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觀教育觀反思

2021-07-23 02:33:30 字數 4392 閱讀 5357

我看到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將其全部心血都傾注到幼兒教育之中,他用自己一生辛勤耕耘的碩果向我們揭示了正確的兒童教育觀的內涵。我的反思有以下幾點:

一、確立科學的兒童觀是兒童教育的前提條件

兒童的心理是相當複雜的,準確地了解兒童的需要和特點,從而正確地認識兒童,這是兒童教育的基本前提條件。陳鶴琴深入到兒童世界之中,通過認真的觀察研究,獲得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從而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有了科學的認識。他指出,兒童不是小大人,不是身體較小的**。

兒童就是兒童,他們有著不同於**的特點和需要,有著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因此,只有深入地了解兒童,深刻地理解兒童,才能有效地教育兒童。在陳鶴琴看來,兒童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首先,他們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世界對於兒童來說是全新的、陌生的,面對這一嶄新的世界兒童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他們不厭其煩地詢問:這是什麼?

那是什麼?這是為什麼?那是為什麼?

遇到不懂的事情總想弄明白。好奇心引發出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因此,柏拉圖說過:

「好奇心是知識之母;了解了兒童的好奇心,就掌握兒童教育的門徑。

第二,兒童生來都好動。

由於好奇而產生難以抑制的衝動,於是,便一會兒摸摸這個,一會兒弄弄那個,—刻也不停,什麼都想看,什麼都要聽,什麼都希望嘗試一下,其行為完全由感覺與衝動所支配。兒童由好動而好玩,由好玩而喜歡遊戲,他們以遊戲為生命,終日樂此不疲、兒童好動、好玩、好遊戲的天性,使其喜歡與外界事物接觸,而這種接觸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知識,發展了他們的能力,使他們逐漸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第三,兒童喜歡模仿。

對**的—有—行和同伴的一舉一動,他們都會主動摸仿。模仿是人的一種本能,是兒童學習、成長的重要方式,個體最初學會的種種本領,大都是通過模仿形成的。正因為兒童喜好模仿,所以他們容易接受教育,可塑性很大。

第四,兒童是好群的。

他們不願意獨處。從4個月開始,如果讓他獨自一人睡,無人陪伴,他就會哭。這哭的用意無非是發洩自己的不滿,要求別人宋陪伴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好群的慾望也逐漸增加,3歲以後的孩子,尤其喜好與同伴玩耍,此時若無同伴,必將感到孤苦不堪。兒童的好群性是他們完成社會化的根本保證。

第五,兒童喜歡野外生活。

孩子整天待在家裡,就會悶悶不樂,進而「惹事生非」,一旦走出家門,則興奮不已。尤其當他們到了野外,來到大自然當中,則充分展現出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特性,自然界的一切對孩子們來說都是那麼神奇和美妙,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當他們融入自然之中時,他們的心靈就得到了充分的淨化。

總之,兒童期的心理特點具有其自身的價值。我們要尊重兒童的人格,尊重兒童的權利,保護兒童的天性。這是每個**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必須牢記的。

二、開展遊戲活動是兒童教育的主要方式

陳鶴琴認為,遊戲是極具價值的一種教育方式。首先,有利於兒童的身心發展。在遊戲活動中,孩子們因興趣濃厚而全身心地投入,一方面可以鍛鍊筋骨,促進消化、呼吸、迴圈等內部機能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可以使精神得到休息和放鬆,以恢復大腦的疲勞。

所以,要培養兒童活潑的精神和健康的體魄,就必須利用兒童喜愛遊戲的心理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其次,遊戲中包含著許多做人的道理,能使兒童養成高尚的品德。要玩遊戲就必須遵守遊戲規則,而對規則的遵循,實際上就是對理性的服從,這需要克己、誠實、公平、自治、尊重他人、團結合作等優良品質的維繫,故「遊戲是一種發展公民道德之利器」。

再則,遊戲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在遊戲過程中,兒童觀察要仔細,想像要豐富,思考要敏銳,判斷要準確,動作要迅速,這對於兒童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運動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陳鶴琴先生認為「遊戲是兒童的生命」,「它可以給小孩子快樂、經驗、學識、思想和健康」,它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應該成為兒童教育的主要方式。

三、大自然、大社會是兒童教育的重要課堂

陳鶴琴指出,兒童教育應當「把大自然、大社會做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學習。兒童是最喜歡野外生活的,他們一旦走進自然與社會這個課堂,便完全恢復了自己的天性——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活潑愉快,充滿生氣。在這廣闊的課堂裡,有著內容極其豐富的、生動形象的、富有生命力的活教材,這對於兒童認識自然、了解社會,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千奇百怪的自然界是兒童的知識寶庫,變化多端的社會現象是兒童的生活寶庫。作為兒童的導師,應當虛心地向這部偉大的活書學習,討教,並將兒童領人這一充滿生機的課堂,學習那些在教室裡和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和本領,而這些活的知識和本領,正是人生所必需的。

四、發展個性,培養創造能力,是兒童教育的中心任務

陳鶴琴認為,兒童的個性是各不相同的,教育者應當根據兒童的個性特點,設定「富於彈性的課程」。即一方面多設一些課程,以適應兒童的不同興趣和能力;另一方面同一課程的內容也可深淺不一,兒童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可以選擇。在教學方法上,應注重採用個別輔導的方式,因材施教,引導孩子按照自己的個性去活動,如同歐美的藝術教育那樣,「愛護兒童的個性」、「尊重兒童的自由」、「注重兒童的創作」,由此而引發兒童的興趣,從而增強教育的效果。

