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教學反思

2022-02-01 08:01:48 字數 2353 閱讀 7363

數形結合」在教學中的一點嘗試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我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進行了兩次不同的嘗試教學:

第一次教學: 「小數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來處理的:借助課件直觀形象的優勢,讓學生在想象、類推中理解「小數的意義」。教學過程如下:

課件演示:把1公尺平均分成10份。讓學生觀察後思考:

把1公尺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公尺?如果用公尺作單位寫成分數是多少公尺?寫成小數是多少公尺?

學生回答後追問:這樣的3 份或7份用分數和小數又怎樣表示呢?……學生借助課件寫出相應的分數和小數後,引導他們觀察板書歸納出「一位小數」的概念 。

在「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也採用這個方法,讓學生在推理、想象中**。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把1公尺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公尺,我利用多**課件把1厘公尺放大。然而課件展示1厘公尺的長度和1分公尺的長度差不多。

給學生一定的誤導.結果是:0.

1公尺、0.01公尺、0.001公尺的實際長度是多少?

學生頭腦中一點印象也沒有。以至於在後面學習小數的「計數單位」時感到很空洞,他們不知道「計數單位」是指什麼?為什麼要以0.

1、0.01、0.001……作為小數的計數單位?

反思教學上述教學,存在著這樣幾個問題:其

一、沒有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0.1公尺、0.01公尺、0.

001公尺……具體表象。學生以課件為支撐,借助想象去推理。由於缺乏操作體驗的過程,學生頭腦中的0.

1公尺、0.01公尺、0.001只是幾個概念而已,至於 0.

1公尺、0.01公尺、0.001公尺……實際長度是多少?

頭腦中沒有印象。這樣抽象與表象之間缺乏應有溝通,影響了後面「小數計數單位」的教學。第二學生對小數的計數單位缺乏體驗的過程.

教學中沒有設計用0.1、0.01、0.

001……等為計數單位來找小數的體驗過程.其

三、課件的誤導。課件出示1分公尺、1厘公尺的放大圖,展示給學生的1厘公尺、1公釐與實際長度相差甚遠。反而對學生產生的誤導:認為1厘公尺與1分公尺的長度相等。

針對上述問題我進行了如下的修改:第

一、在運用多**課件的同時,加強學生的操作體驗。如教學110 公尺就是0.1公尺時,增加了在直尺上任意找0.

1公尺的活動。讓學生知道這個0.1公尺是指十份當中的任何乙份,而不是單指0-1之間的這乙份。

同時讓學生圍繞「0.1公尺」這個基本的計數單位在直尺上找小數的過程:如在公尺尺上找出0.

3公尺,說一說你是怎樣找出0.3公尺的?0.

3公尺是幾分之幾公尺? 0.3公尺裡面有幾個0.

1公尺。或在公尺尺上找出7個0.1公尺,想一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公尺?

用分數表示又是多少公尺?……讓學生在「找」「說」的活動中,把0.1公尺的實際表象深深印在腦海裡,同時也感悟到一位小數都是由幾個0.

1組成的,1公尺裡面有10個0.1公尺。0.

1是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第

二、為了防止放大圖給學生的誤導,在出示課件後安排了讓學生在直尺上找1厘公尺、1公釐的活動。讓他們在頭腦中建立1厘公尺、1公釐正確的表象。

按照上述兩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我進行了第二次試教。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直尺上找0.

1公尺」時思維非常活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直尺上找0.

1公尺時,學生欣喜地發現:把1公尺平均分成10份,0.1公尺不僅僅是指0-1之間的長度,8-9之間的長度是1公尺的110 也是0.

1公尺。「不同的位置為什麼表示的長度都是0.1公尺?

」學生面帶疑惑。經過觀察、比較、討論學生明白了:原來它們都是指十份當中的任何乙份。

他們還發現:1公尺裡面竟然有10個0.1公尺……學生在 「找0.

1公尺」的過程中,「0.1公尺」的實際大小已經深深地印入了腦海。同時學生對「0.

1」是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也有了一定的體驗和理解.這個過程正是他們自我吸收、內化新知過程,它較好地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二是:

提問「暗示」 培養對應思維、可逆思維。小數實質上是十進位制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教學中我採用提問來「暗示」來突破這一難點,提問時圍繞「0.

1公尺」這個基本的計數單位來設計問題:如在公尺尺上找出0.3公尺,說一說 0.

3公尺是幾分之幾公尺? 0.3公尺裡面有幾個0.

1公尺。這個問題意在以0.1公尺為基本的計數單位,在直尺上找到0.

3公尺,然後根據小數0.3公尺找到相應的分數。又如在公尺尺上找出7個0.

1公尺,想一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公尺?用分數表示又是多少公尺?此問意在讓學生以0.

1公尺為基本的計數單位找出0.7公尺後,找到與之對應的分數。並同時滲透0.

7公尺裡面有7個0.1公尺。這樣一正一反的提問,讓學生能意識到小數實質上是十進位制的分數。

有效培養他們的對應思維、可逆思維。

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運用數形結合,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新、求異意識.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是提公升學生思維的必由之路。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教學反思

幾點不足或困惑 1 小數意義這一課屬於概念教學,如何讓學生建立準確的概念,如何引導學生自主 本節課做的不夠。我只擔心時間不夠,甚至沒讓學生上台進行實際測量,不敢放手,所以本節課顯得教師在唱獨角戲,總覺得自己說得太多,學生說得太少。2 概念教學如何自主 合作交流,改變學習方式值得研究。歸納小數意義是本...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反思

馬秀英黃柏中心小學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內容,這一內容是在三年級 分數的初步認識 和 小數的初步認識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要求學生明確小數產生的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絡,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在設計本節課時...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教學設計和反思

一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50 51頁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中的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問題。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小數的基礎上知道小數的產生,理解小數的意義。2 使學生初步理解整數 分數和小數之間的聯絡,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3 培養學生的觀察 分析 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