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讓語文課堂精彩紛呈 談語文課堂如何指導學生朗讀

2022-04-01 11:02:09 字數 3622 閱讀 4180

二、 多形式,讀出興趣

以朗讀代替聽答,促進理解,傳統語文教學最大弊端是教師機械訓練,學生被動學習。這種「機械」與「被動」在閱讀教學中表現為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學生缺少閱讀實踐,缺少朗讀感悟。我們要致力於克服弊端,走出誤區。

要堅持以教師的導讀代替講與問,以學生的朗讀代替聽與答。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強化感悟與體驗,達到以讀促解的目的。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主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要避免繁瑣的教學分析。

如果一味地講,不講求形式的多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和高年級的學生都是很厭煩的事情,所以在朗讀時可採用指名讀、自己選段讀、小組齊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合作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引讀、幫讀、領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當然,我們不能讓學生為讀而讀,而應提出不同的要求,體現出朗讀的層次性,這樣才能大大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三、 示範讀,讀出榜樣

現在,隨著多**技術進入課堂,許多老師喜歡用名家的表演性朗讀代替自己的範讀,我認為這不是最佳的方法。固然,多**的朗讀,普通話比較標準,朗讀技巧比較嫻熟,再配上背景**,那樣課堂的氛圍更濃烈些。但其實,它遠遠不如教師的朗讀來得親切、真實,遠遠不如教師朗讀對學生的感染力,影響力大。

教師範讀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於小學生。甚至可以說。學生個性化讀書就是在一開始的模仿中發展起來的。

大部分學生一開始讀課文都只是平平地讀,這時,教師的朗讀就極為重要了。通過教師當場示範讀,讓學生知道原來課文讀起來還可以這麼好聽,這麼有趣,從而激發了他們讀好課文的興趣。著名特級教師王舟在教學《一夜的工作》這篇課文時,讓人最為讚嘆的便是王老師那極富磁性的嗓音在動情地誦讀著精彩句子,朗誦著那首令人感動的小詩《他是這樣的人》;特級教師俞國娣教學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時,就那樣地和著**,深情地朗讀全文,該激昂處激昂,該婉轉處婉轉。

在那樣一種境界裡,又有誰說這不是語文課的亮點呢?老師在學生讀通文字後把自己的示範讀丟擲來,學生一定想知道自己的朗讀和老師的朗讀差距在哪,為什麼這樣讀?老師示範讀中,學生又得到了思考。

讀是訓練,同時又是一種享受,教師的範讀對學生來說更能夠潛心會文。老師朗讀的情感及文字中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融為一體,學生一定會認真聽,在讀中自然融入了文字。

當然,就要求我們語文老師首先要對文字進行深入地挖掘,只有對文字有了深入的把握,準確把握文字的主旋律,才能讀好文章。老師還要把文字中的語言內化,使朗讀成為情感自然的流露,語言好像出自自己之口。這樣老師就能夠起到示範作用,就能夠薰陶學生。

四、 讀中悟,讀出方法

就一篇課文或一節課的閱讀教學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乙個「主線推進」的問題。傳統語文教學是將「理解課文內容」作為主線推進的,這是一項典型的「理解式閱讀」,且是單線獨進,不及其餘的直線式教學,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們要根據語文課標的新要求構建一種以「朗讀課文」作為主線推進的閱讀教學新模式,保證學生充分的閱讀實踐,強化朗讀感悟。

以朗讀課文作為主線推進,但不是單線獨進,不是讓學生死讀傻讀,而是著眼於三維目標和語文教學的諸多任務,實行「橫向聯動」,在朗讀課文的程序中左顧右盼,整體關照,將識字解詞、內容理解、寫作技法、認識能力、創新思維、情感態度等一一滲透落實。橫向聯動關鍵是「整合」,即將一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活動、教學手段都融於「讀」中,以讀促思,以讀促解,以讀促記,以讀促說,以讀促寫。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讓學生讀中識、讀中悟、讀中說、讀中問、讀中議、讀中寫、讀中練、讀中用。

五、 自主讀,讀出個性

所謂自主讀,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書,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但當今課堂,一些流行語就處處可見,如:「你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

」這樣所謂的「自主選擇」引起了許多老師的爭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現在我們課堂中的朗讀教學很多在自主讀書方面都是浮光掠影,在學生沒有對文字整體感悟的情況下就讓學生自主選擇讀書的段落。可想而知,這樣所謂的「自主」,所謂的「尊重」有意義嗎?我認為這樣的「自主」違背了新課程理念的初衷。

「挑選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更多的是處於賞讀角度,是對文章表達的精妙的欣賞,是對文章表達情感的又一次的感悟,是心靈與文字的又一次的撞擊。

自主讀,應是在學生讀通讀懂的情況下進行的。放手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這時的老師應該是「忠實的聽眾」,發現學生讀得好的地方,適時的表揚。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朗讀,就能充分讓學生讀出個性,學生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就從讀中體現出來。

這樣學生的個性在讀中才能得以體現,同時也得到發展。

六、 評價讀,讀出激勵

朗讀中評價的語言是培養學生朗讀技巧和能力很關鍵的一環。課堂評價語言運用得精妙,對創造學習的氛圍,激發朗讀的興趣,調動積極思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很多公開課上,我們不難聽到老師對學生朗讀評價的語言單調,無非就是「你讀得真棒!很好!你讀得很有感情!

