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新考核課《乘法分配律》

2022-01-29 01:09:12 字數 3750 閱讀 9688

乘法分配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並能正確地描述。

2.初步懂得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參與乘法分配律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2.使學生了解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觀察、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充分感知並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充分感知並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多**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前面學習了有關乘法的那些運算定律嗎?

生: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師:那你們還記得怎麼用字母表示這兩個運算定律嗎?

生答師板書:a×b=b×a (a×b)×c= a×(b×c)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乘法的第三個運算定律(讓生讀課題)

(二)創設情境,準備探索

課件出示例7情境圖

師:四二班同學為校園綠化活動作出積極行動,大家都在認真的植樹。那麼到底有多少同學參加了這次的活動呢,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知道。

師:那我們從情境圖上尋找出相關的數學資訊,誰來找找?

生: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4人挖坑、種樹;2人抬水、澆水。

師生:問題是「一共有多少人參加了植樹活動?」

師:誰能列式計算呢?

生1:(4+2)×25

生2:4×25+2×25

師:誰來說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列式呢?

生1:(4+2)×25 是先算出每個組一共有幾個人,然後在計算25個組一共有多少人?

生2:4×25+2×25 是分別算出25個組一共有多少人挖坑、栽樹;有多少人抬水、澆水。然後再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師:這兩種方法雖然不相同,但是結果卻相同。因此,我們可以把這兩個算式用「=」連線起來。

板書:(4+2)×25=4×25+2×25

師:你們能不能照樣子也寫出這樣的算式呢?在練習本上試一試

生寫完並匯報,師相機板書3—5個

(三)觀察發現,探索規律

師:大家看一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這幾組算式都相等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生1:計算後發現兩個算式的得數相等

**生2:幾個幾加上幾個幾等於幾個幾

師分兩個層次進行反饋處理:

第乙個層次:計算的結果

第二個層次:幾個幾加上幾個幾等於幾個幾

師:這樣的算式除了我們寫的這些還有嗎?

生:有師:寫這樣的等式你有什麼經驗?(你是怎樣根據等號左邊的算式寫出等號右邊的算式呢?)

同桌交流——指名說(結合算式說一說)

師引導學生用字母來表示:其實啊,這樣的等式確實寫不完,那我們能不能用三個字母寫出乙個等式把所有的等式都代表了呢?

生匯報,師板書:(a+b)×c=a×c+b×c

師揭題:剛才我們用字母表示出來的規律,就是今天學習的「乘法分配律」(師板書)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什麼是乘法分配律?

生嘗試,匯報,師讓生開啟書26頁進行對照,並讀一讀。

(四)聯絡生活,知識遷移

師: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習中有沒有用到過這樣的規律呢?

生討論,嘗試匯報。

若生說不出,師可以提出:比如:長方形的周長;速度和問題;效率和等等

小結:看來這樣的規律我們早已經用到了

(五)鞏固練習,應用規律

1.數學醫院

2.運用定律

3.簡便計算

4.小老師

(六)拓展研究

1.如果兩個數的差同乙個數相乘,是否也可以適用乘法分配律?

2.如果是兩個數的商呢?兩個數的積呢?是否也適合乘法分配律?

教學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級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是一節比較抽象的概念課,教學是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

一、在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上,我定位在:

(1)通過學生比賽列式計算解決情景問題後,觀察、比較、分析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義,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內容。

(2)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計算簡便。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思維能力。

二、結合自己所教案例,對本節課教學策略進行以下幾點簡要分析:

1、總體上我的教學思路是由具體——抽象——具體。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一起來研究抽象的算式,尋找它們各自的特點,從而概括它們的規律。在尋找規律的過程中,有同學是橫向觀察,也有同學是縱向觀察,老師都予以肯定和表揚,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去嘗試解決問題,又能使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滿足,獲得相應的成功體驗。

2、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

教師要深入了解各層次學生思維實際,提供充分的資訊,為各層次學生參與探索學習活動創造條件,沒有學生主體的主動參與,不會有學生主體的主動發展,教師若不了解學生實際,一下子把學習目標定得很高,勢必會造成部分學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觀望,失去信心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以往教學該課時都是以計算引入,有複習舊知,也有比一比誰的計算能力強開場。我想是不是可以拋開計算,帶著愉快的心情進課堂,因此,我在一開始設計了乙個植樹的情境,讓學生在乙個寬鬆愉悅的環境中,走進生活,開始學習新知。

這樣所設的起點較低,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猜想是科學發現的前奏。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同樣不能沒有猜想,否則,主體性**活動便缺少了內在的動力,自主學習的過程也成了失去目標的無意義操作。學生看到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從直觀上產生了關於乘法運算定律的猜想。

於是,接下來的舉例就成了驗證猜想的必需,無論猜想的結論是「是」還是「非」,學生的思維一直是活躍著的,對學生都是有意義的。這個過程是教會學生學習與掌握探索方法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學習品格的過程。

4、師生平等交流。

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創共生的過程,新課程確定的培養目標和所倡導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必須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教師必須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與學生平等地參與教學,成為共同建構學習的參與者。在以上教學片斷中,教師讓學生充分經歷學習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猜想——傾聽——舉例——驗證,在欣賞學生的「閃光」處給學生「點撥」。教師沒有過多的講授,也沒有花大量的時間去刻意的創設教學情境,只是做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的工作,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大膽表達。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解決新問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

5、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

把學生放在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主體位置上,讓學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方式去嘗試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的等式有什麼共同點的活動中,學生湧現出的各種說法,說明學生的智力潛能是巨大的。所以我在這裡花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多說,談談各自不同的看法,說說自己的新發現,教師盡可能少說,為的就是要還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從而能使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教學中的不足和改進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雖然本節課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還不夠,因此在歸納乘法分配律的內容時,學生難以完整地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另外還有部分學困生對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等,今後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多聽課,多學習。尤其是優秀教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和課堂效率。

2.加強同科組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認真鑽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易混點,上課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游刃有餘。

乘法分配律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36頁 乘法分配律 及相應的練習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 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 列式解答 ...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這個內容於我,已經是相熟多年的 冤家 了。教這個內容已然三次,本學期則是第四次了。可它於我,卻依然感覺如森林中的精靈一般,鬼魅,不易琢磨。這次,我是下定了決心,要捉住這只 精靈 的尾巴,讓它褪去神秘的面紗,讓我的學生不再屢屢受它的恐嚇與阻截。全域性著眼整體架構打在 精靈 的七寸上 根據以...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案例分析 教學片斷 師 如果要我們用 或 表示 65 45 5與65 5 45 5的大小關係,則可選用什麼?教師板書 65 45 5 65 5 45 5 師 老師又寫了一組象這樣的算式,可老師只寫了其中的乙個算式,37 25 4 你能寫出這個算式的另一種方法嗎?生 37 4 25 4。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