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進行師生雙邊活動

2021-09-23 16:21:21 字數 4699 閱讀 9097

課堂上進行師生雙邊活動,教師對學生提問,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課堂活動了。但是,有部分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常常會走入誤區,導致課堂提問這一環節不能很好地服務於課堂教學。本文就課堂提問的常見誤區及解決對策談談自己的淺見,以期引起大家重視,並對今後工作能有所幫助。

誤區一:提問時「打破沙鍋問到底」

正常情況下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往往先問乙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後讓學生起立回答。但是誤區在於有些教師,在學生有準備地回答了乙個問題後,不是對該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然後讓其坐下繼續思考新的問題,而是根據自己的思路,在學生未作思考的情況下對該生繼續發問,直至該生徹底回答不上來。

這樣做的結果,使學生最初勇於回答問題,最終卻以失敗的心情結束這一回合,從此變得畏畏縮縮,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其他同學一方面既沒能對老師所提的新問題積極做出思考,另一方面也在教師的無意打擊之下,再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了。這恐怕是教師所沒有估計到的。

解決辦法:教師要尊重學生,問學生乙個問題,學生思考後勇於回答了,就應及時鼓勵。如需問第二個問題,應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將「窮追猛打」提問一人的做法分解為「小任務、多人次」的提問,調動學生思考、回答的積極性,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到對問題的思考與回答中來。

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

一、課堂提問現狀反思

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方法之一。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學生對知識的**熱情,從而極大地提公升課堂教學質量。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提問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 提問「只顧數量,不求質量」。課堂中過多的一問一答,常常使學生缺少思維的空間和思考時間,表面上很熱鬧,但是實際上學生處於較低的認知和思維水平。

2. 答案被老師完全控制。有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即使給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是仍然會很不放心地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個人的評價,左右學生個人想法的表達。

3. 候答時間過短。學生回答問題需要醞釀和思考的時間,教師在極短的時間就叫停,學生的思維無法進入真正的思考狀態。

4. 不注重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會傾聽學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否則,問題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無效。

二、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

有效提問是相對「低效提問」和「無效提問」而提出來的。所謂「有效」,《現代漢語詞典》對其解釋是:「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

」「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由此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

有效提問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有效的問題;二是有效的提問策略。為了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充分體現課堂提問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我們在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備教材要「懂、透、化」

這一點是絕大多數老師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卻是我們每個老師需要反思的。筆者認為,對教材的研究,要達到「懂、透、化」的目標。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們才能分清哪些問題是基礎性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用「是什麼」「怎麼樣」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拓展性問題,我們就可以用「你是怎麼想的」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性問題,有必要讓學生討論、**。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統性、重點和難點,做到透徹掌握,融會貫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僅能夠站在教師的角度,而且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感受學生的學。只有做到這樣,教師才能游刃有餘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2.備學生要 「實」

我們常說,「我們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而且要備學生、備學法」。

所謂「實」,是指教師必須深入實際,了解自己所教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思維習慣,以及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問,恰當地把握問題的難易度,使得提問更加有效。

比如,筆者在執教三年級數學第五冊「可能性」一課時,針對可能性有大有小這一知識點,想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語,這些成語能夠巧妙地體現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試講,本以為很簡單的成語,很多學生竟然沒有聽說過,更別說聯絡數學內容了。下課後,我及時反思自己,找來一部分學生,和他們聊天,了解他們對成語的認識和掌握情況。

最後,我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了要提問的成語內容。再上課時,學生很順利地解釋了成語的內容,同時緊密聯絡到了課上所學的內容。課下,不少學生都對這一環節印象深刻,追著老師想要再說說。

3. 提問過程要突出學生主體

思維來自疑問。一般教師只看到讓學生解答疑難是對學生的一種訓練,其實,應答還是被動的。要求學生自己提出疑問,自己發掘問題,是一種更高要求的訓練。

教師在設疑時應設法讓學生在疑的基礎上再生疑,然後鼓勵、引導他們去質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會很自然地問一問學生:「還有什麼問題嗎?」學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

「沒問題。」如果總是「沒問題」,那這一現象就極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問題」了。對任何乙個數學問題的認識,都永遠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終保持在同乙個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學得輕鬆的,也有學得困難的。

也就是說,應該「有問題」。

「沒問題」的問題,反映了教師的一種教育觀念,似乎只有順順利利的一節課才是好課。其實不然,課上的這種「順利」,只會培養出唯書唯上的人,不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課上的這種「順利」也會使學生缺少一種精神,一種實事求是、刨根問底的精神。

