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與對策

2021-07-22 03:51:27 字數 5103 閱讀 4898

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是當今世界各國十分重視的乙個社會問題。有學者將青少年犯罪與環境汙染、吸毒販毒並列為世界三大公害。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佔到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

青少年犯罪有多方面的原因,家庭的負面影響、學校的教育不當及社會的不良風氣等是外因,而青少年的心理因素是內因。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的因素只有通過對青少年的內心施加影響,促使其自身的心理因素發生變化,才有可能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加強對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的研究,**相應的對策,以消除青少年犯罪的源頭,尤其重要。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

綜觀近年來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其犯罪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哥兒們義氣」的消極盲從。哥們兒義氣的朋友觀是構成犯罪團夥的基礎,是**違法犯罪青少年的一根精神鎖鏈。這種腐朽的觀念,是違法犯罪青少年精神空虛、無所寄託的表現,而哥們兒義氣成了他們之間的精神之柱。

有這樣乙個案例: 2023年11月8日16時許,被告人王某某與於某某、孫某某、鄭某酒後相約到平度市三合山拜把兄弟,四人駕車沿309國道自東往西行駛至明村鎮駐地西4公里處,恰遇周某駕駛載任某的貨車經過此處,為顯示兄弟感情,四人以周某所駕貨車險些撞上自己的車為由,將周某駕駛的貨車攔下,無事生非,對任某進行毆打,並向任金堂強行索要人民幣200餘元。本案中四個被告人實施犯罪的動機就是為了顯示哥們義氣,彌補自己空虛的內心世界。

2、狹隘、逆反心理的極端反應。由於別人的某些方面(如才華、成就、品質、相貌等)超過自己,一些青少年經常感到心理不平衡,想方設法找機會詆毀別人。有些人心胸狹隘,稍遇不幸就想不開,對於一些小矛盾斤斤計較,這種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引起內部的心理衝突。

被告人宮某某與於某某系同乙個學校,因於某某學習成績好,人緣好,宮某某遂產生妒忌,2023年9月22日12時許,宮某某與孫某某、王某在平度市開發區邢家疃村資訊服務站上網時遇到在此上網的於某某,三人以有事為由將於某某帶至邢家疃村資訊服務站門口西側對其毆打,致於某某右脛腓骨骨折,經法醫鑑定構成輕傷。三人最終被提起公訴。

3、自卑、孤獨心理的片面發展。多數青少年個性好強,喜歡表現自己。但是,有些青少年學生由於學習成績差,無法在學校好好表現自己,感到自卑、孤獨,於是他們便開始尋找自己的精神寄託。

網路遊戲、網路交友和聊天便趁虛而入,占領了他們的內心世界。在網上,他們可以盡情地展現自我。這種生活方式很容易使他們受到不良事物的引誘而犯錯誤,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一旦他們缺錢上網,就可能引發財產犯罪。有的青少年與人發生矛盾,便盲目摸仿網路遊戲中的打鬥手段殘害他人身體,導致青少年尋釁滋事、故意傷害甚至殺人案的發生。前段時間**電視台《今日說法》有一起案例,浙江省杭州市的小濤,因長期上網入不敷出,加上玩遊戲受血腥場面的刺激,頓生殺害父母繼承遺產的荒謬想法,於是小濤晚上趁父母熟睡之際,持菜刀將父親砍傷致死,母親重傷,該被告人最終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4、消費早熟心理的惡性膨脹。人有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正常需求。但是,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處於形成發展時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一些青少年熱衷於講排場、講穿戴、講吃喝,好逸惡勞。在部分青少年身上出現了利己欲、消費早熟心理的惡性膨脹,他們的各種需求往往超出正常需求的範疇,與社會需求處於對立狀態,在這種對立衝突中,他們就鋌而走險選擇了犯罪。我參與辦理的案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佔大多數,其中受消費早熟心理影響的敲詐勒索案、盜竊案和搶劫案比例很高。

