文,就在這篇課文的範圍內進行孤立練習,這就勢必要加強知識的內在聯絡,即學生舊有的認知資訊(舊知識)和教材中新的認知資訊(新知識)的聯絡。教師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建構實際上就是研究學生已有知識怎樣成為後續知識的基礎,同時怎樣讓新知識順利納入到學生的知識結構中。

那麼如何建構學生的知識結構呢?筆者以為要做到「兩個熟悉」。一是熟悉教材內容,一是熟悉學生。

教師首先要了解每一節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有哪些知識點和能力要求,重點、難點在什麼地方等。隨著課改的深入,教材在不斷更新。教師熟悉所教學科的知識內容,並不意味著熟悉教材。

因此必須把所使用的教材從頭至尾仔細閱讀幾遍,把各章節之間的關係理清,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的邏輯體系,找出教材的主線。教師要通過內容要素分析,把握知識要點,即要明確一節或一篇教材的基本組成部分包含哪些內容,它們與本節或本篇的主旨是怎樣的關係,從而把握教材的整體面貌。教師要對知識點作基本分析,即看一看知識點之間是怎樣聯絡的,各自在層次結構中居於怎樣的位置,其聯結點又是什麼,共同組成了怎樣的知識網路等等。

看清了這些,教師才能在教材處理時為學生提供乙個完整的知識結構。其次就是了解學生是否具備所需的基礎知識,對將要學習的問題是否有興趣,是否具備接受能力等。因為教材是教學的材料,教師要用教材教,學生也要用教材學,課堂又是以學生為主體的。

當學生面臨乙個新知識的學習任務時,教師要考慮這個學生大腦中的哪一塊原有知識經驗與這個新學習知識之間具有某方面的相似性?如果兩者間具有某種相似性,那麼,原有知識結構就會因其相似而「吸收(同化)」新學習的知識經驗。所以不能僅僅滿足於教師自己懂、通、熟,還必須考慮如何讓學生已有知識成為後續知識的基礎,同時讓新知識順利納入到學生的知識結構中。

因此教師應緊扣教材內容,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在突出重點上下功夫,使教學內容易於被學生接受,實現新舊知識的融合。例如,如果學生在基礎知識上有欠缺,在教學中就應補充這些知識,以充分保證學生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如果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問題缺少興趣,就應設法激發其學習動機。

二、對學生情感體驗的建構

認知與情感體驗是緊密聯絡的,作為非認知因素的情感體驗在學習活動中主要起動力作用,承擔著學習的定向、維持和調節等任務。《語文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習是個性化行為」,「強調語文個性就是強調學生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價值和獨特感受」。

要做到這一點,語文教學必須從建構學生情感體驗上做文章。下面以高二語文讀本第三冊第27課季羨林的《清塘荷韻》為例談談對學生情感體驗的建構。

《清塘荷韻》寫的是蓮荷從虛無到繁茂的漫長歷程,重在寫蓮荷頑強的生命力,寫作者的欣慰與希望。文章中浸透了作者對人生及人類歷史的沉重思索,是智者與自然的對話,是心靈與自然的交融。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並不奢求學生能深刻體悟生命的內涵,只希望通過本文的學習,能讓學生串聯起自我的生活體驗,體會到一種生命力的頑強,在心中留下一顆千年不爛的生命種子。

因此在備課過程中,預先讓學生閱讀了介紹季羨林的《頑強的生命,超然的人生》一文,以及介紹生命力頑強的三篇短文——《臨風之草》《迎霜之菊》《竭澤之魚》。

劉勰雲:「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對季老的《清塘荷韻》一文,筆者試著讓學生在預習時著重體會以下語句,通過作品中表現情緒起伏的語句來積聚學生的情感體驗。

「池塘裡卻變得『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麼荷花了。」

「每次看到或想到,總覺得是塊心病。」

「反正我總算是盡了人事,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由命了。」

「心裡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

「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

「這又是乙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

論語文教師的能力和素養對學生的影響

關鍵詞 能力 素養 文化底蘊 以人為本 人格魅力 中圖分類號 g62.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 3089 2013 29 00 01 隨著時代進步,教育不斷發展,教育理念不斷更新。現實中,廣大一線教師對新課程改革在思想認知 成果應用等方面的方法水平表現得參差不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

尊重學生主體建構語文教學和諧課堂

摘要 語文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必將以課堂作為語文教學改革的主戰場,讓每位學生真正融身課堂,唱響自主 合作 交流的主旋律,讓每名學生各抒己見,激起思維的火花。迸射創新的活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點燃創新激情。馳騁文學殿堂。關鍵詞 課堂教學 創新 輕鬆和諧 課堂是教師實施教學過程的主陣地,也是學生感受中華...

試論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 下

作者 李仁甫 中學語文 教師版 2012年第10期 下篇課堂語言 複述法 改寫法 對話法 討論法 辯論法 提到課堂語言,人們想到的一般是教師的課堂用語或教學語言。但如果我們把學生真正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體,那麼我們就不會只把教師當作課堂的 言者 而同樣也會把學生當作課堂的 言者 事實上,隨著新課程標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