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德育總結篇

2021-11-01 05:27:25 字數 1755 閱讀 3890

1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與需要,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社會思想道德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品德內部矛盾運動,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動。

2德育的主旋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

3品德發展的一般規律:品德發展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產物,是主體在活動和交往的基礎上自我建構的結果;個體的品德發展是在其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中實現的,內部矛盾是促進品德發展的直接動力;個體品德發展是品德各要素協調統一的發展;品德的發展是有階段的連續發展的過程,是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

4道德認識是兒童品德自覺性的認識基礎;道德行為是衡量人們道德修養水平的重要標誌;道德信念是道德認知、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的合金;道德情感是推動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的重要推動力。

5德育過程的規律:

①教育過程是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動的道德活動過程【學生品德的發展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動地實現的;道德活動是促進德育要求轉化為學生品德的基礎;進行德育要善於組織、指導學生的活動】

②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德育要有全面性,促進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德育要具有多開端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德育要有針對性,對知情意行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③德語過程是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過程【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過程中的作用:一方面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乙個重要條件,另一方面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品德發展程度的乙個重要標誌;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特點與構成因素:自我教育能力產生發展與自我教育活動中,同時又是進行自我教育活動的條件,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期望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所構成;德育要促進自我教育能力煩人發展】

6德育原則:

理論與生活相結合原則【是德育要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點,聯絡學生生活,引導學生把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規範的學習同參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把提高學生的道德思想境界與養成道德行為習慣結合起來,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基本要求:理論學習要結合實際,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注重實踐,培養道德行為】;

疏導原則【如何遵循?講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長善救失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她們自身的積極因素去克服她們品德上的消極因素,實現品德發展內部矛盾的轉化。如何做到?一分為二的看待學

生,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引導學生自覺評價自己,進行自我教育】;

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與對他們個人的尊重和依賴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於轉化為學生的品德。要做到?尊重和信賴學生,嚴格要求學生。

馬卡連柯(集體教育—平行教育影響)】;

因材施教原則;

在集體中進行教育原則【引導學生關心熱愛集體,為建設良好的集體而努力;通過集體教育學生個人,通過學生個人轉變影響集體;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集體的教育力量結合起來】

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7我國德育的途徑:

①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育,這是重要途徑;②勞動和其他社會實踐;③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④學校共青團、少先隊活動;⑤心理諮詢;⑥班主任工作。

8德育的方法:①說服: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

要注意幾點要求:明確目的性;富有知識性、趣味性;注意時間。②榜樣法:

典範、示範、評優。③鍛鍊④修養(慎獨:自我修養的最高境界,要求乙個人在無人監督的獨處情況下也能自覺的堅貞不渝的按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⑤陶冶:

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和藝術陶冶。注意:創設良好的情境;與啟發引導相結合;引導學生參與情景的創設。

⑥獎懲: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注意:

公平公正,發揚民主,注重宣傳和教育。⑦制度。

版教育學總結

第一章導論 1.名詞解釋 教育學的含義 教育學是研究人類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闡釋教育意義,揭示教育規律,指導教育實踐,解決教育問題,促進師生發展的一門科學。2.教育學的研究物件是教育現象與教育問題。3.1 教育現象 是指人類教育中所發生的一切教育情景和教育事實,是我們正在從事的教育實踐。2 教育問題...

特崗教師教育學7 5 德育模式

第五節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實際上是在德育實施過程中德育理念 德育內容 德育手段 德育方法 德育途徑等的有機組合方式。當代影響較大的德育模式有認知模式 體諒模式 社會模仿模式和價值澄清模式。一 認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是當代德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 佔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是由瑞士學者皮亞傑提出,而...

教育學原理概念總結

1.教育目的 人們對受教育的期望,即人們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後身心各方面產生怎樣的積極變化或結果。廣義 教育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養規格 努力方向和社會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狹義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依據。教育目的受制於生產力,政治經濟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培養勞動者德智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