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家訪的反思

2021-07-14 22:25:41 字數 1174 閱讀 4357

家訪不等於告狀

教育,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只有老師、家長、學生的密切配合,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家校聯絡的手段——家訪,在教育過程中將扮演乙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哪嗎,老師在家訪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我認為因該注意不要把家訪當作向家長告狀,告學生的黒狀。

我班有一名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近段時間學習成績有所下降,我準備去他家家訪。頭一天,我對學生說:「老師明天要去你家家訪,你給你的爸爸媽媽說一聲,在家等老師。

」學生滿口答應了。第二天,我興沖沖地去到學生家,只看到鐵將軍把門,家長乙個人也沒有。我以為家長去幹農活還沒有回來,就到別處轉了轉。

天黑了,當我再一次來到學生家,只有孩子的母親乙個人在家中,孩子的父親和孩子都不在,我疑惑不解地問:「孩子的父親呢?」孩子的母親說:

「出去吃酒去了,沒在家。」我又問:「孩子呢?

」孩子的母親說:「不知道跑到**去玩了?」看孩子母親的表情,對於我這次的到訪帶著牴觸情緒。

孩子也不在,我就把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向她說了,不痛不癢的,感覺沒有什麼效果,沒有解決實際問題。我本意是希望和孩子的父親、孩子一起推心置腹地交流交流,尋找到孩子問題出現的根源,結果不盡人意,只好敗興而歸。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兩個孩子的對話「老師去你家家訪,你被打了沒有?」「著打了,鬼老師,害的老子又被我爸爸打了一頓。

」聽了這段話,我恍然大悟,明白了我的遭遇——家長的牴觸,學生的逃避。學生和家長把老師的家訪看成了告狀,學生因害怕老師的家訪而遭到父母的暴打,家長因害怕老師的家訪受到指責而有牴觸情緒。所以都不願老師去家訪。

當知道老師是哪一天要去家訪以後,孩子想方設法跑去躲避,家長想方設法來搪塞,即使推脫不掉,也表現得極不情願。

後來,我改變了策略。在挑選家訪物件時,不是挑選近段時間犯錯的學生,而是挑選表現好的,有進步表現的學生,並且事先跟學生說了他的表現,並對他說「老師明天要把你這些表現好的情況告訴你的父母,你願意嗎?」孩子高興的答應了。

當我第二天去的時候,家長早早的在家等著,做好了飯菜和孩子一起在等我的到來。飯桌上,我向家長介紹了孩子近段時間在學校好的表現,同時也指出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我們在輕鬆的氛圍中達到了溝通、了解,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乙個道理,不能把家訪當做孩子犯錯時的告狀,而是與家長、孩子溝通,發現學生的優點去鼓勵他,查詢學生的不足,尋找改進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發展。讓學生心甘情願努力改變,家長傾盡全力配合老師促進學生的改變。

一次家訪後的反思

那是前兩個星期的事了。因為我班石本金同學少兩個星期沒來讀書,於是星期四的下午放學後,我和潘成華及何義偉老師一起到他家家訪。在這之前我沒給家長打 我到半路才給家長打了 說我和幾位老師來你家一趟,請問你家住在哪個位置,她家長告訴我們他家位址,我們就朝那裡去,她家長到門口接我們,我們一起走到她家。到他家的...

一次家訪後的反思

家訪工作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乙個重要前提,作為一名教師,要高度重視家訪工作。2014年4月21日,我到班上上課,楊廷俊向我報告 盧書香的右眼睛的眼球起血絲了。於是我就認真 了盧書香的右眼,的確很嚴重。我問盧書香 你這病多少天了?她說 3天。我又問 你為何不叫你奶奶帶你看醫生?盧書香說 我奶奶沒有多大...

一次家訪後的反思

在我的班上有這樣一位學生,她的表現一直都很好,學習勤奮,成績優異。平時活潑 熱情,而且做事認真。可是不知為什麼,有一段時間她的表現一落千丈,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一向愛發言的她變得沉默不語,作業也不認真,開始我耐心地教育她,提醒她不要貪玩,她倒是答應得很好,可是情況並沒有好轉。我開始批評她,甚至不顧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