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厭學心理研究及對策

2021-07-31 15:12:08 字數 4130 閱讀 7910

羅岩在新課標改革的今天,學生的厭學問題,已受到越來越多認識的關注。我們是二十一世紀起跑線上的教師,我們肩負著新課改的重任,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中出現的厭學心理要及時的分析與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源,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中心點燃他們學習興趣的火花,幫助這些學生走出困境,樹立學習的信心,使他們願意學習,樂於進步,學會學習。為他們將來的學習和深造鋪上堅實的奠基石。

通過對我鄉、校初中學生學習態度的問卷調查,來研究學習態度與厭學心理相關性。結果發現:(1)在認知成分上厭學學生的得分沒有明顯差異;(2)在情感成分上厭學學生與不厭學學生的得分有明顯差異;(3)在行為成分上厭學學生與不厭學學生的得分有很大差異;(4)積極的學習態度與消極的學習態度對厭學心理的產生有顯著相關。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與以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與之相應的,青少年健康程度和智力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青少年的學習能力也應該有較大的提高。

但現實是有為數很少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諸多因素,很難取得理想的成績。

厭學一般指厭學情緒,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導和控制,就會發展成為厭學症,患有厭學症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感到學習是件很苦的事,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講,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沒有詳細的學習計畫;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害怕考試;有個別學生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厭學症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一、 厭學產生的原因

厭學是由於學生行為獲得的內外反應不同而造成的,其內在原因是由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情緒體驗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也起消極的強化推動作用。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學習中無法滿足成功的願望,生活中又無人能理解關懷,無法適應生活、學習環境的改變,在挫折和失敗面前無法正視自己等等,都會使學生喪失自信心,消極的對待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一) 學生自身因素

學習動機不恰當,是導致學生厭學的一種因素。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學生的學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受學習動機的支配。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在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漸形成起來的,不同的社會和教育對學生有著不同的要求,所以反映在學生的頭腦中的學習動機是複雜而多樣的。

從學習的內外維度可以將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是指人們對學習本身的學習動機引起的動機,動機的滿足在活動之內,而不是在活動之外,不需要外界的誘因、懲罰來時行動只想目標,因為行動本身就是一種動力。老師們都知道,有些學生不需要老師去操心督促、鼓勵就能認真聽講、刻苦學習,取得令家長、老師、學生本人都滿意的好成績。這主要就是內部動機的作用。

這些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一種要求了解和理解知識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識的一種內在需要。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相當一部分是受外部動機的影響。外部動機是指人們由外部誘導所引起的動機。

動機的滿足不在活動之內,而在活動之外。持這種動機的學生不是因為對學習本身感興趣,而是為了達到其他一些目的。

(二)家庭原因

1、不少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學生由爺爺奶奶監護,由於爺爺奶奶過於溺愛孫兒孫女,這樣對學生的思想、學習等教育顯得明顯欠缺。

2、一些家長教育子女不得法,「嚴」、「寬」失當。平時對子女百依百順,一旦有了缺點毛病,輕則破口大罵,重則加以痛打,學生領教慣了,於是變得固執、自卑,這對學習極為不利。

3、不少家長因本身工作、勞動原因,平日很少主動到學校了解自己子女的思想、學習、紀律等情況,一旦子女出了問題,不得不與班主任聯絡,這樣對學生的教育效果極為不好。

4、家長對學生的期望過高,使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給學生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如果學生達不到家長的要求,要麼打罵,要麼訓斥,教育方法單調,抓不住要領,長期形成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

這種教育氛圍長期對孩子是一種壓制,最終產生對學習的厭倦。

(三)學校原因

1、教學方法陳舊、呆板。以書本為中心,以課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應試教育,使學生長期處於一種被禁錮、被壓抑的狀態,久而久之產生了逆反心理。

2、學生管理上,缺乏「以人為本」的理念,「嚴」的多,「寬」的少。課餘活動單調死板,缺乏活力,學校對學生沒有吸引力。

3、有的教師對學生態度冷漠、生硬、粗暴,師生之間沒有感情,教師與學生毫無向心力,導致學生產生對他所教的課程的離心力;一些學生的厭學與教師的教育教學失誤有直接的關係,教師的師德無疑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師德導致了學生的厭學。

