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數教材研讀與反思

2022-02-01 06:53:45 字數 909 閱讀 8237

城關一小楊細雨

一、課標要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3年版)》在「課程內容」的「第二學段」中提出: 「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實際意義」

二、教材分析

平均數作為反映一組資料的集中趨勢的量數,是統計學中應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組資料本身的總體情況,也可以作為不同組資料比較的乙個指標。教材在習題中安排了不少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統計意義的題目。例如,例1,例2,練習二十二的第2題~第6題。

這些題目並不單純是計算平均數,更多是運用平均數的統計含義來解決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例2通過用兩隊的平均成績進行比較,讓學生認識到:在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表示各隊的成績更合適。

三、重難點突破

1.關注平均數的現實背景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乙個重要概念。從現實生活情境出發,自然引出平均數概念,巧妙滲透了平均數的含義,讓學生初步感知平均數是表示一組資料的一般情況,並不表示乙個實際存在的數量,為後面深化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和把握作好預設。

2.重視平均數的意義教學。 借助平均分的意義,理解平均數不是指每個學生實際收集到的瓶子數量,而是「相當於」把4個學生收集到的瓶子總數平均分成4份,體會平均數只是乙個表示中間狀態的抽象數量。

四、教學反思

1、對教材研讀不夠,學生的學情沒有做深入的了解。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理解平均數代表一組資料的整體水平,沒有做進一步的研究,而是很快的呈現給學生的,學生是在被迫的接受知識,沒有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2、在學生合作交流的細節上還要落到實處。教學中在小組合作、同桌討論之前缺少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 在今後教學中要對小組合作給予必要的組織和引導,面向全體,關注個別差異,把合作學習的每乙個細節落到實處;二是對課堂中的生成問題處理不夠靈活。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的認知需求,因材施教,使得教學有活力;三是教學中缺少趣味性,評價方式單一,缺乏激勵性。

平均數教學反思

二 設計有效提問,激發學生思維 有效的課堂提問,既可以調節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促進師生有效互動,及時地反饋教學資訊,提高資訊交流效益,從而大大地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因此,我在引例中的分析階段,設計了兩個體現概念的問題,以此展開活動。1 0.15 0....

平均數教學反思

收穫三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在教學中,我還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融進課堂,引導學生領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發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利用身邊有效的數學資源學習數學知識。在我所選取的四個練習,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所選的內容都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題材。第一道題目,三次分蘋果是對平均...

平均數聽課反思

統計 平均數 聽課反思 統計 平均數 是在學生已經具備一定收集和整理資料能力基礎上,從生活例項出發,讓學生充分產生求平均數的需要,進而自主 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並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實際問題,體驗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聽完這堂課後,覺得有以下收穫與困惑 收穫一 情境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