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教學數學教案及反思

2021-12-30 22:24:42 字數 5551 閱讀 2408

2023年二年級上冊教學案

第一單元

主要內容:統一長度單位,認識厘公尺、用厘公尺量,認識公尺、用公尺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

單元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認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公尺和1公尺的長度觀念,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和1公尺=100厘公尺,並初步認識線段。

2、 能力目標:會用刻度尺量、畫物體的長度及線段的長度(限整厘公尺)

德育目標: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單元教學重點:

1、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2、幫助學生形成厘公尺和公尺的正確表象,知道1公尺=100厘公尺。

3、畫和量線段的方法。

單元教學難點:正確的使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工具量和畫線段。

第一課時

課題: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用不同的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 德育滲透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3、 審美目標: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到雙手創造的勞動美。

4、 心理輔導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並且端正學生的交往態度。

5、 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目標:在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內容: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重難點: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提出問題:

同學們,你知道你的數學課本,鉛筆盒它們有多長嗎?

引入: 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開展測量活動。

學生展開討論,想辦法,在全班交流。

二、活動**

1、 說明要求

首先讓我們來測量數學課本的寬度。請同學們每人從別針、1角硬幣、三角形學具、方木塊等物品中選取一樣,用它作工具測一側數學課本有多長。

2、分組活動

在小組中進行適當指導,要求學生記住自己的測量結果。

3、交流匯報

學生發言時,教師規範其語言。要求說清測量的工具和具體資料。

4、問題思考(質疑)

根據剛才大家不同的結果,你有什麼疑問嗎?

問:為什麼我們測量的都是數學課本的寬,但是結果不一樣?

師規範語言:因為大家選用了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所以結果不同。

5、深入活動

a 剛才我們測量數學課本的寬度時知道,在測量同一物品時,想要得到相同的結果,必須選定同乙個標準。那麼現在我們開展自由測量的活動,沒人選一件物品作為標準,分別測量桌子、小刀或文具盒的長度。看看有什麼新發現?

b 啟發思考

①數學課本和文具盒不一樣長,但為什麼數學課本的寬是5個別針,文具盒的長也是5把小刀?能說他們的長都是5嗎?

②為什麼桌子比文具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把小刀那長?

c 歸納昇華

三、形成應用

1、 完成p2做一做第1題

教師幫助學有困難的學生,提示學生可以用尺子對準格仔的豎線比比。

2、 完成p2做一做第2題

3、 完成p2做一做第3題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師強調:在用實物測量時,必須將實物的左端與所測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測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教學反思:反思這幾節讓孩子喜歡的課,我覺得首先得益於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公尺、厘公尺是長度建立正確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新教材在呈現長度單位厘公尺和公尺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引出用1厘公尺的小正方形作為統一的單位長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公尺和公尺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厘公尺用厘公尺量

教學目標:1、認識長度單位厘公尺,初步建立1厘公尺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公尺的實際長度。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用厘公尺量較短的物體。

教學難點:建立1厘公尺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多**課件、刻度尺、圖釘、各種不同長度、不談色的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 讓學生用小木塊來量一量一張紙條的長度。

2、 讓學生談自己在量的過程中的感受。

3、 貼在黑板上一張紙條,讓學生來量。(很不方便)

4、 說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塊來量物體的長度很不方便,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明了刻度尺。

二、認識厘公尺

(1)出示刻度尺,請小組內先說說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識。

(2)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小結

(3)讓學生量一量身邊的一些物

體,說說那些物體的長是1厘公尺。(圖釘,某個手指等)

(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公尺的實際長度。

三、用厘公尺量

(1) 小組合作,兩個小組的紙條,並討論量的方法。

(2) 全班交流,學生總結方法:量時要把持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在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這張紙條的長度就是幾。

(3) 請一名學生量黑板上的紙條,邊量邊說量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

練習一第1題

讓學生說說量的方法

第2題量出幾厘公尺,就在紙條上畫上豎線,寫上幾厘公尺。

第3題練習是,一要學生明確量的地方,二指導學生測量的方法。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認識厘公尺》教學反思:

《認識厘公尺》這節課,從今天執教的情況看,比我前兩次試教要好得多。不管是從教學設計上,還是自己的狀態上,都有了進步。我自己認為上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這幾點:

成功一:童話匯入,激發興趣。

如果把一堂課比作一首優美的樂曲,那情境的創設就如果是悠揚的和弦。由於厘公尺是長度單位中較小的單位,所以我創設了乙個以螞蟻王國為主題的童話故事,以螞蟻王國裡的天仙橋被狂風吹斷了,小螞蟻們需要重新修建一座,但不知道長度,而這座橋的長度剛好和我們的課桌的長差不多,請小朋友們幫忙量一量為切入口,突出「為什麼你們所說的數是不同的?」引起小朋友們的思想衝突,引出統一測量工具的重要性。