4、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仍沒有認真落實到教育實踐中,部分教師靠增加作業量來換取成績,把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不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讓學生感到厭惡學習。

5、學習時間過長,學習任務過重,也是學生厭惡學習的乙個重要原因。

二對策研究

(一)喚醒學生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意識——治理厭學的內動力

厭學的學生一般學習成績差,在學習上屢遭失敗,常常受家長的責備,教師的批評,同學的冷遇,因此他們在學習上就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學習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根本談不上興趣和愛好。因此,教師要認真細緻的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課堂提問時,向他們提出比較簡單淺顯的問題,答對了應及時鼓勵,這樣他們就會產生自信心:我也能回答教師的提問,我也能學好功課。

即使答錯了,教師也不能批評或訓斥;盡可能讓他們發現自己在學習上的優勢和長處,以獲得同學們對他們學習上的某一優勢的讚賞。這樣在愛撫和讚賞中樹立自信心,從而產生克服學習困難的信心、勇氣和內驅力,從而喚醒學生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意識。教育工作者的全部意義就在於喚醒每一顆學生的心,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

(二)樹立新型教學觀,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治理厭學的啟動力

正確的教育觀念是教學改革的先導,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革傳統的師生關係,建立一種新型的教學觀:教——教會學生學習,學——學會如何學習。教師要從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管理者和推動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葉聖陶先生曾說,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好,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學,不培養自學能力,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

因此,課堂教學必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消極被動的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根本上解決厭學的問題。

(三)讓學生感到關愛,親其師信其道——治理厭學的助動力

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係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師生關係融洽,學生覺得老師喜歡他,欣賞他,學起來就會覺得特別有勁。師生關係緊張,學生就會覺得老師看不起他,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破罐子破摔,乾脆不學了。

因此,老師應該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談心,摸清情況,進行分析歸類,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作為老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經常鼓勵他們進步,幫助他們端正態度。老師對學生懷有赤誠之心,就會產生對老師又親近感,就會樂於接受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

法國教育家盧梭教授說過:「用愛心去彌補才能,是勝過用才能去彌補愛心的。」老師要用愛心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從厭學情緒中走出來。

(四)努力培養和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治理厭學的促動力

1、學習動機的培養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堅持不懈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學習目的教育,抵制社會上的不正之風,是培養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基礎。老師應該有意識的通過學習目的的教育,使學生樹立以掌握知識為目的的動機,以啟發學生的求知需要,培養學生爭取成功、克服避免失敗的意向。

2、給學生提供明確而具體的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方法。如果學生有過失敗的經歷,應該讓他們從力所能及的題目入手,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感覺。

3、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它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們可以成立課外興趣小組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學校、社會、家庭相互配合——治理厭學的凝聚力

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形成一種目標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齊下的機制是十分不要的。家長要時時處處給孩子們做出表率,要盡量營造一種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使孩子們能夠保持身心健康,專心致志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時切忌急躁、粗暴。

老師和學生不能因為學生不想學就隨意遷就,使他們半途而廢。通過教育引導,使學生始終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就會有意識的努力去實現目標。

就社會而言,通過教育體制的改革,就業體制的改革給學生製造實現人生理想的便利條件,使學生少一點公升學壓力,多一點進取精神。

總之。厭學的原因是複雜的,厭學的後果是可怕的,可是厭學的學生並不是無可救藥的。上述只談到了最常見、最普遍的原因及相應的對策。

老師作為育人者,在實際工作中應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對厭學的學生,老師與家長要密切配合,分析原因,對症下藥,有效的解決學生的厭學問題。

改變初中學生厭學心理的對策

作者 梁華 中學教學參考 理科版 2013年第04期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症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地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數學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中學生厭學行為的心理對策

作者 孫新梅 語文週報 高中教研版 2012年第30期 目前,中學生厭學行為已成為一種普通性的問題,且年齡有低齡化的危險傾向。作為中學生正處於生理 心理迅速成長發展的重要年齡階段,研究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對預防和控制厭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是很有意義的。一 中學生厭學行為...

《中學生厭學心理及對策》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 如今中學生厭學心理較為普遍,正確認識和解決中學生厭學心理是實施素質教育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的問題。如何認識和評價這一心理問題,如何使中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尋求心理健康,已成為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年3月 9月我談話,問卷調查等有效渠道,對眾多在校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