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說課材料

2021-07-14 13:20:40 字數 1699 閱讀 3024

教材分析:

《三個小夥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蘇教版一年級第二冊中的第19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野豬、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樹的事。課文內容淺顯易懂,

二、三、五自然段的結構基本一致,讀講時可抓住重點,體會三個小夥伴的形象。

二、教學理念:

「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本課的型別特點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積累,採用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自讀自練,嘗試感悟。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9個生字,兩根綠線內的6個字唯讀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遇到困難時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四、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2、體會小豬、小象和小袋鼠在集體遇到困難時,自告奮勇,主動承擔任務的主人翁態度和密切合作的團隊精神。(因為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都是「皇帝」「太陽」,一切依賴家長,一切得圍著他轉)

五、教學流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標準》和教材,體現「三讀」、「三抓」、「三落實」。

一、讀通課文,抓「識讀」、識寫相結合,落實感受知大意;

二、讀懂課文,抓重點詞句的理解,落實「入境悟情」;

三、讀熟課文,抓精妙語言,落實積累運用。整個教學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我講的是其中的第一課時。

(一)、匯入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從課題入手,理解什麼是「夥伴」,在學生理解了課題的基礎上,提出:那課文中的三個小夥伴要一起做什麼呢?通過這個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朗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聽老師講故事(即讀課文內容)

2、你聽了故事,知道課文中的「三個小夥伴」是誰嗎?他們在幹什麼?

3、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把句子讀通順

4、在書上標好自然段,分自然段一段一段再讀

5、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小黑板:認讀生字

(2)指名分小節讀課文、糾正字音

設計意圖:聽老師講故事再回答問題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從老師讀—初讀—再讀課文是為了了解課文大意,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這個過程是乙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過程。

三、細讀課文。

我先從看圖讀故事開頭和結尾開始。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想借助課文中的教學掛圖,讓學生觀察,明白三個小夥伴一起做什麼事?(上山栽樹)結果怎樣?

(小樹栽好啦!三個小夥伴手拉著手,圍著小樹又跳又笑),這時,我又進一步提出疑問:小樹終於栽好啦!

小朋友這個時候心裡有什麼問題要問嗎?這個問題的提出,主要是引導學生發現「三個小夥伴兩手空空,什麼工具也沒有,是怎麼把樹栽好的呢?」的問題,激發學生想弄明白的興趣。

有了這樣的疑問,帶著好奇心,我再請學生去研讀課文,思考:小動物栽樹時遇到了什麼困難?用什麼辦法解決困難的?

學生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內容了。很自然的過渡到課文中重點段落(二至五自然段),其中我重點指導學習第二自然段,在讀、說下功夫,因為

二、三、五自然段的結構基本一致,所以我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讀自練,嘗試感悟。這樣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最後回到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

最後總結全文,我就提出問題:故事讀完了,你明白了什麼?因為學了《識字7》,孩子們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積累了一些關於合作的成語和名言。所以,在這裡他們都說得頭頭是道了。

《小夥伴》課後反思

這學期我講了 三個小夥伴 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這是一篇童話,講的是三個小夥伴小野豬 小象 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樹的故事。在課堂的開始我先從課題入手,理解什麼是夥伴,在學生理解了課題的基礎上,提出 那課文中的三個小夥伴要一起做什麼呢?通過這個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朗讀課文。在讀準 讀順課文的基礎上...

《小夥伴》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 好動,他們喜歡新奇 有趣的事物。對他們來說走進童話世界,和小動物們交朋友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事情。因該課文是本冊教材中較長的一篇,有輕聲 變調 感嘆句 疑問句,學生朗讀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課堂上,教師應給足學生讀書的時間,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在此基礎上,引導...

《小夥伴》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童話是最具吸引力的。三個小夥伴 主要講的是小野豬 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樹的故事。故事內容淺顯易懂,角色鮮明。教學時,我讓學生進入角色,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擔當起角色在組內進行練習朗讀。這樣教學的氛圍也會因此熱鬧起來。當學生進入角色後,就不由自主會產生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