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統計課更有數學味

2021-09-05 20:55:32 字數 806 閱讀 6341

作者:斯翠梅

【教學背景】

「平均數」是統計初步知識,安排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為: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並會求簡單的平均數;2.感受平均數的特徵;3.使學生認識到求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激發學習興趣。

平均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求平均數的方法並不難,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應是本課的重點。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應著眼於讓學生感受更多平均數的特徵,讓學生享受更有深度的課堂。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班裡平時有些什麼活動?有沒有一起包過餃子?六年級這次班隊課的主題就是學習包餃子(ppt展示活動花絮)。

你們平時能吃幾隻餃子?猜猜六年級哥哥姐姐們最多的吃了幾隻?連不愛吃餃子的也吃了4、5只,平均每人大約吃了12只呢。

—、情境創設,**新知

【ppt出示統計圖】來看看六a班第一小組包餃子的情況。

■ (一)認識平均數

1.你能獲得什麼資訊?你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預設:(1)總共包了幾隻餃子?(2)平均每人包了幾隻?

估一估,平均每人包了幾隻?如果這條線表示平均數的位置,會是10這裡嗎?會是6只嗎?會是8只嗎?(ppt演示紅線移動)

為什麼是8?說說你是怎麼求出來的。

【設計意圖:創設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有參與的興趣;再通過教師和學生的談話式問答,對統計圖的資料做出分析和處理;估一估環節更是讓學生對平均數的取值範圍(比最大數小,比最小數大)有了乙個直觀感性的認識,為教授新知做鋪墊。】

2.揭示課題,理解平均數

(1)用移多補少求平均數:通過這樣的移動,用多的補充少的,使每乙個數都相等的辦法叫做「移多補少」。(ppt演示)

讓數學實踐活動更有「數學味」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的生活和現實問題為載體和背景,著眼於促進學生個體自主和諧發展。數學實踐活動有利於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應用數學,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然而,一些實踐活動形式熱鬧,實則低效 課堂的寶貴時間在忙亂 低效的實踐活動中悄悄地溜走,數學實踐活動應該致力於學生數學素養的形式和發...

如何讓數學課堂更有魅力

摘要 在當前課改形勢下數學教學的理想追求,就是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本文從五個方面闡述了教師要從根本上改變觀念,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平等 和諧 輕鬆 愉悅的氛圍,以高質量的問題情境匯入新課,啟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 親自實踐 在嘗試中獲得新知識,適當運...

磨課,讓數學味磨得更香濃

鰲江三中教育共同體 背景與經過 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數學課堂呈現出許多令人欣喜的變化,原來平淡的課堂變得熱鬧了,活躍了。但在熱鬧活躍的背後,我們發現數學的課堂似乎缺少了什麼。當我們用肢體的活躍代替了思維的活躍,用形式的熱鬧掩蓋了數學的本質 當數學課因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動化而變得華而不實的時候,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