崔某與官某系初中同學,二人初中畢業後嫌工作累,工資少,邊萌生盜竊的想法,二人從網上購買盜竊工具後在平度市區瘋狂的作案,到案發,盜竊電動車40餘輛,涉案價值人民幣6萬餘元,最終二人被法院判處6年有期徒刑。

5、好奇心理、性心理的扭曲與道德、守法觀念的不健全。青少年的生活離不開五彩繽紛和充滿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社會現實及醜惡現象不時的腐蝕著青少年純潔的心靈。

青少年有強烈的好奇心理,他們在生理上得到迅速發展,身體發育快、易興奮、較衝動,而心理水平的提高卻相對緩慢一些,這就使得他們缺乏從心理上調節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常常表現為過剩的精力有時使用不當,甚至在不良因素的影響下,易進行暴力性和衝動型的違法犯罪活動。有些青少年性機能發育成熟,但是缺乏性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在社會「黃毒」的影響下,就可能去追求異性刺激,從而走上性犯罪的道路。有一起**案,案犯是某農村中學初三學生,在校學習成績還不錯,就是因為看了一些黃色書刊起了邪念,竟把小學一女生騙至家中對其實施**。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社會平安

要預防青少年犯罪,消除青少年犯罪的思想根源,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矯正心理偏差、醫治心理疾病,使青少年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我國學者陳麟認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以下幾項:①能正確認識現實並對之做出有效的適應,思想高尚,有理想、講道德、守紀律;②熱愛學習和工作,能在學習和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才能,並取得一定的成效;③樂於同人交往,人際關係十分融洽;④情緒樂觀穩定,善於避免憂愁、焦慮等消極情緒;⑤有自知之明,能嚴格要求自己、自尊自製;⑥具有正常的行為方式,包括行為方式應與年齡特點相一致,行為方式應與其社會角色相一致,反應強度應與刺激強度相一致等。

這些標準基本上反映了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理想化要求,為我們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預防青少年犯罪提供了一套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體系和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評價標準,為了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社會平安,我們應該採取如下對策:

1、塑造青少年良好的性格

許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在性格上往往存在著許多缺陷。我們必須引導青少年學會如何自我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的自我完善,一方面是要肯定並發揚青少年自身性格中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是要讓他們充分認識並主動而及時地克服自己性格的缺點和弱點。

我們必須根據青少年的實際情況,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塑造青少年良好的性格。

(1)多讀好書,增強自我完善性格的方向性。就書的內容而言,有好壞之分。我們要求青少年學生多讀好書,不能看低階趣味的、封建的、反動的書刊。

書中有許多人物可以作為做人的鏡子,給青少年提供學習的榜樣和範例,使他們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多讀好書有利於青少年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在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的基礎上,完善自己良好的性格。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得好:

「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2)內省慎獨,加強自我完善性格的自覺性。大凡有成就的名人,都把內省和慎獨作為自我修養的方法。所謂內省就是經常自我反思,對自己進行剖析、檢查,不斷改進缺點和不足的自我完善過程。

這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乙個重要特徵。慎獨就是做到乙個人獨處時,在沒有別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紀守法,不會因為沒有他人看見或認為事小而為所欲為。通過內省,使青少年學生發現不足、及時改進缺點;通過慎獨幫助青少年培養自律能力、養成自覺穩定的行為習慣。

這些對於青少年良好性格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自我調控消極情感

社會是複雜的,在任何人身上都會經常發生不順心的事情。這時如果青少年不能正確面對現實,長時間處於煩惱之中,必然會有損身心健康。面對消極情感,青少年學生如果處理不當,就有可能做出觸犯法律的事情。

那麼,遇到心情不快時,應該如何面對呢?我們應引導青少年學生:(1)轉移思路。

苦悶和悲哀的事情臨頭時,可暫時迴避一下,轉移一下思路,例如,換乙個房間、換乙個聊天物件、有意去幹一樁活、去串門、會乙個朋友或有意上街看熱鬧等。這樣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2)向人傾訴。

有了苦悶應學會向人傾訴。首先可以向朋友傾訴,把心中的苦處能合盤倒給知心人,心胸立刻自然會像開啟了一扇門。即使面對不很知心的人,把心中的委屈傾訴給他,也常能得到心境立即陰轉晴之效。