」這樣的評價語言怎能激勵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呢!在評價語言方面老師能做到獨具匠心,要能客觀地點出優缺點。其實,教師應用心聆聽學生的朗讀,切實發現他們朗讀中的優點,哪怕是乙個詞,一句話,都給予肯定。

學生在老師的激勵下會樹立信心,朗讀的興趣就會更加濃烈。老師的評價不是簡單的甑別,更應側重於小結、引導、提公升。這樣既評價了朗讀,又指導了朗讀;既訓練了讀法,又訓練了思維。

老師的評價語言,不僅可以使評價的學生有所收穫,還能讓其他學生受到啟發,知道朗讀的標準是什麼?當學生讀得很好的時候,老師應抓住時機,把這個朗讀評價拋給學生:「他什麼地方讀得好?

」這樣形成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情況通過評價就反映出來了。如:教學《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課,當一名學生讀完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其他學生當小老師,評評這位同學讀得怎麼樣,有個學生站起來說:

「她讀課文時聲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沒有感情。」這時我追問一句:「你能有感情地把這一段讀給其他同學聽嗎?

」這位同學欣然同意了。當她讀完後請其他同學再點評,有位同學說:「老師,她讀得非常有感情,聲音響亮,還加上了動作,我覺得很好。

」然後,我讓其他學生模仿這位學生的語氣讀讀這一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見,如果讓品讀訓練到位,相信在朗讀與點評中學生們已初步掌握了朗讀的技巧,朗讀能力會不斷地提高。當學生讀得不好的時,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能「霧裡看花」,老師更要能實事求是地評價,指出不足,然後再提出朗讀要求。

七、 品味讀,讀出內涵

「在語文閱讀中,文字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他仍然是資訊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藉,批文得意,入情悟理,學習思想,接受薰陶;另一方面,他又是認識、學習的物件,閱讀是不僅要接受資訊,更要認識載體本身。」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讀懂文字表達的意思。

這「意思「,有客觀的內容,也有主觀的思想感情。因此讀懂內容,特別是情感的體會,更與理解文字分不開。我們的朗讀要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語言,體會其內涵。

品味讀,就是讓學生在讀中品味,感悟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作者和文字中的思想感情,老師的朗讀沒有生硬地告訴學生要怎麼讀,而是讓學生自己讀書,從讀中感悟,在品讀句子中的重點詞來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語文課本中選的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需要我們引導學生去品味。不品味,語文教學就索然無味了。

味同嚼蠟的語文教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就無從談起,興趣的培養也無從談起,自然也不會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竇桂梅老師曾經做過乙個精彩的比喻:「如果沒有品讀、交流環節,沒有引導學生在情感和文字之間走個來回,僅僅由文字到情感的『讀懂了什麼』就引發開去,就好比電力很猛的鑽頭在水泥地上擦滑,沒有深入到文字的骨頭裡。

」關於課文的朗讀,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體會思想感情。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該如何讀,老師還是要進行一定的指導,有些學生可能感悟到語言的內涵和思想感情,但就是讀不好,這時老師要能順學而導,引導學生怎樣才能讀好,從中教會學生怎樣讀書。只有這樣我們的朗讀教學才能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的為學生的學而服務。

如何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1

作者 張富志 摘要 如何學好語文?新課標 認為學生是關鍵,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觀點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的導向,它告訴我們,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 滿堂灌 的教學模式,而應開啟學生智慧型的 充滿生機活力的現...

有效引導,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作者 陳燕露 文理導航 2014年第30期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 的學習方式,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落實,教師恰到好處的引導尤為關鍵。乙個好的語文老師,應該是在語文課堂上善於引導的老師。教師有效地引導,可以讓學生的朗讀更有滋味,可以讓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更深入。有效引導,可以讓語文課堂更精彩。下面結合自己...

讓真實回歸語文課堂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 說 讀 寫能力,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要立足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只有追求真實的課堂,聯絡真實的生活,培養真實的學生,語文教學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冷靜思考 認真反思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許多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深切地感到語文教學要講究真實性。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