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平均數教學反思

2021-12-31 14:54:28 字數 814 閱讀 9253

三年級數學下冊《求平均數》教學反思

魯永忠《新課標》強調「數學應用於現實生活,要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這就向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挑戰:必須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題材。

本課教學中,本人充分運用情景教學,一下子拉近了數學與生活、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數學、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將學生從課堂引向生活,不留痕跡,這樣與開頭相互照應,真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乙個重要概念,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比較抽象。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數的意義,首先創設了水槽抽出檔板的動畫情景,再創設了移動小球的動畫情景,讓學生感受移多補少的平均概念。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問題的需要,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書上的例題1進行了動畫演示,同樣通過移多補少得出了礦泉水瓶相等的結論。

在學生的討論中,在認知衝突下,認識到平均數的概念,從而感受平均數是實際生活的需要,也產生了學習「平均數」的需求。我認為教學只有組織了這個過程,學生對平均數的統計意義以及作用才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臨相類似問題時,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去進行比較和分析。

求平均數的方法一種是先合再分,一種是移多補少。由於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學生中有一部分已經知道用移多補少或用先合再分的方法找出平均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到求平均數的方法。學生雖然求出了平均數,但概念還是非常模糊的,很多人對平均數的含義不理解。

我通過提問:這裡的平均數「13」真的是每個學生撿到的礦泉水瓶的個數嗎?使學生理解平均數是乙個虛擬的數,是代表一組資料的整體水平。

並且設計了一些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感受了平均數在一組資料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這樣學生對於「平均數」的表象就逐漸清晰了起來。

《求平均數》教學反思

統計 平均數 是在學生已經具備一定收集和整理資料能力基礎上,從生活例項出發,讓學生充分產生求平均數的需要,進而自主 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並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實際問題,體驗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教完這堂課後,覺得有以下收穫與困惑 收穫一 情境的成功運用。課一開始,我創設...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與反思

西龍崗小學黃劍波 一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平均數的概念。掌握較複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2 提高分析與推理能力,以及將數學知識引入生活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合作意識。二 教學重點 靈活運用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難點 樣本平均數的意義。...

《統計求平均數》的教學反思

上學期我執教了三年級下冊 統計求平均數 一課,現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談談我的一些想法。首先是關於例題的教學設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所以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採用遊戲 比賽的形式,創設生動 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激發自主探索的慾望。在課前我先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投標的遊戲,並引導他們從中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