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9的認識教學反思

2022-01-31 23:17:51 字數 1328 閱讀 7685

金山小學李小樂

對於「8和9的認識」,教材在編排上和前面的「6和7的認識」基本一樣,不過比「6和7的認識」的要求稍微高一些。我在教學「8和9的認識」時,是按照數數、認識數字、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序數、寫數,這樣的思路進行設計的。

一、充分運用主題圖,用好教材

對於8、9的認識,學生的腦子裡並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或多或少已經接觸過8和9,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只是還沒有足夠的機會用語言表述出來,因此我充分運用主題圖,給學生提供可供數數的豐富的資源,讓學生數一數,說一說校園主題圖中數量是8和9的物體,當學生說出,黑板上有8個大字「熱愛自然,保護環境」時,我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二、動手操作,自主**,不失時機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在認識了8和9之後,我安排了擺一擺、畫一畫,這個環節,首先,讓學生從學具盒裡數出8個、9個學具,在以往教學「6和7的認識」時,都是要求用數的小棒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而對於8和9的認識,教材只要求擺出8個圓形,9個三角形,因此我設計了畫一畫,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來表示8和9,學生參與面廣,積極性也很高,使每乙個學生真真切切地領會8,9的基數含義。在教學比較大小時,我出示 「點子圖」,我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數,然後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麼數的?學生在數的過程中不僅會乙個乙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而且還會聯絡左右圖來數。

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數完點子圖後,我讓學生從這三個數中隨便選擇兩個,用以前學過的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大小。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比較空間,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但是,在這一教學環節上,我沒有處理好板書。我完全是按照學生的回答來板書的,沒有系統性。

7〈 8 9 〉8

8〈 9 8 〉7

7〈 9 9 〉7

如果當學生自己選擇了兩個數,並且運用〈 或 〉說出了乙個式子。這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還是這兩個數,你還能用另外乙個符號來鏈結嗎?這樣,可能學生就會比較有序地說出,也可以從對比中發現兩個數的關係。

一次選擇就讓學生會用兩種符號來表示兩個數的大小,板書也不會讓人感覺很亂。

7〈 8 8 〉7

8〈 9 9 〉8

7〈 9 9 〉7

三、師生互動,關係融洽

新課程帶來的其中一大變化就是: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重大轉變,從課堂單一的數學知識的傳授的角色,逐步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轉換。本節課主要體現在多元化的生生、師生評價。

如在出示直尺圖後,我讓學生也來噹噹小老師,看著直尺上的數,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幾個問題。學生在互問互答完以後,我會提醒提問題的學生,「你覺得他回答的怎樣?」「把掌聲送給××!

」通過送掌聲的活動,給學生以極大的鼓勵,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整個課堂裡充滿了掌聲,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評價能力的提高。

8和9的認識教學反思

午汲實驗小學孫亞麗 作為年輕教師,通過這次數學的達標課,我真是受益非淺。從備課 修改教案 準備上課 評課,這一次經歷是我這學期學到最多知識的,最重要的一次。這堂課是 8和9 下面是評課老師們給我的幾點建議,也是我上課後的幾點感悟,希望能得到老師們的指點。1.教師應怎麼上課,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標,...

《8和9的認識》教學反思

8和9的認識 這節課是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數數量是8 9的物體,體會8和9的基數含義,了解8和9在自然數中的排列順序,會比較0 9各數的大小,知道8 9的序數含義。培養學生初步的收集資訊 處理資訊的能力。通過這節課的講授,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 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 本節課的主題圖具有供學生數數 抽象數概...

8和9的認識教學反思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 學習過程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學生借助他人的幫助和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知識。由此可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學不能替代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無法幫學生思考,無法代學生體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不只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