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

2023-02-01 10:54:03 字數 5853 閱讀 3387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

閆福愛教學目標:1、通過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動,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3、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指導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發現並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1、乘法交換律的字母公式( )。

2、乘法結合律的字母公式(  )。

(設計意圖:公式板書在黑板,以便與乘法分配律對比)

3、師生賽一賽,102×56,99×25,學生每人挑選一道題做,教師全做,看誰算得快。

師:想知道老師算得快的秘密嗎?(不是老師提前算了,而是老師掌握了一些乘法計算的秘密,假如你掌握了一定比老師還快呢!想不想知道呢?想知道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吧!)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興趣)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研究了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那乘法還有其他的運算律嗎?希望今天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有新的發現。

出示問題

一、例7.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師:你能用什麼方法解答?

生1:(4+2)×25

生2:4×25+2×25(板書兩個算式)

師:通過大家的計算,這兩個數算式的結果相同,我能不能在這兩個算式之間寫上「=」?

生:可以

板書:(4+2)×25=4×25+2×25

出示問題二:上衣每件35元,褲子每件25元,3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師:這道題你有能用幾種方法解答?結果是多少?

(生計算,匯報)

生1:我列的算式是35×3+25×3,結果是210元。

師:有沒有用不同的方法的?

生2:我列的算式是:(35+25)×3,結果也是210元。

師:兩種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結果卻是相同,那這兩個算式看來也是相等的。

板書:(35+25)×3=35×3+25×3

師: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剛才得到的兩個等式,你有怎樣的感覺?

生:可能有規律。

師:真的有規律嗎?

【評析:教師創設情境,提出你能用什麼方法解答?學生很快地按要求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並且能夠輕而易舉地得出兩式相等。

在以上兩個問題的解決中,讓學生在經歷了兩種不同思考方法的計算後,便於學生發現新的知識規律。同時,產生這樣一種數學體驗,即乘法分配律的知識存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二、探索交流,歸納規律。

師:剛才同學們感覺到這兩個等式中含有規律,下面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

師:對於可能存在的規律,僅憑這兩個等式就能說明它是成立的嗎?

生:不能。

師:那該怎麼辦?

生:找更多的這樣的等式。

師:既然找到了方法,那就請同學們,再找出一些這樣的式子,驗證它們的結果是否相等。

(生舉例驗證)

匯報:生1:(3+2)×5=3×2+2×5

師:你計算過了嗎?

生1:算了,兩邊的結果都是30.

師:很好,其他同學還有嗎?

生2:(30+50)×5=30×5+50×5

生3:(24+76)×2=24×2+76×2

……師:同學們都找到了這樣的式子嗎?

生:是。

師:看來同學們頭腦中的那個規律可能真的存在。我們舉了這麼多的例子,兩邊的結果都是相等的,可是,萬一除了咱們舉得這些例子外有乙個不能成立?

那我們舉得這麼多例子也就失敗了。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去看,我們不去計算,就能夠判斷兩個式子的結果是否相同?

(生思考)

生:老師,我能。

師:你說說看。

生:比如(72+28)×2=72×2+28×2,左邊括號裡算出是100,就表示100個2,右邊是72個2加上28個2,也是100個2,所以兩邊的結果一定是相等的。

師:同學們,你聽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那你能用這個思路說說你舉得例子嗎?

生1:我寫的是(53+22)×4=53×4+22×4,左邊是75個4,右邊是53個4加上22個4,也是75個4

……師:現在我們再來思考,有沒有可能像這樣的式子兩邊不相等?

生:不可能,兩邊的結果一定相等。

【評析:學生在已經初步得出規律的基礎上,教師並沒有急於讓學生說出規律,而是繼續為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研究機會:「請你再舉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規律的等式」,繼續讓學生觀察、思考、猜想,然後交流、分析、**,感悟到等式的特點,驗證其內在的規律,從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猜想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驗證猜想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去發現、猜想、質疑、感悟、調整、驗證、完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師:這麼看來,同學們猜測的那個規律是真的存在,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你認為的規律嗎?

生1:(a+b)×c=a×c+b×c

生2、(a+b)×c=a×b+a×c

生3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努力驗證了這個規律,你覺得用那一種表示這個規律更好一些?

生:第三個用小寫字母的那乙個。

師:你為什麼覺得這個好?

生:這樣簡單好記,而且前面學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也是用字母表示的。

師:我也同意你的觀點,這就是咱們數學的簡潔美的體現。這個規律就是乘法的分配律。讀一讀這個式子。

(通過讀式子,完善語言表達)

【評析:教師對於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教師不是把重點放在數學語言的表達上,而是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在多個算式的計算中去完整地感知,通過觀察、比較和歸納,大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學生經過這樣的**活動,才能建構對自己有意義的知識,用語言表達乘法分配律也就水到渠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火眼金睛,判對錯。

56×(19+28)=56×19+28

64×64+36×64=(64+36)×64

32×(3×7)=32×7+32×3

2、思維敏捷,連一連。(把結果相同的兩個式子連起來)

①(42+25+33)×26 ①20×25+4×25

②36×15-26×15 ②(66+34)×66

③66×66+66×34 ③42×26+25×26+33×26

④38×99+38×1 ④(36-26)×15

⑤(20+4)×25 ⑤38×(99+1)

師:相等的式子我們都找到了,請你選擇其中的一組計算出它們的結果。

生1、我算的是(20+4)×5=20×25+4×25,結果是600.

