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漢合校德育教育探索與實踐

2021-09-04 10:43:14 字數 2950 閱讀 8764

小學德育學科參賽**

姓名: 柴佔忠

族別:漢族

性別:男

工作單位:昌吉州奇台縣第六小學

聯絡**:130********

郵編:831800

奇台縣第六小學柴佔忠

民漢合校是近幾年來我區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意義的一項重要工作,它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必將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它也代表了我區當今現代教育的發展方向,它在給我區教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學校的德育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挑戰,我們應該勇於探索和實踐,推進民漢合校的健康發展。

奇台縣民漢合校形式主要有兩種,即維漢形式和哈漢形式。這項工作從2023年開始試行,2023年全面推廣,到2023年全縣中小學基本全部實現了民漢合校,僅僅共用了3年時間。時間雖然不長,但對教育教學的發展卻產生了積極重要影響,最明顯的感覺是學校上了規模,投入的資金多了,民漢之間交流的機會多了,民漢師生間的感情增強了,少數民族師生掌握漢語水平的能力得到了顯明提高。

針對民漢合校中面臨的新特點,為了改進和加強德育教育,根據對小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規律,我們從實際入手,著重在增進民族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取得了解和溝通上下功夫,使民漢師生間相互走進對方。以德育實踐為重點,把德育教育從課堂上和書本裡解放出來,有目的地開展德育教育的系列活動,從點點滴滴抓起,讓德育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始終,浸入師生心靈。我們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充分認識民漢合校的意義,切實改進和加強德育教育。要搞好民漢合校中的德育教育,首先是學校領導層和廣大教師要充分認識民漢合校的現實重要性和深遠意義,要實現思想上轉軌。為此,這幾年來奇台縣教育局每年都要專門舉辦學校領導和教師培訓班,定期召開民漢合校德育教育研討會、現場會,將點上的經驗進行推廣。

在對學校德育教育展開充分研討的基礎上,我們主要推廣了民漢班級和師生間開展結對活動、強化校本教材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民漢間相互學習對方語言文字、如何解決民漢差異問題實現學校規範化管理等經驗。同時,對過去與民漢合校德育教育不相適應的許多規章制度和做法進行了大膽改進。

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校,解決合校中名合實分「兩張皮」的問題。民漢合校不是將不同民族的師生一合了事,而是要從管理上、要求上、工作上達到一致,創造乙個和諧、溝通、融合的環境,要解決形式上合校了,而實際上仍然是民漢分離、彼此隔閡的問題。為此,奇台縣各學校普遍採取了民漢教師按年級混編教研組,有的學校還根據民漢教師結對的需要,將民漢教師的辦公桌安排在一起,以便於交流。

要求民漢教師間要共同備課、相互聽課、定期在一起開展教研活動,對問題進行共同**、共同提高。在學生中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要求、統一活動、統一著裝,民族學生上課除了母語採用本民族語言外,一律採用漢語上課,讓漢族教師到民族班上課。盡力打破民漢界限,創造可能更多的交流溝通機會。

三、以增進民漢間的相互了解為前提,建立校本教材體系,營造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在民漢合校中,奇台縣各學校根據當地實際,普遍編寫了以增進民漢相互了解為主要內容的校本教材。內容包括:

各民族在當地的發展簡史、民族風俗、民族文化、優良的民族傳統、各民族優秀人物故事、民族團結故事等。通過校本教材使同學們從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產生民族之間的認同感。同時,各學校還根據自己的實際,以民族團結為主題,將德育教育浸透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如學校自創的校園歌曲、文化櫥窗長廊、校園雕塑、樓道文化、各種文化活動等,也都無不打上民族團結的烙印。

在整個校園環境上,呈現出鮮明的民漢合校特色,形成良好的民族團結氛圍。

四、開展系列活動,搭建民漢溝通平台。根據小學德育教育特點和當地實際,在民漢合校中我們主要開展了這樣一些德育教育實踐活動:

