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質性評價遮住了眼

2022-02-11 09:59:09 字數 900 閱讀 1404

作者:孫建順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3年第04期時下,「賞識教育」、「激勵教育」、「質性評價」等等成為了教育的主流,而批評、指正學生缺點、不足和事實求是等,卻成了挖苦學生、歧視和打擊學生的反面典型。於是乎,我們在撰寫評語時,盡可能多地挖掘學生的積極因素,挑揀著只寫特長與優點,即使想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也得「含蓄」表達,生怕無意中傷害了「學習的主人」。

在收集「成長記錄袋」材料時,更多地在關注正面評價,負面因素往往被學生或者教師人為地剔除在外。評價的目的在於「促進」,而這種「只說好話不談問題」、即使講問題也得「拐著彎兒」的評價,好話一大串,問題太含糊,學生和家長難以看懂。每到發放「素質發展報告書」後,看著素質報告書上的優秀、良好之類的等第,家長一頭霧水,教師的手機就成了家長查分的「****」。

據2023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表明,我國學生近20年來肺活量水平持續呈下降趨勢;速度、爆發力、力量耐力、耐力等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公升,視力不良檢出率仍居高不下[1]。再看我們平時的校園體育,學生跑不起(長跑取消),擲不起(上肢力量差),玩不起(遊戲學生易受傷),跌不起(學生骨脆易骨裂),看不清(近視率高),批不起(學生抗挫力弱)。一方面,學生被自己的「素質發展報告書」吹得「星光燦爛」,另一方面,學生的體質健康卻讓我們感到震驚不安。

中小學生的體質持續下降已經構成了社會發展的潛在危機。評價喪夫了它的提醒、指正功能,也應為此擔乙份責任。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應運而生的諸如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描述評語、情景測驗等質性的評價方法的確有利於凸顯其激勵與改進功能,但是新課改所強調的加強質性評價,並非完全否定量化評價,更不能與量化評價對立起來。相反,在諸如體質健康、核心能力等關鍵領域更需要量化評價,以此讓學生感覺到與國家標準之間的差距、與同學之間的差距,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標。

質性研究方法

質性研究 這個詞在台灣 港 澳地區用得比較多,在大陸有的稱其為 質的研究 質化研究 還有的為將其與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相比較,稱為 定質研究 1.質性研究的定義 所謂質性研究,就是 以研究者本人為研究工具 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 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 通過與研究物...

質性研究及分析

國立嘉義大學教學大綱 質性研究與資料分析家教所夜專一 qualitative research data analysis 任課老師 高淑清 office 05 2743111 ext.3751 e mail 上課時間 星期五 15 20 p.m.17 10 p.m.學期學分數 二學分 選修 教學目...

量化考核還是質性評定

問題二量化考核還是質性評定?對班集體的評價 案例 一 實施了一學期的班級量化考核後,政教處著手統計 彙總資料,評比文明班級。其實幾位主任在心裡都有了乙個預案,因為一學期下來,哪幾個班級執行狀態好,各方面發展比較出色 哪幾個班級表現平平,雖無大過但也無功 哪幾個班級狀態不好,差強人意,大家心中都有一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