師:你是把兩邊的式子都計算了嗎?

生1:沒有,我是算的右邊的那個式子。

師:你為什麼沒用左邊的式子計算呢?

生1:右邊的那個式子計算起來簡單。

師:看來乘法分配律還可以用來簡便計算,提高我們的計算速度。

生2:我算的是38×99+38=38×(99+1),結果是3800,我算的是右邊的那個式子,右邊的括號裡是100,38×100好算。

師:大家來觀察這個式子,這是我們發現的那個乘法分配律嗎?

生1:不是.

生2:是,就是把它給倒過來用的。

師:是的,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應用,也可以用來簡化計算。

生3:我算的是36×15-26×15=(36-26)×15,結果是150,是通過右邊的式子計算出來的,那樣簡便。

師:看了這個等式,你有什麼想說的?

生:我們剛才做的都是帶「+」的,可是這個是「-」。

師:看來我們的乘法分配律還有新的內涵呢。

補充板書:(a-b)×c=a×c-b×c

師:有沒有計算(42+25+33)×26=42×26+25×26+33×26這個等式的?

生4:我算了,結果是2600,算的是左邊的那個式子。

師:看了它,你有沒有想說的?

生:剛才我們做的都是兩個數的和與乙個數相乘,這個題是三個數的和與乙個數相乘。

師:如果是4個、5個數、更多數的和與乙個數相乘,還能用分配律嗎?

生:能。

3、合理選擇,算一算。

312×12+188×12

101×87

(53+47)×23

【評析:練習題的設計綜合性、層次性強,特別是第2題設計的非常巧妙,既對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進行了練習,又對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和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形式,讓學生有了初步感知,把學生引入更廣闊的數學探索空間。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內在的魅力,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四、拓展延伸,引發思考。

這節課我們共同來研究了乘法分配律,除法有沒有分配律呢?

板書:(a+b)÷c=a÷c+b÷c?

同學們可以課後用我們今天研究乘法分配律的方法進行驗證,總結。

【總評:乘法分配律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生較難理解和敘述的定律。

在本節課教學設計上教師注重了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和體驗中學習知識。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感悟和發現乘法分配律,變教學生「學會」為指導學生「會學」。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兩個不同的算式之間建立起聯絡,讓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之後,給學生提供體驗感悟的空間,讓學生寫出符合規律的式子,引導學生在研究討論中,進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再寫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隨後的練習設計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形式活潑,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

這些教學活動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於學生改善學習方式。讓學生親歷觀察、歸納、猜測、驗證、推理等**發現的全過程,學生不僅發現乘法分配律的知識,而且學習到了科學**的方法,數學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閆福愛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的內容,是一節比較抽象的概念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習這幾個定律中的難點。因此,對於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我沒有把重點放在數學語言的表達上,而是把重點放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的計算去完整地感知,對所列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和歸納,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並舉例進行驗證……

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定位在:(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觀察、模擬、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本單元教材的乙個鮮明特點是,不再僅僅給出一些數值計算的例項,讓學生通過計算,發現規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這樣便於學生依託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運算定律。

教材提供了這樣乙個主體圖:春季裡,同學們開展植樹活動,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裡4人負責挖坑、種樹,2人負責抬水、澆樹。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植樹活動?學生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分別列出算式,接著通過計算發現,兩個算式可以用「=」連線,即25×(4+2)=25×4+25×2。我將其首先呈現給學生,目的是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

接著設計「懸念」,丟擲四組題目,把學生引到「兩算式的結果相等」的情況中來。先請學生猜想,而後驗證,再請學生編題,讓每乙個學生都不由自主地參與到研究中來。在編題過程中,很多學生都交出了正確的「答卷」,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繼續研究的慾望。

接著,請同學在生活中尋找驗證的方法,以四人小組為研究單位,學生的思維活動一下子活躍起來,紛紛**其中的奧秘。小組討論的方式,更促使學生之間進行思維交流,激發學生希望獲得成功的動機。通過實踐、討論,揭示了乘法分配律。

再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述乘法分配律加以內化。這樣做,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自己動手編題、自己動腦探索,從數量關係變化的多次模擬中悟出規律,「扶」得少,學生創造得多,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一條規律,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自主自動,學會了進行合作,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像數學家一樣進行研究、發現!這對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其激勵作用無疑是無比巨大的,而「愛思、多思、會思」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一生受益。

縱觀教學過程,學生學得輕鬆,學得主動。

乘法分配律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36頁 乘法分配律 及相應的練習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 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 列式解答 ...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這個內容於我,已經是相熟多年的 冤家 了。教這個內容已然三次,本學期則是第四次了。可它於我,卻依然感覺如森林中的精靈一般,鬼魅,不易琢磨。這次,我是下定了決心,要捉住這只 精靈 的尾巴,讓它褪去神秘的面紗,讓我的學生不再屢屢受它的恐嚇與阻截。全域性著眼整體架構打在 精靈 的七寸上 根據以...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案例分析 教學片斷 師 如果要我們用 或 表示 65 45 5與65 5 45 5的大小關係,則可選用什麼?教師板書 65 45 5 65 5 45 5 師 老師又寫了一組象這樣的算式,可老師只寫了其中的乙個算式,37 25 4 你能寫出這個算式的另一種方法嗎?生 37 4 25 4。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