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化教學環境下課堂教學方法的優化

2022-03-26 19:32:16 字數 4440 閱讀 5076

姓名:李元英學號:2013115351

[摘要]目前,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發展,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資訊科技與課程教學的整合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課堂中對於資訊科技的融合,使得教學環境發生了重要的變革,開始由簡單的傳統教學環境到現代資訊化教學環境的轉變。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也要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方法,以更加新穎的教學理念應對變革。

本文主要通過文獻法,對資訊化教學環境的定義、特徵進行概述。結合地理學科的特性,對面向地理學科的資訊化教學環境的定義、特徵進行概述,並以高中地理教學為例,對資訊化教學環境下教學方法的優化提出一些策略。最後再結合自身在日常教學中的經驗積累,提出幾點應對資訊化教學環境的建議。

[關鍵詞]資訊化教學環境高中地理策略建議

一、研究背景、研究現狀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隨著網路及資訊科技的不斷發展,資訊資源開始融入到教育教學中。資訊科技知識成為課程內容只是確立了學校課程的教學內容,各種技術工具和科學方法不斷進入教育領域則改變了教育教學的形式、手段和模式[1]。

國家頒布實施新的課程改革,要求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採用更加直觀、形象的方式將知識呈現給學生,以提高教學效率。新課改也對課堂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增強課堂的互動功能,成為新的課堂取向。在這種背景下,具有互動性、多樣性、實時性的資訊科技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支撐。

而資訊科技與課程如何實現整合,已成為當代教育研究的主流方向。

隨著資訊科技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入,教學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最初的黑板、粉筆,到後期的電腦、投影儀,再到近期的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環境逐漸走向數位化、網路化、多**化的道路[2]。資訊化教學環境的形成,要求教師積極的改革教學方法,以更加有效的迎合並利用資訊化教學環境,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研究現狀與研究意義

目前在國內對資訊化教學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資訊化教學環境的構建、組成要素以及資訊化教學環境下教師教學能力以及教學設計能力的提高方面,而對於具體的教學方法設計的研究涉及較少,主要有徐英萍的《資訊化教學環境下的情景教學研究》、李倩的《資訊化教學環境下教師課堂行為研究》、齊媛的《資訊科技環境下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研究》。

高中地理學科作為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聯絡非常的密切。但由於具有一定的理科特性,其中含有很多的地理規律與地理過程,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需要資訊科技的支撐,尤其是多**技術的輔助。在已具備資訊化教學環境的前提性,需要設計與之相迎合的課堂教學方法,才能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的高效整合,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資訊化教學環境概述

(一)定義

資訊化教學環境的提出是現代資訊科技與學科高度整合的結果,是指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現代化的互動環境。這個環境不只是指教學過程發生的地點,更重要的是指學習者與教學資源、支援系統之間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氛圍,其最主要的特徵在於互動方式以及由此帶來的互動效果。

對於資訊化環境的定義最常見的是:資訊化教學環境就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充分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建立的能實現教學資訊的獲取途徑和呈現方式多樣化、有利於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的現代教學環境。目前應用於基礎教育的資訊化教學環境,主要是指基於多**網路的開放型教學環境。

筆者認為,資訊化教學環境包括網路資源庫、網路交流平台、多**裝置等主體結構。

(二)分類

我國學校和社會教育中應用最廣泛的資訊化教學環境主要有以下幾種[3]:

1、教學資源高度共享的教學環境——校園網。主要包括多**網路cai教室、多**綜合教室、語言實驗室、視聽閱覽室、雙控閉路電視系統等為校園網的應用終端實現校內外資源的高度共享,並進一步與網際網路接通,使師生獲取更廣泛的資訊和資源。

2、基於協作學習的環境——多**網路cai教室。主要由教師機、伺服器、多**影音傳輸器和多台學生機等組成,具有多種功能,實現了可即時選擇教學模式,提供了更活潑生動的教學環境。

3、基於個別化學習的環境——視聽閱覽室。由視聽閱覽的場所和裝置組成,並與圖書館資源中心相連,能提供豐富的音像資料及各種cai軟體。

4、基於課堂教學的環境——多**綜合教室。由投影儀、大屏顯示板、多**計算機、無線話筒、音響裝置等現代教學**組成。能滿足多**組合教學的要求,達到資訊顯示的多樣化,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5、基於學科特點的專科電教室——語言實驗室與**實驗室。

6、開放性**式教學環境——雙控閉路電視系統。

7、現代遠端教育環境。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融面授、函授和自學等教學形式,多種**優化、有機組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加適應教育的需求,並且還有很強的時空開放性。

三、面向地理學科的資訊化教學環境概述

(一)定義

筆者研究了教育技術界對資訊化教學環境的定義,結合地理學科所具有的特點以及其特有的教學資訊科技支援,對面向地理學科的資訊化教學環境定義為: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針對地理學科中所包含的地理過程、地理原理,以及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縱向聯絡而構建的地理知識資源庫、交流平台,實現地理知識獲取途徑和呈現形式的多樣化。主要是以地理資訊科技、多**計算機技術、網路化工具等支撐下建立起來的綜合性教學環境。

