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教案及教學反思

2021-05-12 19:27:26 字數 3972 閱讀 4670

《窮人》教學設計

張小卉《窮人》是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作者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

全課思想內容有以下兩個重點:1、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2、讚頌窮人富於同情心、熱心助人的美德。

教學目標:

1、抓重點詞句,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2、通過劃出感動的語句並寫出簡單的感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珍視學生閱讀過程中個性化的理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

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教學準備:

課件教學過程:

一、 故事激趣匯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講個故事,故事的題目叫《小熊找水》

2、課件出示熊媽媽的兩句話,扣緊「善良」

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善良

在自己迫切需要幫助時,還主動幫助別人。

善良3、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窮人》這篇課文,走進桑娜和漁夫的內心世界。感受窮人的善良。

二、研讀文字,感悟人物品質

請大家默讀課文8--11自然段,劃出讓你感動的語句,自己讀一讀,簡單地寫一下感受。

1、指名讀劃的句子。

2、出示課件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1)學生交流感受。你特別從哪個詞中體會到的? 板:非……不可

(2)「非這樣做不可」就是什麼意思?(一定要這樣做)

(3)為什麼桑娜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呢?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寧可( ),也要( )。

(4)那,是什麼力量促使她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況下,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呢?(善良的本性)

小結:說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況下,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她真是太善良了!

誰能通過朗讀把桑娜的善良讀出來呢?(讀好重點詞)

指名朗讀(2—3人)

讓我們一起讀這句話,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3、出示課件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

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她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

……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學生交流(2---3人)

(1) 同學們,「忐忑不安」是什麼意思? (心神不定)

(2) 是的,桑娜抱回孩子的一瞬間是心神不定的,此時,她想到了什麼呢?

(自由交流)

小結:桑娜想到了……

(3) 這段話省略號特別多,從這五個省略號你感受到了什麼?

(4) 師過渡:從這五個省略號中,我們感受到桑娜的思緒混亂與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內心矛盾。這就是忐忑不安。

那誰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讀出來呢?

指名朗讀(3—4人) 注意讀好省略號(如讀不好,師範讀,再指名讀)

(5) 那她為什麼會忐忑不安的想到這些呢?請聯絡上文說說。

師:是啊!桑娜的家境貧窮到如此地步,她還是把兩個孩子抱了回來,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桑娜善良)

同學們,你們從「嗯,揍我一頓也好!」感受到了什麼?

你能用「寧可……也」來說一說嗎?

(桑娜寧可挨揍,也要抱回那兩個孩子;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板書)

(6)請大家好好讀讀這段話,讀出桑娜的美好品質。

(7)請同學們讀讀下文,還有哪些語句也能表現桑娜的忐忑不安?

(「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桑娜沉思著,久久地坐在床前。等)

指導朗讀,誰也願意來讀一讀,讀出桑娜的忐忑不安

師過渡:桑娜出於善良的本能,抱回了兩個孩子,儘管沒有徵得丈夫的同意,儘管心裡忐忑不安,但她並不後悔自己所做的事,正心事重重地等待著丈夫回來。就在這時,漁夫拖著濕淋淋的漁網回來了。

4、請同學們讀讀12—26自然段,找出漁夫的表現

學生交流

出示課件:

漁夫皺起眉頭,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

「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1) 請大家讀讀這段話,你有什麼疑問?

(2) 學生交流

(3) 同學們,請注意漁夫的神情變化。「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他在為什麼而憂慮?

(4) 「得……怎麼行」這個「得」你能給它換個詞嗎?從這裡你感受到什麼?(下定決心)

(5) 大家再好好讀讀這段話,文中的哪個字用得特別好?

(6) 大家想象一下,什麼樣的日子是「熬」呢?

學生想象交流

(7)大家再想象:那再加兩個孩子漁夫一家將來的生活會是怎樣的熬呢?

教師小結:是啊!漁夫肩上的擔子會越來越重,日子也會越來越難,可以說是度日如年。可他還是決定抱回兩個孩子,從這裡你感受到了什麼?

(漁夫的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誰能有感情的讀一讀,讀出漁夫的善良和美好心靈。

指導感情朗讀

6、過渡:桑娜拉開了帳子,看到七個孩子安靜的睡著了,睡得是那樣的香(插圖)漁夫和桑娜默默地看著。

小結:是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兩顆善良的心在進行著碰撞。這亮麗的火花深深**撼了老師的心,同學們,你們被震撼了嗎?此時,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學生交流

三、總結全文,昇華中心

1、課文學到這裡,讓我們再回味一下列夫.托爾斯泰的這篇文章,課文通篇除了課題之外,找不到乙個「窮」字,然而在字裡行間卻處處反映了窮人的貧窮和困苦;全文也沒有乙個「美」字,而文章卻讚美了桑娜和漁夫心地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2、同學們,給處於不幸和痛苦中的人乙份關心,乙份安慰,能讓他人點燃生命之火、揚起生命之帆。同時也使自己得到快樂,覺得生命有價值。請擁有一顆善心,獻上乙份愛,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四、作業

任選一題進行小練筆:

1、 續編《窮人》的故事要求:a人物的堅強意志不能變;

b人物的善良本性不能變

c人物的悲苦命運不能變

五、板書設計:

窮人非…不可

桑娜善良

忐忑不安

得 …怎麼行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漁夫熬

《窮人》教學反思

張小卉在這節課中,我充分珍視學生閱讀中的獨特感受和見解。不同的人因為各自的「文化語境」和「閱讀期待」不同,會產生千差萬別的感受。為此,我主要通過抓重點詞句,讓學生去感悟人物的內心,例如:

抓住「忐忑不安」和「熬」進行想象,體會漁夫和桑娜有著一樣美好的心靈。這樣不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使他們從中受到愛的教育。

根據這課的教學目標,我決定引導學生加深對漁夫和桑娜優秀品質的理解上來回答這個問題。於是我啟發學生:「西蒙的兩個孩子後來怎麼樣,課文沒有寫,是讓我們自己去思考。

咱們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下面我讀一段話,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其中『我們總能熬過去的』一句,應該怎麼理解?」我朗讀之後,學生紛紛舉手。

有的說:「他們是善良的人,撫養這兩個孩子,生活會更苦一些,但『總能熬過去的』。」有的說:

「『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我們』,包括兩個孤兒。漁夫和桑娜會像疼愛自己的孩子那樣,疼愛這兩個孤兒。」有的人說:

「老師,我放心了。這兩個孩子會和桑娜一家熬過苦日子,將來長大了,也會成為善良的人。」

再則,讓學生充分地讀,使他們「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並且盡量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有話說,會說話。

從學生的發言中看出,他們加深了對漁夫和桑娜優秀品質的理解,受到愛的薰陶,相信窮人之間的愛定能戰勝生活的苦難。這節課也讓我意識到: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安排,不能墨守陳規。

對課文的思想意義,不能只讓學生說出是什麼就滿足了,要從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因勢利導。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更深入,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

窮人教案及教學反思

窮人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楊圩小學石利金 教材簡析 窮人 是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作者是 作家列夫 托爾斯泰。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 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 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 準確...

教案與教學反思 13 窮人

13.窮人 教學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理解課文 現的新詞。2.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3.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5.通過學習感悟窮人的美好心靈,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美好品質。教...

《窮人》教學反思

窮人 窮人 是 大作家列夫 托爾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寫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艱難貧窮的情況下,收養因病去世的鄰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舊俄時代人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的善良。本文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細膩,感人至深。根據新課程倡導的 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我主要通過讓學生感情朗讀 思維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內心,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