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邊的反思

2021-12-31 00:40:03 字數 1189 閱讀 7125

《三角形邊的關係》教學反思

介休彥博梁彩風

三角形邊的關係是在認識了三角形的「分類」和「內角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點主要是**:任意三根小棒能否圍成三角形?

研究「三角形邊的關係」得出「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我不急於給學生答案,而是經過討論驗證後得出結論。本節課我主要是讓學生經歷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先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實踐應用的過程。我在教學中,關鍵是抓住「任意的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乙個三角形?

」引發學生**的慾望,圍繞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再次由學生自己找出原因,為什麼能?為什麼不能?初步感知三條邊之間的關係,接著重點研究「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通過觀察、驗證、再操作,最終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一結論。這樣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既增加了興趣,又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我這樣設計主要體現了以下三點:

1、 創設問題情景,以疑激思。

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因此,課堂一開始,我是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四組小棒,讓學生動手擺一擺並提出「是否任意三條線段就一定能圍成三角形呢?」設定懸念,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讓學生對三角形三邊的關係產生好奇,引發學生**慾望,從而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 實現數學知識的再創造。

「再創造」是指創設合適的條件,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經歷一遍發現、創新的過程,即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它是數學學習活動的靈魂。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設定一些動手操作,共同**的活動,盡可能多些時間給學生創造展示自己思維的空間和時間,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再創造」。

如這節課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動手拼三角形,小組討論三角形邊的關係,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思考學生親自體驗「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一結論的普遍性。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自主的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獲得成功的機會。

3、 密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蘇霍姆林思激曾經說過:源於生活的教育是最無痕的教育。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

本節課我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學生熟知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情境,架起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的橋梁,使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如新授後我讓學生解答成長書的25頁「小林去學校那條路近?」練習中的「蓋三角形房架」等都是從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三角形的邊與角

一 選擇題 1.2011台灣全區 圖 五 為一張方格紙,紙上有一灰色三角形,其頂點均位於某兩網格線的交點上,若灰色三角形面積為平方公分,則此方格紙的面積為 平方公分?a 11 b 12 c 13 d 14 2.2011江蘇連雲港 小華在 中問小明 已知乙個三角形三邊長分別是4,9,12,如何求這個三...

01三角形的邊

初二姓名等級 評分 第1課時 11.1.1 三角形的邊 學習目標 三角形,三角形分類 三角形三邊關係 懂得判斷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乙個三角形.學習重點 三角形三邊關係 學習難點 怎樣的三條線段能構成乙個三角形 教學過程 知識點一 三角形概念及分類 1 學生自學課本第2 3頁 前的內容,並完成下列問題 1...

三角形邊的關係

三角形邊的關係 聽課心得 一節好課,不僅關注學生獲得哪些知識,更關注他們是如何獲得 不僅關注學生某方面能力的發展,更關注他們能力發展的延續性 不僅關注學生學習態度和價值觀的表現,更關注他們學習經驗的可持續發展。我傾聽了孫貴合執教的 三角形邊的關係 一課,感觸很深。覺得孫老師這節課的設計和實施,的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