1、開展民族歌舞進校園活動。利用課間操和課餘活動時間,由專門老師進行輔導,各民族師生都來學習不同民族的歌舞,特別是在同一時間,數千師生伴著同樣的旋律,跳著同樣的民族舞蹈,十分壯觀,營造出一種濃厚的民族文化氛圍,氣氛熱烈、活潑,很具感染力。

2、開展相互學習語言文字活動。各學校普遍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非本民族語言文字活動,有的學校利用課間操、課餘時間、吃飯時間,在校園廣播站**維吾爾語或哈薩克語,有的學校利用移動**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有的學校把少數民族日常用語印製成便於攜帶的小本子,一有空閒就可以隨時學習。在不同民族的語言文字學習中,人人都是學生,人人也都是老師,在相互學習中即掌握了非本民族的日常用語,又增進了解和感情。

3、開展共唱「紅歌」、唱校園自創歌曲活動。按照乙個時期德育教育的中心內容,各學校專門確定有弘揚革命光榮傳統的「紅歌」,要求民漢師生人人都會唱,並進行比賽。在唱「紅歌」過程中,即強化了漢語學習,也進行了革命傳統教育,同時還增進了民漢間的交流溝通。

有的小學還結合實際,以本校開展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為內容,自創校園歌曲,通過優美**的旋律,進行民族團結教育。

4、舉行故事會、演講比賽活動,講身邊民族團結先進典型人物事蹟。在宣揚先進事蹟時,既要講漢民族的,也要講少數民族的,既可以講過去的,也可以講現在的,講故事、談認識、談感受,民漢師生間相互交流、相互教育、共同提高。

5、民漢師生間開展結對活動。有的學校在民漢教師之間以年級組開展結對活動,相互聽課、共同備課、一起研討、共同提高;有的學校在民漢班級間開展結對活動,學習上相互促進,生活上相互關心、思想上相互幫助,有的還定期舉辦聯誼會、經驗介紹會、學習交流會、體育比賽、才藝展示等,使民漢班級間形成良好的和諧關係;有的學校開展民漢領導、漢族領導與民族班級、領導與貧困學生、漢族學生班級與少數民族貧困學生之間等的多層次結對幫扶關係。

6、走出校門,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教育實踐活動。根據小學德育教育實踐特點,在校外奇台縣民漢合校師生的教育實踐活動主要有這樣一些內容:民漢學生一起共同走訪不同民族的貧困戶;開展幫助弱勢群體、特別是少數民族弱勢群體活動;共同走訪民族團結先進個人,讓他們介紹先進事蹟;開展不同民族生活體驗活動;不同民族師生間開展大做好事、大辦實事活動等。

對這些實踐活動,學校和班級每學期都做到有計畫、有組織、有總結,使活動能夠紮實開展,並注重實踐效果。

7、配合民漢合校,建立德育教育基地。為推進德育教育實踐活動,奇台縣還在校外建立了多處德育教育基地,主要有:烈士陵園紅色教育基地、博物館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部隊榮譽室革命軍事教育基地、城南工業園經濟社會發展教育基地等。

通過各種基地的教育,讓師生親臨其境,充分了解各民族的共同奮鬥史、發展史,懂得各民族間淵遠流長的血濃於水的感情,從而激發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宿感。

小學德育教育中感恩意識培養的實踐與探索

作者 朱碧娟 科學導報 學術 2019年第09期摘要 德育在小學教育中佔據著首要地位,而德育中感恩意識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是我國部分小學生存在著一些思想品德問題,如以自我為中心 冷淡,缺少感恩意識等。因此,學校應當重視感恩教育的意義,相關領導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的方法和策略...

社會實踐與德育教育之我見

實施素質教育是近幾年教育改革的重點,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我校組織了學生在滕州市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 滕州市第一職業高中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實踐證明,對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憑藉課堂說教,效果相對較差,其養成效果遠遠不如在實踐活動中效果更好。以活動實踐基地為主要依託形式的...

德育教育與社交禮儀

摘要社會公德與禮儀作為一種行為規範,自古以來都是人們進行德育教育 提高素質的重要內容。道德是禮儀的靈魂,禮儀是道德素質的外在表現形式,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可以強化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關鍵詞德育教育 大學生 行為規範 社交禮儀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指出 開展必要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