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育過程中的批評藝術 讀書心得

2021-08-31 12:32:50 字數 1393 閱讀 6058

學生不遵守紀律,予以批評教育是老師的職責,但有的老師儘管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卻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為什麼呢?關鍵是沒有掌握學生的心理,沒有掌握批評學生的決竅,措詞過於激烈,引起了學生的對立情緒。可見要使有缺點錯誤的學生接受批評教育,只有通過循循善誘,方能溝通師生間的感情,那麼,怎樣才能使被批評者樂於接受批評而又對批評者沒有反感呢?

一、注重批評的場合,愛護學生的自尊心

學生偶有缺點,教師切忌簡單訓斥。不分場合地刺傷學生自尊心的做法是愚蠢的,人人都要面子,青少年學生也是如此。所以,有時明知學生不對,教師也不宜開門見山地批評,特別是不宜在大庭廣眾面前批評。

記得有一次我的課,一位學生遲到了近二十分鐘,下課後我找到這位學生和顏悅色地問:「是家裡出了什麼事情,還是身體不舒服,能告訴我嗎?」學生搖了搖頭表示都不是這些原因。

「這麼說是路上貪玩羅?」他點了點頭承認了自己在遊戲機室玩遊戲而耽誤了上課的時間,並表示下次再也不貪玩了。通過這樣設問誘導,既緩解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緊張氣氛,又問清了遲到的原因,使遲到的學生受到了一次教育。

二,注意語言藝術,觸動人心靈深處

栽樹栽根,教人教心,批評學生時要注意語言藝術,觸動人心靈深入。一次有一位同學上課打瞌睡,我走到他身邊輕輕敲了敲桌子,他抬頭看了看我又繼續打瞌睡。我當時真想大發一通脾氣,狠狠在克他一頓,但理智告訴我,那樣做是得不到好效果的,於是我輕輕的搖醒他,很溫和地說:

「做夢哩,又夢見你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在地里幹活吧」?一句話觸動了他的心靈深處,使他想起了含辛菇苦,被生活重負壓彎了腰的父母。促使學生聽後去思考、去回味、去自責。

這樣的批評比簡單生硬的訓斥要好得多。

三,不露聲色的批評,啟發自我教育

當學生有了過失,處於痛苦和不知所措的時候,是最需要別人幫助的,這時想教師應當把你親切的關懷和真誠的教誨送到學生的心中,特別是對於那些自尊心受到嚴重損傷,完全喪失上進心,採取破罐子破摔的處事方法的學生,尤其需要理解、尊重,以表揚代替批評。記得有位調皮的學生,老愛出狀況,已經被老師們經常批評而成「油條」了。一次我在黑板上寫好的板書,他偷偷在後面加上了幾個字,有同學悄悄告訴我說是他幹的,於是我把他找來,笑著對他說:

「你是不是以為老師寫漏字想幫老師添上」?他很不好意思,其實他只是好玩而已。隨後對我說:

「老師對不起」。由此可見,這樣不露聲色的批評,比不問清紅皂白,大聲訓斥的效果好多了。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

「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四,將心比心

教師與學生實行「心理位置互換」是做好批評教育工作的關鍵,教師應經常想,假使自己處在被批評學生那種境遇和心理狀態,將會如何想,如何做?這樣推已及人,將心比心,就能使自己的批評熱情而誠懇,更具針對性和可接受性。受批評的學生感到教師的溫暖,從而不存戒心和敵意,這就為接受批評者提供了最佳的心理狀態。

總之,我感到教師的批評應該給人鼓氣而不是洩氣,俗話說:「箭傷肉體,話傷靈魂」,批評應講究語言藝術,只有通情,方能達理。

教育工作中的批評藝術

作者 餘容 新課程 中學 2014年第03期 摘要 批評時要注意學生的感受,最好選擇個別談話,教師單獨地對學生進行批評和告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真正做到 潤物細無聲 會使學生感到教師愛護自己,對自己有誠意。關鍵詞 教育 批評 藝術 一則寓言故事這樣說 太陽和北風比賽,看誰能讓乙個過路人脫掉衣服。北...

談教育中語言的藝術

摘要 語言是人類交際中使用最普遍的工具,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的語言,就是同一場合,使用不同的語言,都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尤其教師的語言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 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思想 是一種功力更是一種品位。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應充分利用語言的藝術,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關鍵詞 語言 教師...

試談課堂提問過程中的引導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它往往被視為落實啟發性原則的最佳選擇。確實在課堂教學中,科學地 巧妙地進行提問,能夠促進師生之間資訊的多向交流,啟發學生的思維 調動學生的興趣,並及時調整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實學生的主體作用。正因如此,提問幾乎成為每一節課必不可少的乙個環節,許多老師也能傾於精心設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