個性的發展有利於創造潛能的發揮而國民創造力水平的高低則是國家和民族興衰的重要標誌。中國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結晶,是中國人創造力強的明證;而近代中國文化落後的根源則在封建**統治嚴重束縛了人們的創造力。因此,陳鶴琴提出:

「現在我們要提倡培養創造能力,並已從兒童時期開始。兒童本來就有一種創造欲,我們只要善於誘導啟發,可以事半而功倍。」

五、注重直接經驗,充分發揮兒童的主體性是兒童教育的基本原則

兒童的知識和能力是由經驗而來的,他所接觸的環境越廣泛獲得的經驗越豐富,那麼他所得到的知識也就越多,他的能力也就越強。兒童的經驗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其中間接經驗雖然重要,但直接經驗更不可缺少。因為對於間接經驗的掌握,只有通過親自觀察或親身實踐,才能加深對它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要了解蠶的發展變化,最好是親自養蠶,以便觀察其生長過程。陳鶴琴說:「親身閱歷的經驗,印象最深刻。

」,陳鶴琴之所以特別重視直接經驗,是因為這樣才能形成「尊重事實、求真求是的態度」,從而「便能夠接近科學的真理」。所以,教育者要創造條件讓兒童運用自己的感官和雙手,去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陳鶴琴主張兒童教育的基本原則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他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兒童由於好動,因而迫切希望能夠自己動手做一些事情,教育者應當盡量滿足他們的願望,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於身心發展的事情,如自己吃飯、穿衣,和小夥伴一同玩遊戲等等。

兒童做事的過程就是和客觀事物接觸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事情越做興趣越濃,能力也就越強。

六、做現代中國人是兒童教育的根本宗旨

陳鶴琴指出:兒童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困人,做現代中國人」,在他看來,首先要教兒童學會做人,做乙個中國人,這個中國人不是古代的,也不是近代的,而是現代的中國人。作為現代中國人,他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要有健康的身體。身體是乙個人生活幸福與事業有成的重要保證。沒有好的身體,再有理想和抱負,也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今天的兒童是未來國家的主人,他們將投身於建設祖國的艱鉅事業,任重而道遠,只有加強鍛鍊保持健康的體魄,才能擔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

第二,要有創新的精神。兒童生來就喜歡創新,並且能夠創新,可是,要創新就必然會打破傳統,與陳舊的觀念發生矛盾。因為新的東西總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它會遭到傳統觀念的激烈反抗。

教育者必須十分珍視兒童創新意識的萌芽,努力保護他們的創新積極性,逐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只有這樣,民族的振興才大有希望。

第三,要有服務的意識。動物是自私自利的,它們只顧自己,一味追求的是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人與動物不同,人不能只做利己的事情,還應當做利他的事情,為大眾服務,為國家服務,這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如果我們的教育只讓兒童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不知將所學本領為他人服務,為國家作貢獻,那麼這種教育是毫無意義的,教育者要引導兒童確立為大眾服務的意識,指導他們切實地去幫助別人,去報效國家,這才符合乙個現代中國人的要求,

第四,要有合作的態度。在現代社會中,各項事業都需要團體合作,才能順利進行,並取得成效。中國有一句俗話,叫作「乙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這說明中國人在互相協商、團結合作方面尚存在較為嚴重的缺陷,這是近代中國社會落後的乙個重要原因。要使中國強盛起來,必須從幼兒期開始培養孩子互相尊重、互諒互讓、團結協作的精神,使其成為新中國的主人翁。

第五,要有世界的眼光。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她不能脫離整個世界而孤立存在。過去因閉關鎖國的緣故,中國人如同井底之蛙,對別國的情況知之甚少。

由於缺乏不同文化的交流,無法學習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致使我國的科技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日漸拉大,以致處於落後挨打的境地。現代社會的發展,使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相互影響越來越大,任何乙個國家只有在與其他國家的協調與合作中才能獲得發展。因此,生活在現代中國的兒童,應當從小了解中國的國情,了解世界的潮流,成為胸襟豁達,視野開闊,知識淵博,思想開放的現代中國人。

綜上所述,陳鶴琴的兒童教育觀,就是以正確認識兒童,準確把握其特點為前提,以遊戲活動為主要方式,在大自然、大社會的課堂裡,充分發揮兒童的自主性,通過「做中學」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促進兒童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實現「傲現代中國人」的根本宗旨。這一教育觀是符合兒童教育發展規律的正確的教育觀念,它對於當前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我的教育觀

服務至上 傳承創新 如何做乙個人民滿意的教師 府谷縣高石崖學校王翠明 摘要 文起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在 師說 1 中寫道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乙個從教的依據和方向。那麼,新時期,我們傳的什麼道,受的什麼業,解的什麼惑?我個人認為 這個道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道的目的是把...

我的教育觀

白桑中學呂菊蒲 馬克思說 教者首先要受教育。韓愈說 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此而已。這兩位先哲的話道出乙個真理,教學是乙個矛盾的統一體,教與學是乙個矛盾的統一體,是一對對立的統一體。事實正是如此,你要做乙個名副其實的好老師,除了問道在先,即要樹立乙個自己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知識教育觀的反思與建構

作者 徐蕾 教學與管理 理論版 2014年第04期 如何選擇和傳遞知識是教育中的乙個核心問題,一定意義上決定教育的實踐形態以及培養目標的實現。知識觀在教育經歷了變遷,澄清知識教育的功用與價值,在理論層面 政策策略方面和實踐層面進行反思與建構是必要的。知識知識教育觀建構 知識是教育中的乙個核心問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