面向地理學科的資訊化教學環境,重在呈現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區域性特徵,即需要通過強大的網路環境,建立地理與其他學科整合的知識資源庫,也需要利用計算機技術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將複雜的地理原理與過程,通過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實現高效率的地理教學。

(二)特徵分析

目前資訊化教學環境的最主流特點是以資訊科技為支撐,不僅在於構建資訊化的硬體環境,還涉及到教學過程中良好氛圍的營造。面向地理學科的資訊化教學環境,主要以下幾個特點。

1、迎合學習主體的個性化。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具有獨立的思維和個性特點,基於傳統**的教學環境,無法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開展有層次的教學,也無法為學生提供有層次性的教學資源。資訊化教學環境的出現很好的克服了這一弊端,其豐富的網路資源庫,成為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的重要基礎。

2、實現教學行為的靈活性。資訊化教學環境以網路**為基礎,具有很強的開放性,特別有利於學生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過程的實際情況,就某個地理問題開展實時性的研討等活動。

3、強調技能培養的有效性。傳統教學環境下突出的是學生的知識技能,而忽略實踐技能。新型的資訊化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多視角的學習和了解相關知識,達到在情景中建構知識、發展智力、提公升能力的目的。

4、突出教學評價的多元化。資訊化教學環境下的教學評價,可以是地理科普**,可以是交流心得,也可以是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從而實現對學生學習的科學、定性評價。

四、資訊化教學環境下教學方法的優化——以高中地理教學為例

資訊化教學環境的構建,促進了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侷限於利用計算機,將文字資料轉化為聲音和影象[4],而資訊化的教學環境,要求更加突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優化成為教育發展的主流。對於資訊化教學環境下教學方法的優化,筆者以高中地理教學為例,通過長期的實踐經驗和查閱文獻資料,總結出以下幾點策略。

(一)充分利用地理網路課程資源。

資訊化的教學環境提供了豐富的網路課程資源庫,課堂教學中對於校園網的應用特別重要。教師在教學中除了給學生呈現豐富的學科資料之外,還應教會學生運用常見的一些搜尋引擎,提供優質的學科資源庫,培養學生蒐集、總結和分析資訊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進行《旅遊資源的評價》內容的教學時,主要的教學方法進行如下的設計:

(二)加強計算機技術與課程之間的整合

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提高,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改革。尤其是動畫製作技術的提高,可以營造具體的情景,使得抽象的知識能夠以更加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便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學科中有很多抽象的地理原理和地理過程,尤其是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對於高一學生而言,還未養成空間思維能力,理解起來存在困難,需要教師充分的利用計算機技術講這些知識轉換成更加具體的形式呈現出來。

例如,在進行《地球的運動》內容時,教師應該利用計算機技術,製作地球運動的相關動畫,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總結地球運動的相關規律。另外,在進行《城市化》內容的教學時,教師還可以利用google earth軟體的歷史地圖功能,觀察某一區域的城市化過程及典型的特徵。

(三)採用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

資訊化教學環境下,更加突出和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該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型,多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5]。通過設定具體的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

例如,在進行《工業的區位選擇》內容教學時,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網路蒐集主要的工業企業及其布局特點,然後小組內進行討論,最後在班內進行小組間的交流。

五、資訊化教學環境下教學方法設計的幾點建議

(一)具有一定的可控性。高度的開放性是資訊化教學環境的特點之一,在這種環境下,要求教師要對整個課堂具有較強的掌控能力。即不讓學生在紛亂複雜的網路環境中迷失方向,引導學生嚴格按照教學內容進行自主**。

(二)合理安排課堂環節。資訊化教學環境下,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強調知識的遷移和拓展,因此在課堂環節的安排上尤為重要[6]。教師如果沒有提前對課堂各個環節及其時間進行合理的規劃,很容易造成課堂容量降低,無法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這一局面。

(三)進行及時的總結和反思。資訊化教學環境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任然在**階段,因此,教師在近教學方法的設計時,應該及時的進行總結和反思,不斷積累經驗。

資訊化環境下的數學課堂教學

摘要 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重視適應資訊化教學環境的數學課程建構,以及資訊化環境對數學課程的影響,並探索了資訊化環境下的數學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計算機介入數學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更加自信,更加主動,更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地提高,而且還可以讓數學變得富有美感 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得價值...

議新課標下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

而在新課程標準中則摒棄了教師的一言堂,要求教師改變死記硬背 機械訓練的 填鴨式 教學模式,倡導學生擅於設疑,主動參與 樂於 勤於動手 關注的是學生掌握和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型教學觀模式...

資訊化化學課堂教學

作者 崔捷 中學生數理化 教與學 2016年第03期 在現代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型別的教學科技手段,以克服傳統化學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以課本為唯一教材的保守教學模式的弊端,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適當地將現代資訊科技融入化學教學過程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一 資訊化化學課堂中資訊的優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