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教學反思

2022-02-01 07:40:03 字數 1217 閱讀 6256

集合為學生在高中數學最先接觸之內容。有人鼓吹「集合是數學大廈之基石」,並藉此推出不少繁難之題。我以為就此話而言並無不妥,然對初入高中之學生如此言講難免言過其實之虞。

首先由現實層面考量,高考中相關知識點僅有一五分的選擇題,意在考查學生對集合相關基本概念的理解。故我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與生活經驗先讓學生意識到「世間萬物非孑然獨存,而常聚合成群」之道理,然後借助漢字象形之特點引導學生共同總結出「集合」之意含。

在介紹數學中常用數集時我簡要而生動地學生介紹了數系擴充之過程。因為大多數學生頭腦中已有的關於數的知識零碎不成體系的,像是自然數集中是否包含0,書中雖明確說明,但許多學生在遇到類似判斷時卻猶豫不定,實則是由於學生對其來龍去脈並不明了。又像是有理數實質為何?

好一點的學生只是能為其正確分類,但末能言講其精神……如若學生從一開始對這場戲的主角都認識不清那結局是可以想到的。

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在這一部分加入足夠的數學史知識,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是那些有困難學生的興趣對後續教學的展開是有很大助益的。

對數概念教學之思考

「對數以加減代乘除,用之甚便,而求之甚難……」這是清代數學家戴煦在其所著『對數簡法』中開篇對對數的介紹。

第一次讀這句話的人當然也包括我,難免心中生疑!「對數以加減代乘除」這倒不難理解,佰凡對對數有所了解之人都曉得此乃對數之性質。然「用之甚便」好像有點不知所指,其「便」在何處?

「求之甚難」的「難」又指什麼?反正學生覺得學之甚難!帶著種種疑問我查閱了一些數學史資料,而後豁然開朗。

我想這次**所獲定能為對數概念之教學有所助益。

對數對每一初學者而言均非易事,即便對對數有過學習的人並非人人能講出其本質。我想導玫此結局是因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電子計算器已取代對數成為簡便的計算工具。對數是計算工具已鮮為人知,對之本質與設計初衷隨之被淹沒。

對數作為一種計算工具雖已無太大現實價值,但從中能反映出對數之本質,可以大大降低人們對對數學習之難度。

出於這一考量,我在思考能否從對數的發明開始向學生講起。當然由納皮爾的做法(教材中的閱讀材料中有提及)講起多有不妥,因為那會讓事情變的麻煩,在反覆考量之下,我編制了2的由1至54次方的**,從一些較大數字(當然在表中均可尋獲)的乘法與除法開始,讓學生借助**去設計計算方法,然後由學生總結其中之想法,這實則已滲透了對數的本質,然後再設計幾個**之外的大數讓學生計算,學生自然而然會想到把這些數表為2的冪,接下來的工作就順理成章了。

「真數」與「假數」我想也有必要介紹,「真數」一直延用至今,而「假數」卻為「對數」所取代,在講授過程中順便介紹這些概念我想會有助益。

集合教學反思

教學 數學廣角 集合 反思 大家好,我上的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 集合的第一課時。我的教學理念是充分下放主動權,讓學生在情景中感悟,在探索中理解,在活動中強化知識。這節課的關鍵項是求重疊問題的總數問題,這是孩子們沒有接觸過的新題型,孩子們剛接觸,不容易理解,不知從何入手。根據這樣的學情,...

《數學廣角集合》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體會集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並運用集合的數學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搭建自主 的平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 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體驗,點燃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一...

數學廣角集合》教學反思

數學廣角 集合 屬於 數學課程標準 的綜合與實踐這一知識模組。課標中要求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借助直觀圖理解集合圖中每一部分的含義,通過語言的描述和計算的方法,能解決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