成功二:合作**,發散思維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中,我注意將主動權放給學生,引導學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在認識厘公尺的時候,先是呈現給學生乙個1厘公尺的表象,讓學生說說對1厘公尺有什麼感覺;然後讓學生比劃一下1厘公尺有多少加深對1厘公尺的表象。

再是讓小朋友們找找我們生活中或者身體上的一些1厘公尺的物體,再一次的讓孩子們感受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這些活動都便於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形成體驗。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嘗試測量3厘公尺的藍色紙條的長度,並通過交流掌握測量較短物品長度的方法。

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了知識的產生、發展的過程,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成功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數學**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有價值」的數學應與生活密切聯絡,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能使學生增強**和創新意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本節課教學時,我通過測量比賽,讓學生測量我們的學習用品的長度,讓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

但是教學後我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比如在讓學生量整厘公尺數時,我沒有在幻燈上讓學生邊說邊量,沒有給孩子們乙個很好的示範機會,這是其一;其二,在小結測量方法後的,這個練一練,難度較小,應該換乙個有難度的實踐操作題;其三,在進行斷尺的教學中,我明顯缺乏教學機智,在有的學生提出可以把刻度3看成0刻度,來進行測量時,我沒有進行追問。其四,重複學生的發言還是比較多,這點也是我不滿意的地方。

總之,沒有近乎完美的課,但是我將繼續追求完美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公尺用公尺量

教學目標:1、認識長度單位公尺,初步建立1公尺的長度觀念,知道1公尺=100厘公尺。

2、知道量比較長的物體要用公尺做單位,會用公尺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公尺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公尺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公尺=100厘公尺。

教學、具準備:多**課件、公尺尺、繩子、學生尺、等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引起認知衝突

請學生用厘公尺量黑板。(課獨自探索,也可與他人合作)

二、展開

認識公尺提問:這樣測量你感覺怎樣?

(麻煩)

要想方便的測量就要認識另外一種尺子——公尺尺。

介紹公尺尺

展示公尺尺,告訴學生從1—100厘公尺著一段正好是「1公尺」。

建立表象

讓學生用公尺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獲蔣兩臂張開伸平庸公尺尺量出1公尺的長度。

三、用公尺量

用不同的方法測量1公尺的繩子長是多少厘公尺

匯報方法

(得出1公尺就是100厘公尺)

四、實踐活動

測一測,你跳遠的距離是多少公尺?

四人一組,分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學監督幫助。

量一量:黑板長、寬,教室長、寬及教室門的高和寬。

五、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1、 小華用一根3公尺長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公尺。水深多少公尺?

2、 找一根繩子和一把公尺尺,去量一課樹幹周圍有多長。想一想,應該怎樣量?

六總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本領?1公尺到底有多長?怎樣估測物體的長度?

七、作業安排:略

教學反思:學生在入學前就已經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這種經驗正是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寶貴財富。在教學中,本著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我有意地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去學習新知和解決問題,使學生覺得「我能行」而信心十足地自主地去完成學習任務,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用公尺量及其測量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如木工師傅修理課桌椅和裝玻璃窗都得用小捲尺或折尺來測量,上體育課學生跳遠和推鉛球都得用捲尺來測量,學生或許有幫過老師拉著捲尺測量的經歷。在本課教學時引導學生舉出見過的各種尺子及它的用途,讓學生感受到它的使用價值,喚醒了學生的意識,使學生積極地自主地投入學習。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自覺地帶著生活經驗和「我能行」的信心自主地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數一數等活動出色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可見把生活經驗和新知相互融合相互轉化,是學生主動建構新知的重要途徑。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線段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公尺)。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線段的特徵。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線段的概念。

教學具準備:尺子、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

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初步認識,你能說出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嗎?

(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

我們在畫這些圖形的時候,他們的邊都是由線段組成的。

課件演示:將圖形分解成線段。

告訴學生上面這些都是線段。

測量線段的長度

用尺子量一量課本第五頁上面線

段的長度,並把兩德的結果些在書上。

二、與曲線的對比認識

線段「直」的特徵。

屏顯:在這些圖形中哪些是線段?分組討論

數學教案 面積和周長的對比 教學教案

1 通過面積和周長的比較,使學生正確區分 理解 掌握面積和周長這兩個概念,熟練掌握長方形 正方形面積和周長的計算方法 2 運用比較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 概括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絡和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正確區分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

中班數學教案和反思付佳卉

中班數學活動 親親小瓢蟲 一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 量 形等現象都有了一定的興趣。但由於數學活動比較枯燥,所以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經常機械性的學習,學習不夠主動。為了讓幼兒能更主動的學習,更深入的掌握數的概念,我設計了 小瓢蟲分家 這一帶有情境性的數學遊戲活動,利用了幼兒所喜歡...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6 2《認識直角》北師大版

認識直角 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 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辨認直角 銳角和鈍角,會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斷直角。2 在認識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3 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