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

2022-10-31 11:39:06 字數 1342 閱讀 1536

巧用肢體語言鋪路架橋

《爬山虎的腳》教學案例評析

教學片段:

研討第四自然段。

1、師: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找出能直接回答這個問題的句子。

2、學生匯報:爬山虎是這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質疑:「這樣」究竟是怎樣?

3、出示句子,用「----」畫出爬山虎爬牆的關鍵動詞。

4、誰來當爬山虎演一演?

借助直觀,理解往上爬的原理。

1 「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細絲變成小圓片會「巴」住牆?

2 老師演示:把橡膠圓片吸於牆壁,不會丟掉。簡要說明原理,從而弄清爬山虎的腳為什麼會「巴」住牆。

3 細絲由「直」變「彎曲」與「拉」、「緊貼」有什麼關係呢?

4 指名學生表演:假設身子為爬山虎的莖,兩隻手為細絲,手掌為小圓片「巴」在牆上。讓其他學生觀察,當手臂(細似)由「直」變「彎曲」時,身子(莖)與牆距離的變化。

5 完成書面練習:爬山虎的腳由「直」變「彎曲」,使莖和牆的距離__,所以產生了_力,把嫩莖_一把,使莖__在牆上。

當學生的乙隻手巴住牆——黑板後,教師配合語言敘述。當學生將另乙隻手巴住牆後,師再引導:「爬山虎再長乙隻腳,再巴住牆了。爬山虎還要往上爬,必須怎麼辦呢?」

學生因為受到動物爬行方式的影響,將已巴住牆的是乙隻腳——「手」移開,重新巴在莖上另乙個長腳的地方,產生了錯誤。針對這種情況,我引導學生再讀書再啟發:「剛才,爬山虎長出的兩隻腳已經牢牢地巴住牆了,能移動嗎?

」生答:「不能,必須再長乙隻腳,再巴住牆。」

師因勢利導:「而這個同學只有兩隻手呀,該怎麼辦法呢?誰來幫助他?」

其他同學上台幫助第乙個同學,再用手巴住牆,演示出「群腳」 巴住「牆」的場面。

5.看動畫,形成完整認識。動畫中,爬山虎的莖長出一片葉子,讓學生說出將長出乙隻怎樣的腳,這只腳觸著牆後會怎樣。動畫演示爬山虎的莖又不斷長出一片又一片葉子,「一腳一腳地往上爬」。

6.讓學生根據演示、表演和動畫,緊扣板書中的關鍵詞,說說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往上爬的。

師小結:爬山虎不只往上爬,還往左邊右邊爬,莖緊貼在牆上,爬滿整個牆。

7.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向上爬。「一腳一腳」能換成別的詞嗎?

小組討論再匯報。「一步一步」是兩隻腳不斷重複完成的,而爬山虎爬一腳就牢牢的貼在牆上。……

反思:巧用肢體語言能幫助突破教學的難點。俗話說得好:

「人的肢體語言是最為豐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課文第四自然段,講述的是爬山虎怎樣爬牆的,如果單單的讓學生找到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來說一說是怎樣爬的,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 陶行知說:

兒童的思維在手上,所以課堂上我讓學生動一動。「演一演」這一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語言,這既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又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爬山虎的腳

說說你最喜歡哪乙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八 質疑。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剛長出 嫩紅 嫩綠 葉子長大了 綠得新鮮一順兒朝下均勻 爬山虎的腳 教學反思 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讀後使我們也產生了 的願望,...

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 教學反思 古槐街小學慕聰聰 爬山虎的腳 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 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 腳 爬的,啟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 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是閱讀本課的難...

爬山虎的腳

教學目的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課文的結構特點,理清課文敘述序,3 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緻 有序的觀察習慣。4 熟練地背誦課文。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