(3)培養愛好。人無愛好,生活單調,集郵、打球、釣魚、唱歌、跳舞等都能使業餘生活豐富多彩。每遇到心情不快時,完全可全身心一頭扎到自己的愛好之中。

青少年在遭受挫折後通常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心理反應,如悲傷、失望、自卑等。這時,有些自控能力較差、易衝動的青少年就有可能採取極端的方法來釋放消極情緒,但同時就可能會使自己付出更大的代價,嚴重者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我們要教給他們合理的宣洩方式,如採取昇華的方法,就是把挫折由壞事轉變為好事,轉化為奮發圖強的動力,認識到挫折可以磨練人的意志,培養自己堅強的性格和克服困難的頑強毅力,最終使自己走向成功,從而恢復自己的心理平衡。

3、善交益友,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通過相互認知、相互理解而建立起來的心理聯絡。通過人際交往,乙個人才能融入社會並得到社會的認同。乙個人如果失去了正常的人際交往,將對人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

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使青少年保持愉快的心境,滿足他們基本的心理需求。當青少年遇到挫折或有了苦惱時,不妨找自己信得過的朋友或者師長,以便把內心的煩惱向他們傾訴。作為青少年學生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為他們提供一種寬鬆、溫馨的心理氛圍,和青少年建立朋友式的人際關係,讓他們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提高他們的自我調節水平,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4、積極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及時醫治心理疾病

「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是現代教育對教師角色的新要求。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是青少年學生心靈的塑造者,是他們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絕大多數違法犯罪的青少年存在著嚴重的心理疾病。

教師應當做乙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為青少年學生提供及時而有效的心理諮詢服務,幫助他們克服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障礙,促進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積極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就是為了幫助青少年學生深入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因不適應內外環境而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及時調控自己,恢復內心的平衡,提高自己應對各種人生難題的適應能力。在省級示範初中學校——上杭三中,我們專門設立了青少年學生心理諮詢室,由初一的兩名思想品德課教師擔任心理輔導員。心理輔導員進行耐心細緻的工作,一方面幫助存在心理問題的青少年學生尋找原因、正確認識自我、及時醫治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向班主任、科任教師及家長提供相關的資訊,指導他們改善師生關係和親子關係。

5、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舉辦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

作為中學教師隊伍中的人民陪審員,筆者經常把本地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狀反映給學校,與學校政工幹部、班主任和科任教師一道共同商討對策,以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犯罪。我們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法制講座、心理知識和法律知識競賽以及模擬法庭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這些活動有利於幫助青少年及時解除心理困惑,增強法制觀念,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水平和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預防青少年犯罪,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共同關注的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我們必須動員全社會加強對法律知識、心理健康知識和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工作。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源頭」,只有從「心」做起,防微杜漸,結合青少年的實際心理狀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才能有效地防止青少年犯罪現象的發生,促進社會的平安與和諧。

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預防對策

中圖分類號 d912.7 文獻標識 a 文章編號 1009 4202 2010 06 141 02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青少年群體對社會進步發揮著巨大的潛能作用,然而,青少年犯罪現象頻頻發生,犯罪率偏高,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與影響。預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有利於我國未來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創造適應...

青少年犯罪預防與對策

作者 劉昕澤 西部論叢 2019年第02期 摘要 乙份來自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資料表明,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達到佔全國犯罪比重的70 十四歲以下犯罪人員明顯增加,青少年犯罪逐漸趨於低齡化狀態。為了貫徹落實十九大的依法治國精神,從青少年抓起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質,法律素質是現代公民參與社會 幸福生活的核...

青少年犯罪概述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據人的生理年齡所作的犯罪類別劃分。在我國有關的法律檔案中,對 青少年 的概念未予明確的界定。就其詞義而言,青少年 即指青年與少年的合稱,青年 是指人從十五六歲到三十歲左右的年齡段,少年 指人從十歲左右到十五六歲的年齡段。理論界對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青少年犯罪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