那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1)改變觀念,樹立「問題」意識。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數學修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問題意識。

因此,培養學生敢於提問題、善於提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是數學教師肩負的責任之一,也是評價數學教學質量的標準之一。

(2)為學生創造機會,使學生去思、去想、去問。教師不僅要在每節課堂上創造質疑機會,還要使學生真正開動腦筋想問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自己不懂的問題。把這一時間真正利用起來,而不是走走過場而已。

為了使學生會提問題,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些訓練,可以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學生的身份去示範提問題。比如,二年級教材學習了「角的認識」,對於什麼叫角,角各部分名稱,「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些內容,學生已經知道了。「還有什麼問題嗎?

」學生答道「沒問題」。真的沒問題了嗎?「那我來問個問題」我提出了乙個問題:

「角的大小為什麼與邊的長短無關呢?」經過討論,大家明白了,角的邊是射線,射線是沒有長短的,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決定於兩條邊張開的程度。

教師從學生的角度示範提問題,久而久之,也就讓學生有了提問題的意識,在引導學生提問題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善待」學生的提問和回答。無論學生提什麼樣的問題,無論學生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只要是學生真實的想法,教師都應該首先對孩子敢於提問題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後對問題本身採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或請其他學生解答。對於頗有新意的問題或有獨到的見解,不僅表揚他勇於提出問題,還要表揚他善於提出問題,更要表揚他提出問題的價值所在,進而引導大家學會如何去深層次地思考問題。

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提問題中感受到更大的收穫,才會對提問題有安全感,才會越來越愛提問題,越來越會提問題。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們要慎用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對」等習慣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過於強化對與錯,天長日久,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於教師想要的東西上。

我們可以適當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納性的或者**性的評價。比如:「噢,這是一種有道理的思路,還有其他思路嗎?

」「這個想法不錯,我們還能補充點什麼?」「很好的主意,但是我們怎麼知道……」有針對性地鼓勵學生,滿足學生的需要,鼓勵學生繼續學習。

總之,在實踐中,教師要聯絡實際,優化提問內容,把握提問時機,講究提問技巧,不斷提高自己提問的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縱觀上述教學過程,其實該教師只丟擲兩個典型問題,卻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無窮的想法,真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很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深度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筆者粗淺的談幾點認識。

一、有效提問的基石——精心預設問題

課堂有效提問的基石在於事先預設乙個適宜的問題。課前精心的預設,能讓教師更好地駕馭課堂。而乙個適宜的問題往往能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輕鬆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那麼如何設計乙個適宜的問題呢?

1、創設情境,問在學生興趣點上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兒童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一些新穎、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可以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教師要把握教學目標,依據教材,構思既有知識情趣,又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如教學「圓的認識」,可以設問「你們見過的自行車輪是什麼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麼?

」「那麼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新奇問題的思考、討論,學生思維逐步接近圓的本質,思維狀態積極興奮。

2、分析學生,問在學生最近發展區

《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也就是說我們要充分了解、熟悉、預估學生的學習水平。

設計的問題要與學生的智力和知識水平相適應。如果問題過難,學生望而生畏,就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問題過易,學生不動腦筋就能輕易解答,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現代教學論研究認為:

提問最好問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戰性,將學生思維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達」的憤悱境界,在學生大腦中形成乙個個興奮中心,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相關舊知來積極**。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可將其分解,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創設階梯式問題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推進,導引學生思維一步步延伸、擴充套件。

如何在化學課堂上進行學生的情感教育

隨著人類進入21世紀,化學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離不開化學的進步,具有良好的化學修養,用化學來充實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豐富人生走向成功的前提。化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化學 情景交融的地步為我們生活增添了許多美麗和完美的生活,所以在化學的教育中有動之以情,用之以情,有...

語文課堂教學的師生雙邊活動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新課標的這項論述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著我們的教育理念要發生轉變,我們的課堂教學將改變過去的 滿堂灌 為主要模式,以應試教育為主要目的的教學...

課堂上師生對話體驗

作者 丁振安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發言 不提問,與教師慷慨激昂 神采飛揚的 指揮排程 形成極大的反差,課堂氣氛低沉,不能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對此,筆者認為目前課堂中學生發言的狀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教師只與少數學生交流,其他學生充當聽眾。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很多啟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