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 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與新課程知識

2021-08-10 11:19:06 字數 1421 閱讀 1929

(2)逐步走向課程綜合化。一是學科領域的綜合化;二是從小學到高中設定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其內容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

(3)適當減少國家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所佔的比重,將10%—12%的課時量給予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形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並行的型別結構。

7、新課程的教學策略:

(1)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突出教學改革對課程建設的能動作用。

(2)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持續發展的過程。

(3)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行體系。

(4)實現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合理應用。

8、新課程從「文字課程」走向「體驗課程」。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質屬性是主體性,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與互惠性。

9、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習。改變過去的那種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

10、新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求既關注結果,更重視過程的評價,要以促進發展為核心,發揮評價的檢查、診斷、導向、反饋、激勵等功能。要求評價內容標準要體現多樣化、多維化。

11、新課程在管理政策上:

(1)構建「**課程」的管理框架(國家、地方、學校)。

(2)開闢「自下而上」的課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種以「自上而下」為主、以「自下而上」為輔助的課程管理方式。

(3)採取「抓大放小」的原則。

12、教師要成為課程的執行者、設計者、創造者。

13、新課程突出學習方式的變革,切實加強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14、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了每個孩子的發展,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

15、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16、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7、新課程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

18、新型的師生關係——平等、理解、雙向。建立的途徑——師生間的雙向交流。

19、改變原有單

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

20、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

2l、教學活動設計要求:

(1)教學目標的多重性,不僅是知識與技能,而且還有過程與方法,還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教學資源的構建性,要求根據教材提供的資源與建議,重新組織課程資源:

(3)教學過程的生成性,即要考慮到教學過程中有創新的成分,不可預見的成分;

(4)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提倡求疑、創新。

22、傳統的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主流的,其設計思想主要是以行為主義作為基礎的。

23、研究性是一種學習方式,是指教師或其他人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

24、研究性學習:問題為載體、**為核心、綜合為特徵。

2023年遼寧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備考十一

1.實施教育行政處罰的機關,除法律 法規另有規定外,必須是縣級以上人民 的教育行政部門。2.學校對校舍 體育設施 消防設施 各種儀器裝置安全狀況,應當每月檢查一次。3.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有作弊行為的,其考試成績作廢,3年內不得再次參加教師資格考試。4.強化也是一種操作,它的呈現或撤除能夠增加反應發生的...

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

1 學記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獻,比西方最早的古羅馬的昆體良 論演說家的教育 早300多年。教學相長 及時而教 不陵節而施,長善而救失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禁於未發。2 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統論述教育問題專著 1632年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 大教學論 提出 泛智 教育思想。3 杜威 民本主義與教...

2023年職稱考試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複習題

一 教育學 1.學記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獻,比西方最早的古羅馬的昆體良 論演說家的教育 早300多年。教學相長 及時而教 不陵節而施,長善而救失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於未發。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統論述教育問題專著 1632年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 大教學論 提出 泛智 教育思想。3.杜威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