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2021-07-12 05:59:41 字數 685 閱讀 3621

負數的教學是結合正數而言的,它們是相反意義的量。在教學時重點就是要讓學生理解「負」的含義,然後在開始認識負數的教學,這樣才能減輕學生的認知難度,加深學生觸類旁通的意識。

一、借助字典查字義教學。

課前我布置了預習,在檢查預習情況環節,我讓學生查字典,先從字面意義讓學生了解負的含義,學生匯報說:小於零的(數),與「正」相對。這樣學生對負數就有了最初的認識,知道了負數小於零,和正數是意義相反的量。

二、生活例項教學,強化新知。

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情境中提取數學問題,並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加深對數學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近感。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的負數,練習中呈現大量生活中意義相反的量,讓學生用正負數表示,使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如:

氣溫高於零度和低於零度的表示方法;海拔高度,體溫,存摺上的存入和支出的寫法。

三、在盡經歷中體驗新知。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數學應從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本節課,一開始就丟擲思維價值高的問題:敘述生活中常見的三個例子,引導學生動手記錄資料,讓學生實踐,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在比較正負數的過程中思維產生碰撞,觀點交鋒,最終得出「用正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量最具有趣味性,最簡潔,最科學。

」深刻體會負數的優越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符號化,數學化的過程。

總之,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掌握理解了負數的意義,能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生成長的很快。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 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有利於豐富學生對數概念的認識,有利於中小學的銜接,為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和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成功之處 1.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負數,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在教學中,首先出示一組短語或句子,讓...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負數 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 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讀法 寫法。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 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通過教學,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負數 這一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所學的範圍的第一...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學生從生活中的例項已經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正負數。知道了可以以0 為分界線,分別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而且也已經知道0 既不屬於零上溫度也不屬於零下溫度。但並沒有引入正數和負數的概念。本課就是讓學生在認識溫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地認識正負數以及0的特殊意義。並能夠...