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面積說課稿

2022-01-30 23:15:18 字數 3958 閱讀 9256

小學數學《什麼是面積》說課稿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面積」的認識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是新教材中的新增內容。本節課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面積這個概念,它是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基礎。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認識面積的含義,教材安排了三個不同層次的實踐活動:

一是具體例項,讓學生獲得對面積的感性認識,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二是進行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實踐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讓學生初步感知用擺小正方形進行測量、比較的優點,從而為後面學習面積單位做好鋪墊;三是通過在方格紙上畫圖的活動,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這個數學事實。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課有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什麼是面積」能舉例說出生活中的「面積」,會用比較好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索發現「什麼是面積」,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合作、討論、交流、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找出更優的比較方法,然後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於自己對生活的各種事物的認識,並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設計意圖: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概念教學的規律,從過於注重概念本身轉化到更注重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不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要在學習過程中發展各方面能力。】

(三)重點難點

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1.結合具體例項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二、說教法學法、教具學具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新課標指出的理念: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教法學法的選擇了合作、討論、交流等方式,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大膽質疑、發現新知、獲得新知、運用新知。

教學中要用到的ppt課件、剪刀、硬幣、小正方形、長方形紙、正方形紙等是我這節課要準備的教具學具。

三、說教學程式

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以下的教學程式: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新知;(15分鐘)

1、物體表面的大小;

借助直觀觀察,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感受一下它的大小。並想一想,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有大小?

小結:這樣的面還有很多,我們剛才比較的都是「物體的表面」

(教師板書:物體的表面)。

2、出示乙個封閉圖形和乙個不封閉的圖形,讓學生在「摸一摸」的過程中,體會到,不封閉圖形沒有大小,封閉圖形有大小。

小結:不封閉圖形沒有大小,封閉圖形有大小

(教師板書:封閉圖形)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的聯想,找到一些物品的「面」,在「摸一摸」的過程中,使學生對「面」有了初步的認識,初步體會到物體的面有大小。通過回憶封閉圖形的知識,感知封閉圖形有大小。

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的聯絡現實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例項引入,使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輕鬆地感受到什麼是「面」,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為認識「什麼是面積」做好鋪墊】

3.揭示概念

學生交流後,教師板書的同時,請同學說一說「什麼是面積」,最後教師將概念補充完整: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為使學生對面積有比較清晰、全面的認識,教學設計時分為兩個層次,由實際生活中物體的表面逐步過渡、抽象到平面圖形,體現由普遍到特殊,由一般到個別的認識過程。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師說明: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是面積,今後再說面的大小,就可以用上「面積」這個詞,能做到嗎?

【設計意圖:提出明確的要求,有意識的要求學生學會用數學語言來表述。】

第二環節:實踐操作,體驗策略多樣性;(15分鐘)

1.教師課件展示:出示三角形、長方形、圓形,誰的面積最大呢?(用觀察的方法直接比較出結果)

2、教師課件展示:長方形和正方形,到底誰的面積大一些呢?當學生回答發生爭論時,教師提問:

怎樣才能準確地比較出它們的面積大小呢?看起來,我們要想一些好方法,請每位同學先獨立思考,你打算怎樣比較?(每人拿出圖形)

教師說明: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學具,你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也可以借助一些學具。活動要求:

(1)先看看有哪些學具,每位同學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2)動手操作,可以自己獨立完成,如果選用相同的學具,也可以合作完成。

(3)比較後,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你是怎麼比較的。

學生獨立思考後,動手實踐,鼓勵學生思考不同的比較方法。最後,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研究收穫,分享研究的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面積相差很大的兩個物體或圖形,我們可以用觀察的方法直接比較出結果,當兩個圖形的面積相差不大時,我們就不能憑肉眼觀察了,得找出更合理的辦法才能比較出結果,激發學生的思維熱情,調動他們動手嘗試的慾望。】

3、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小組匯報:(教師隨機用課件展示學生的方法)

參考比較方法:觀察法;割補法;擺小方塊;畫小方格;摺疊法。

【設計意圖:在交流的過程中,體驗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每個人的想法都成為一種課程資源,在交流的過程中互相補充、完善,不斷吸納他人的觀點,實現資源共享。

這種資源共享不僅僅是簡單地解決了知識上的問題,更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的快樂,同時享受到積極思考獲得成功的喜悅。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各種不同的比較方法,感受到方格在比較中的優勢。】

4.提問: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些,為什麼? (點出畫小方格)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通過小組討論、交流體驗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勇於創新,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並點出各方法的優缺點,突出「畫小方格」,為了為後面的學習做鋪墊。

】5.畫一畫,說一說

(1)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是7個方格的圖形。

(2)展示有創意的作品,學生評價。

(3)說說通過這次動手畫,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幻燈機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學生自己評價;教師充分地引導學生理解活動要求,在設計圖形的過程中,加深對面積含義的認識。這個問題有很大的創造空間,學生不僅可以按要求畫出圖形,還可以富有自我設計的特色,體現個性。

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創新,提供時空,使每個學生都能展現自我的想象力、創造力,富有個性的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會激發起學生創新的慾望。長此以往,學生內心深處會根深蒂固的形成創新的意識,只要教師善於引導,我們的學生也可以把「創新」作為一種習慣。

】第三環節:應用遷移,鞏固提高;(5分鐘)

1.教材練一練第二題,獨立完成

指名回答,說說你是怎麼比較出結果的?

2.教材練一練第3題,自己數一數,同桌說一說。

學生匯報自己的數法(教師隨機用課件演示)。此題有半格的情況出現,要引導學生正確地數出整格和半格,從而掌握在方格紙上比不規則圖形大小的方法。

3.教材練一練第4題比一比,看誰比的快。(教師用課件演示)用比賽的形式練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從加深認識到體會創造,再到拓展參與,逐層加深。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應用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做到學而至用。】

第四環節:總結反思,拓展昇華;(5分鐘)

1.說一說:什麼是物體面積?怎樣比較兩個物體面積的大小?

2.應用:(課件展示)比一比空白部分與陰影部分的周長,再比一比空白部分與陰影部分面積。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容易把「周長」與「面積」的概念混淆不清,這一設計有利於學生區別「周長」與「面積」,並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把整節課來個完美結束。】

整節課的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生動口表達,動腦思考,動手操作,交流感受,互動合作,實踐應用等手段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

四、說板書設計

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我摒棄了傳統概念教學的板書,力求用簡潔的文字將其表達清楚:

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什麼是面積》說課稿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汽車區第四小學的孟凡靜。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什麼是面積 下面我將對 什麼是面積 這一課進行細緻深入的說明,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本節課的教材內容,1 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 下冊 第39 41頁。2 教材簡析 什麼是面積 是北師大版小...

《什麼是面積》說課稿

三 從實踐活動中,比較 面積 我向學生出示乙個正方形和乙個長方形,讓學生比較它們的大小。由於從視覺上,用目測法和重疊法都很難判斷出誰的面積大,學生一定會爭執不下,於是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合作 比較給出的兩個圖形面積。此時,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達到了高潮。在學生進行合作探索同時,我也積極...

什麼是面積 說課稿x

一 教材 1 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認識面積 2 教材中的地位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們周長計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觸控所熟悉的物體表面的大小來幫助理解面積,從而概括出面積的含義。面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