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教案及反思

2021-12-30 22:47:42 字數 1669 閱讀 6202

爬山虎的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認識生字,會寫生字,學習新出現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理清文章的層次,概括各段的段意。

教學重難點: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培養學生認

真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

2.梳理文章內容,理清課文順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兩幅**,請同學們看看,你認識這種植物嗎?它叫什麼?

學生回答:爬山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爬山虎的文章,第六課《爬山虎的腳》。

(課件出示課題)

二、 新授。

1. 初讀課文。

首先,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要求: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不理解的句子多讀幾遍。

2.介紹爬山虎。

老師相信同學們對爬山虎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們通過**、文字再來認識一下爬山虎。(出示課件)

3.作者簡介:這些**很美,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很細緻,介紹很詳細,下面我們來看看著名作家葉聖陶。(課件出示作者簡介及代表作)

4.再讀課文。

(1)自學生字。

(2)課文第

一、第二自然段描寫了什麼?

(3)課文那幾個自然段描寫了爬山虎的腳?

5.生字教學。

(1)課件出示生字。

a.指名讀。

b.小老師教讀。

c.學生齊讀。

(2)指導讀法。

均勻(前鼻音) 莖(後鼻音)葉

多音字(空、鋪、重)

(3)寫法指導。

(4)理解字詞。

三、理清課文順序。

1、課文那幾個自然段描寫了爬山虎的腳?(學生回答,師糾正)

2、第一、第二自然段又寫了爬山虎的什麼?

3、下面同學們根據每個自然段所寫的內容理清課文順序,給課文分段。

4、師明確並出示課件。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爬山虎,了解了作家葉聖陶,掌握了生字詞;理清了課文順序,下節課我們來仔細研讀課文內容。

a.爬山虎長在什麼地方?

b.它的葉子有什麼特點?

c.它的腳長在哪?它是怎麼巴住牆往上爬的?

五、作業。

1.帶著以上三個問題熟讀課文。

2.本課生字詞。

第六課《爬山虎的腳》

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為很好的完成本節課教學任務,我進行了認真備課,認真上課。但效果還是不如人意,先發死如下:

1.對語文課堂教學研究太少。經驗不足。

老實說,對怎樣上好語文課缺乏一定的專業理論素養,加上我自己知識面不廣,顯得能力不足。我以後要加強業務學習,要向各位同事多請教,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提公升自己理論素養,拓展知識面,積累經驗,為上好一節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2.對學生了解不夠。剛進入新的學校,面對陌生的學生,對他們的學習興趣、知識水平、學習習慣了解太少,因而在教學設計中比較被動,無論從設計還是上課時都顯得很被動。

以後一定要盡快熟悉學生,並在備課和上課時針對學生特點進行教學,面向全體學生。

3.製作、修改課件不夠細心,課件上有幾處失誤,給學生造成誤導,也讓各位領導及同事感覺本人不細心,以後一定改正。

4.因資歷尚淺,無論從工作習慣、工作能力還是教學理論素養方面與各位教師差距很大,今後一定虛心請教,加強學習。

爬山虎的腳 教案

爬山虎的腳 教學設計 杞縣五里河鎮宣化學校趙法永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觀察,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 腳 寫了 腳 的生長部位 形狀和作用。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學習寫出內容具體的文章來。教學目的 1...

《爬山虎的腳》反思

聶紅霞 爬山虎的腳 是一篇觀察描寫爬山虎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 教育家葉聖陶。葉爺爺在本篇課文中用細緻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 腳 爬牆的,來啟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讀後我們也會產生 的願望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

人教版爬山虎的腳教案

爬山虎的腳 教材簡析 本文語言樸實,描寫爬山虎的腳生動具體。課文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簡要地介紹爬山虎美麗的葉子 第二部分著重介紹了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 長什麼樣,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牆的,爬山虎的腳觸著牆和沒觸著牆時的不同情況。文章的這兩部分之間其實有著內在的因果關係 沒有爬山虎的腳這麼努力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